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萨缪尔森真的错了吗?



——回宋丙涛、谢作诗两教授的质疑

 

许成安(南京审计学院商学院)

 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萨缪尔森真的错了吗?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我们在第一堂课一般都会和同学们讨论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以及经济学的真谛或精髓问题。我始终认为,通过经济学的学习我们不仅仅能学到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学到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思路,即学到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提出的“合成谬误”命题,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先有河南大学宋丙涛老师的“‘合成谬误’之误”一文见报(载《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10月12日),后又有沈阳师范大学谢作诗老师的“‘合成谬误’之谬”发表(见《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3月10日和“经济学家网站”,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9534 ) 。考虑到《经济学消息报》和“经济学家网站”的影响面相当广泛;特别是宋、谢两位老师的文章又涉及到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对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的理解及进行是非评判等问题,所以笔者期望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来澄清是非,以避免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以讹传讹,做出一些贻笑大方的事。

我的基本观点是:萨缪尔森在书中提醒我们要注意“别犯合成推理谬误”的忠告是没有错的,是有必要的,他所提出的一些例子也是形象而生动的,是很有说服力的。宋、谢两位老师对 萨缪尔森的指责完全没有道理,实际上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合成谬误”命题的实质与核心,没有理解萨缪尔森的真实用意。

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何谓“合成谬误”以及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一章指出:“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一错误的概念就是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经济学》第十四版,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第11页)。萨缪尔森紧接着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合成谬误”问题:“1、个人在经济萧条时试图多储蓄一些,可能会减少社会的总储蓄;2、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货币,那么他的境况变好;如果每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货币,那么没有一个人的境况会变好;3、即使其他国家拒绝降低它们的关税,减少进口物品的关税也可以使美国得益;4、如果所有的农民都获得了丰收,那么,农民的总收入可能将会下降。”对这四个例子,宋丙涛老师认为至少有两个(即“农民增收”和“增加人们的货币”)是“有问题的”。

 至于谢作诗老师则对以下“合成谬误”之例全部表示质疑:1、精彩的足球赛中,球迷们为了看的更清楚而站起来,可是当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看得更清楚。2、为了增加收入,农民辛勤劳作,老天也作美,风调雨顺,但如果所有农民都辛勤劳作,农业将获得全面丰收,谷多而贱,谷贱伤农,结果农民收入反而减少。3、经济不景气,个人理性的选择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但这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加剧经济不景气,使个人处境变得更坏;4、企业理性的选择是减员,但这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加剧经济不景气,使公司和企业处境变得更坏。

萨缪尔森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合成谬误”话题的呢?我们应该要看到,他实际上是在提醒初学经济学的人要注意:当我们在分析“总体”现象时,不能犯“合成推理”时的一个错误,这就是:我们不能以为“对个体来说是对的,那么对总体而言也必然地正确”。如果我们将分析“个体”时所得出的结论简单地照搬到“总体”中来,则我们就会犯“合成谬误”! 萨缪尔森在这里提出问题的思路是强调下述经济学基本原理,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对个体来讲是正确的事物、事情,对总体来讲则不一定正确”。其原因在于:得出“对个体来说是正确的”结论是存在前提条件的,而这一前提条件在总体情况下却不一定也存在。正是由于前提条件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分析“总体”事物或现象时要小心谨慎,不能简单地将“个体”分析中所得到的结论照搬过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萨缪尔森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在“合成”时犯“推理错误”,而不是他自己在合成时犯了错误。

在足球比赛的例子中,萨缪尔森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站起来时,他是可以“看得更清楚”的,因为,这里的前提条件是“其他人并没有站起来,而是继续坐着”。这样,对这一个人来讲,站起来看足球是可以看得更清楚的。但是,如果“合成”时,上述“能看得清楚”的结论就不成立了。因为大家都站起来时,“能看得清楚”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即“其他人并没有站起来,而是继续坐着”)就自然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在下结论时不能简单化,特别是在“分析总体问题”的时候,切不能简单地照搬“个体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

再以农民增收的例子来说,在进行个体分析时,如果一个农民“辛勤劳作,老天也作美,风调雨顺”,则这个农民的产量是会增加的;另一方面,由于农业近似于完全竞争行业,一个农民的产量增加并不会导致市场上粮食价格下降,因此,该农民就会因粮食产量的增加而获得更多的收入,“辛勤劳作、风调雨顺”带来了这一个“农民收入增加”的结论(这属于“个体分析”)。但是如果我们分析总体情况,则上述“农民辛勤劳作会带来农民收入增加”的推论就不一定成立了,因为大家都辛勤劳作且风调雨顺,将会导致粮食总产量增加,进而使粮食价格下降。而粮食又属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因此谷贱伤农会使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农民增收的例子同样说明一个基本道理:我们在“合成”时千万不能犯“不顾前提条件变化”的错误,即犯“合成谬误”。

萨缪尔森的提醒有没有道理?有无必要?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将问题简单化,以为只要对个体来说是正确的,那么,对总体来说也必然是正确的。或者说,现实中确实有人没有注意到“个体正确”的结论是有前提条件的,而这个前提条件在总体时并不存在。所以将个体中的结论简单地放到总体中来,就属于“合成谬误”。

我始终认为,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名人大家的文章中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足与漏洞;我们也极力主张在学术上可以向萨缪尔森、黄有光等名家“发难”、“叫板”、“质疑”,但是,我们不能不时刻提醒自己的是:在发难过程中,一不能“不理解”甚至“曲解”人家的意思(要搞清楚别人的真实意图);二不能“不论证”自己的观点。“大胆怀疑”的后面应该是“小以求证”才是(见拙作“黄有光真的错了吗?”一文,载《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4月21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8808.html

更多阅读

奎尔塞拉哪里出?奎尔塞拉怎么刷 奎尔塞拉绝版了吗

奎尔塞拉哪里出?奎尔塞拉怎么刷——简介奎尔塞拉是60年代战士、圣骑士的职业单手剑,是所有战士、圣骑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象征,可惜现在已经绝版,不过目前它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改了名字叫雪亮的奎尔塞拉,磨亮的奎尔塞拉,我们来看看雪亮的奎

盘点杰森·斯坦森电影大全,你全了吗? 杰森斯坦森2016新片

1.《两杆大烟枪》艾迪(尼克·莫伦)思维敏捷,是个玩牌高手。在三个好友的支持下,艾迪携巨资参加了黑社会的高额赌局,不想落入圈套,欠下50万的赌债。为了还清赌债,艾迪和朋友们绞尽脑汁,最终算计到一群毒贩身上,并为打劫购买了两杆老式烟枪。不

你看过“海尔砸冰箱”的故事吗? 海尔砸冰箱事件及启发

一直听说海尔砸冰箱,印象中就是看到一个冰箱不合格,领导给砸了,但今天看到这个视频,深受震憾。当时还是用“票”买冰箱的时代,应该是80年代初,那时一般人是买不到也买不起冰箱的,凭“票”供应的时代是物质紧缺的时代,那时,人们即使有钱想买

不同结论影响2015年旱涝灾害预测:2014年厄尔尼诺发生了吗?

不同结论影响2015年旱涝灾害预测:2014年厄尔尼诺发生了吗? 杨学祥对于科学权威机构发布的观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粉丝和跟风者将之当多圣旨和法宝,研究者将之看做研究的起点,进一步搜寻疑点和证据。例如,有文章指出,2014年是1880

声明:《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萨缪尔森真的错了吗?》为网友风清夜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