《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评论之七
——实现新医改的公益性需要“市场的手”
长沙东西现代医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刘牧樵
对于我国医改的理论或观点的认识,存在很多的误区。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中国社会调查组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中,得到下列调查结果:
1、 药费报销比例和覆盖面 59.45%
2、 药费调整85.1%
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50.19%
4、 人人享受基本公共医疗服务60.74%
……
其实在上面的问题中,“人人享受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应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是“药费调整”却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甚至占到了85.1%!因为,在我们的宣传中,一直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降低药费”就似乎可以解决我们的“看病贵,难看病”的问题。几年来,国家对260种西药24次调价限价,却出现了“药品降价死”的问题,就是那些降价的药,由于没有利润,药厂干脆就不生产了,这样一来,老百姓还买不到便宜的药。即使药费便宜了,医院还是要在检查或者手术中去增加收入。所以,“看病贵,难看病”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正象“医院管理年”解决不了医院存在的管理问题一样。
在越来越多的医改讨论中,很多的观点都认为,只要国家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就可以达到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目标。比如,对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医院支出全额拨款,医院收入上交财政;全国所有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享受国家的公务员的待遇;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果这样就可以实现我们的医疗目标,那么,这也太容易了。毕竟,医疗改革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
非常高兴听到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国恩教授在10月21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讨论中认为,在政府的强大作用下,一定还要利用“市场的手”。对于医疗人力资源的管理,他就认为要利用“市场的手”来调节,医生是流动的,一个顶级的医生才有可能同样也是一个社区诊所的“看门人”,老百姓才可以真正在社区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而不象我国现在这样,大家都往大医院挤。所谓“市场的手”在经济学中叫“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是亚当·斯密关关于经济自由的譬喻。他特别推崇自由经济,主张生产服务于消费,私人经济利益的满足将使所有参与者受惠,达到国民的普遍富裕而非少数贵族或上层的专有之奢靡。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按其自由、自有的规律和机制引导和调节经济发展周期。斯密之后,经济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他的观点仍然具有非凡的魅力。虽然在实践中,肯定存在着例外。但是,在一个又一个国家里,给予个人较大的自由确实导致了生产的巨大增长,而这种增长即使不是使每一个人,也至少是几乎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好处。作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获得经济学博士的刘国恩教授,是在用经济学观点看我国的医改,这点非常重要。站在这样一宏观的角度,我们也许可以看得更加深入和仔细。他就认为,对于医护人员,同样要引进竞争的机制,如果把医护人员当成公务人员,如果待遇比其他的公务员高,显然是行不通的,如果一样,又发挥不了他们的能动性。
其实,医疗行业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对于工业国家来说,服务业一定是最大的行业。在美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80%,美国人口80%就职于服务行业。毫无疑问,美国的医疗保健行业是服务行业中的一个最大的行业,费用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15%。甚至有美国学者认为,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将会和20世纪铁路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样,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把医疗保健行业当成一个产业来看,我们就不能忽视其中的经济关系,我们就要利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杠杆,使得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我国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