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隧道 《财富的时光隧道》第1节《财富排异与财富认证》——崔长林“后



第1节

财富排异与财富认证

笔者以为,财富是有用的、可以多次使用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为人们带来利益的一种事物的和谐状态。可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这一点,就连《新华词典》都认识为财富仅仅是“一种有用的物”,这也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有用的东西就是财富吗?我们知道,在侵略战争中使用的杀人武器是有用的,那么,能说它们是财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正是由于这些人不了解财富的本质和性质,所以,他们成为财富的掘墓人和牺牲品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他们却为人认识财富做出了贡献。

一、财富排异——面对传统财富观念的反思

笔者以为,要想知道什么是财富,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不是财富;只有搞清了什么不是财富,我们才能最后确定什么是财富和财富的本质。其实,不管人们是否了解,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财富发生联系,因此,对财富本质、性质的认识也就十分重要了,否则,他们就不能被称为是社会工作者、经济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成为财富的创造者。那么。究竟什么是财富?财富的本质、性质又是什么呢?

(一)财富排异——有用性的非财富意义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是否有用当作衡量是否是财富的标准,因为从存在、运动、发展、转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世界上压根没有一种没有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一些“坏东西”。笔者以为,正是由于人类一直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所以,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才出现了那么多的过失与罪恶。

1、什么叫财富排异?为何要做这件事情?

 时光隧道 《财富的时光隧道》第1节《财富排异与财富认证》——崔长林“后

自然灾害、侵略战争、经济危机、社会腐败、造假贩假、杀人越货、吸毒卖淫等都是有用的,但我们绝不能把它们当作财富。为此,为了把财富的问题真正地搞清楚,我们就需要首先对非财富进行排异。笔者以为,这是比创造财富还要都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那么一切关于财富的问题也就都不能解决好。试想,一个连财富都不认识的人又怎么能谈发现、创造财富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压根就没有把什么不是财富的问题搞清楚,所以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做一些错事、坏事、恶事和蠢事。战争贩子所以要发动战争,是由于他们把战争当作创造财富的手段了;腐败分子所以要腐败,也是由于把腐败看作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来认识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所以要生产,更是由于把制假当作创造财富的手段了。

反之,如果了解发动战争最终会都得不到好死,贪污腐败的人最终都会成为人类历史成长、发展的肥料而制假贩假的人和通过制假贩假的手段挣到的钱最终都会被他们的儿女出卖和挥霍掉,那他们也就不去干这些事情了。现在我们先不去讨论财富的本质、性质,就财富的存在状态来说,它不就是一种有与无的变化关系吗?没有的东西人们总想得到它,一旦拥有了的时候,才发现它可能是件坏事。

笔者承认,上述这些方式也确实能为某些人带来一定利益,可是,笔者却要问,他们哪个人把“创造”出来的“财富”保存下来了?谁也没有,谁也做不到。凯撒大帝做不到,秦始皇也做不到。可悲的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已经连他们的骨头也找不到了。这说明财富本来就是相对的概念,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谁能说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存在不是财富?可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已经要把它抛弃了。

另外,相同物质在不同人的眼里具有不同的财富意义,就像外科医生和强盗手里的刀子一样。如此,是否可以说,世上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了?当然不是,这要看人们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是否有用”绝不是衡量财富的唯一的标准。为什么?因为“是否有用”是针对使用、利用它们的人们来说的,如果改变了用途,其有用性便消失。

2、“是否有用”为何不是衡量财富的标准?

严格地说,只要是存在的就是有用的,世界上压根就找不到一种绝对没有用的东西,包括反动的思想和垃圾在内。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垃圾是一种暂时没有找到用途的资源。那么,反动思想的用途何在?那就是,它是革命理论的参照物,也就是说,没有反动思想也没有革命理论,如同没有谬误就没有真理。笔者不赞同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观点,可存在的虽然未必是合理但存在的一定是客观的、有用的。因此,笔者主张,要把黑格尔的这句话改为“存在的就是客观的、有用的”。

笔者以为,是否有用应该是衡量物质资源的一个标准,而资源与财富是有本质区别的。世界上有许多非财富、反财富的东西是有用的,但我们却不能把它们当作财富对待。比如用于杀人的毒气是有用的,那能否把这种毒气当作财富呢?如果没有用,人们生产它们干什么?可如果把杀人毒气也当作财富那就犯了大错误。当然,毒气也不是只用做杀人的,至少我们知道有许多毒气是有药用价值的。

那么,笔者又想说明什么?笔者想说明的问题是,衡量财富的标准并非是否“有用”而是能否“有利”。火药是可用做开山采矿业的一种东西,于是,当火药用来为人类开山采矿的时候便具有了财富性质。但是,当人们用火药涂炭生灵并制造出杀人的武器时,那么火药便具有了非财富、反财富的性质。任何事物、物质都具有两面性,财富也不例外。于是,我们只把那些对人类有利的存在形式当作财富。

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绝不能把“是否有用”当作衡量财富物质的标准。可是,又有一个问题便被提出来了,那就是,对人类有利的事物、物质未必对其他动物、植物的存在与发展有利;对现在的人们有利的事物、物质未必对未来的人类有利。那么,什么又是衡量财富的标准呢?笔者以为衡量财富的标准应该是对全人类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利的事物——体现为全人类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企业的、地方的、国家的、区域的感受而不顾及大家的、全人类的感受,或者说只站在主观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存在、运动、发展、转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那样的结果便是财富观的是非颠倒或者认为那时黑白不分的财富观——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是非、黑白又是可以转化的。由此可见,不管是教科书上还是在人们的脑海里,对财富进行排异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富排异——劳动的非财富意义

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假如财富是一种物质的话,那么它应当由两种物质形态构成,一种是质量形式,一种是能量形式。如果说包括劳动力在内的自然力是由自量物质转化而来的话,那么人类的劳动力充其量也只能占自然力中的50%或者更少些。如此,怎么能说财富质有人类才能创造呢?

1、如果说劳动是财富,那谁创造了劳动本身?

笔者承认,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离不开人类和人类劳动,但如果把功劳都记在人类的头上,那就有点太过于偏激了。为什么?因为劳动力仅仅是自然力的一部分而财富又不仅仅只有劳动力一种形式。比如,在财富中,一定会存在质量物质形式,因为从哲学、物理学的角度上去看,财富应当具有自己的物质形态——如果我们把提供衣、食、住、行的行为、功能当作财富和生命、社会的存在条件的话。

退一步说,就算财富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那人类在创造财富过程中也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和生产方式什么的,这些,显然仅用一个简单的劳动是无法概括清楚的。再者,人类在创造财富过程中还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因为物质的存在、运动都离不开各种客观规律的制约。如果人类劳动可用劳动力来体现的话,那产生于自然界中的力又怎么能认定为是人类劳动呢?如果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成立的话,那人类又怎么好去创造各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至少,人们应该承认,用人类劳动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十分有限的。谁都知道,自然力创造的财富比劳动力创造的财富要多得多。

细心想想,有哪种东西可以不通过劳动就能得到?动物不参加“劳动”能填饱肚子吗?那它们的劳动是否可以称为财富?或许有人会说只有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劳动才算财富,可是,我们又不能否认有许多动物也会利用或打造简单的劳动工具?比如,有的猴子会用石头将核桃砸开,鸟类会用嘴将树枝折弯儿,然后再把树枝伸进树洞里将藏匿于里面的软体昆虫挑出来吃掉。经过训练的动物不仅可以模仿人类做事,还能演杂技呢!非洲猿类也会等在洞口用树枝伸进洞里去引诱白蚁爬上枝条然后再将它们吸吮。如此,谁能说这些动物缺乏使用、制造工具的能力?可人们能说它们都是财富的创造者吗?

人类不能盲目去夸大自己的能力,至少,我们已经知道规律是创造不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人类应勇于承认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只有这样,才能说人类的主观适应了客观。参与创造过程与被创造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与范畴。如果说人类可以参与财富的创造过程或者说人类通过劳动的手段实现了劳动价值是可以的,但不能把过程和手段看成财富本身。当然,人类也不能不顾忌自然、生态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去创造什么的财富,否则,如果要让自然界发起怒来,那么,后果将是不敢想象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劳动是财富、劳动创造财富,那劳动这种东西又是由谁来创造的呢?这是多么简单的因果关系啊,人类啊人类,为什么非要在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呢?笔者以为,要想把财富是由谁创造的问题搞清楚,首先应该把财富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搞清楚,它比谁创造了财富更重要。试想,如果我们连财富是什么的问题都搞不清楚,又有什么资格去谈论财富是由谁创造的问题?

2、劳动是体能的释放但过剩时就会走向反面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种力的存在形式,可谓举不胜举,数不胜数。笔者承认,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靠各种力来推动的,也是靠力来维持的。作为一种自然力,劳动可以成为转化财富的手段,但它永远也不能直接成为财富的本身,搞不好还有可能成为制造反财富的工具。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过剩劳动为企业和社会生产出了过剩产品,事实证明过剩劳动、产品已成为人类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此,是不是说劳动付出就可以与社会财富划等号呢?否。因为劳动是财富的创造过程,绝非是劳动成果本身。不管过程怎么样,过程永远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劳动仅仅是创造财富的手段而手段本身并不能等于财富本身。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遗憾的是,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未必都知道。

动物每天都在“劳动”为什么创造不出财富来而反而成为人类的“财富”呢?穷人和“第三世界”人民每天都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为何照样贫困呢?“文革”期间,我们搞大寨田、伐木造田和围湖造田等活动非但没能创造出财富反而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结果影响到财富增长。为什么?因为我们违反了自然规律与客观经济规律。可见,在创造财富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形态的参与,还需要遵守经济规律。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规律在创造财富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关键性的作用。

笔者以为,过分夸大人类劳动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要遭到大自然报应的。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千古流芳也正因为能因势利导。为什么不能把河水引到西玛拉雅山上?更不要说把水引到珠穆朗玛——财富产生过程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要说不是所有的人类劳动都能够产生出财富来,就算是所有的劳动确实能够创造出财富,如果创造得多了也会使适得其反并迅速转化为反财富。至少我们知道,上述的那些人类劳动行为与财富物质的增长就不能成正比而且成反比——说明劳动具有反财富性。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界中的自然力被大量地解放了出来,有时人类劳动力与自然力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与冲突。比如,在工业革命后期,有许多工作岗位被大机械和机械臂占据,造成了著名的“人机大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类劳动也无非就是一种力的存在方式而已。当然,这种矛盾就是到了现在也十分突出,比如大量的失业现象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是,又怎么能说,劳动创造财富?如今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人口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比如印度,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对其膨胀的人口增长加以控制,造成劳动过剩压力非常之大;尽管中国已采取“计划生育”,在20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已经得到有效限制,但是,由于部分农村和边远山区措施不力而使劳动力过剩的压力仍然不减。表现在失业潮一浪高过一浪,表现在下岗职工的就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能引起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880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课教学设计

原文地址: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课教学设计作者:何彩霞跟岗学习上的第一节课,现在整理如下,请多多指教。【考试大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II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II【教学目标】一、核心知识:1、结合实例从分子水

我的梁山我做主 第1节:前言 我创业 我做主

系列专题:《80后创业范本:青年创业中国强》  前言 我创业 我做主  “青年创业中国强”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世界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联合相关部委因势而作的一档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的节目。“青年创业中国强——我

声明:《时光隧道 《财富的时光隧道》第1节《财富排异与财富认证》——崔长林“后》为网友往事在眉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