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
假。
废话。
应景文。
自吹自擂。
满纸荒唐言。
藉民意以自重。
自居道德爱训人。
旁征博引实为抄袭。
不懂装懂偏说人不懂。
不假思索言必称×××。
2004.6.9
(发此条时,我才发现价值中国网每发一篇都必须要超过500字,这是不是也是逼着人罗嗦啊?我不想罗嗦,没辄,只好两篇一起发.)
重拾文字功夫
据记忆,托克维尔大致说过这么一句话:我难以想象一位有尊严的男士在报纸面前竟没有一点点厌恶心感(据英语翻译,所以不够简洁与典雅)。
托克维尔恶心的理由不在此详述,总之我是与他“殊途同归”了。作为一名编辑,报纸不得不看,而看时下的许多报纸,恶心也在所难免。且不论题材之低俗或故作高雅、编排之古板或花里胡哨,光是文字之劣质,就往往令人不忍卒看,乃至掩鼻而逃。
窃意张珂先生和储瑞耕先生也应有类似想法。张将“语言文字的能力”列为编辑记者“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储干脆写了篇《文章功夫从哪里来?》,应该都是针对现实的缺乏而言的。
“文章”也许还大了点,毕竟不能要求每个写新闻的人成为文章大家,那么再放低一点,“文字”功夫不到家,写起新闻来便是罪过了。
不过这罪过的根源,其实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今人。文字有其传统,我们伟大的汉字——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横向比较来看,自然是将传统保持得最好的,但反思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传统的行为,不能不让人“乌呼”。白话文运动之得失,仍未盖棺论定,但以后几十年,国人的汉字水平可谓大不如前。再接下来几十年,历次政治运动火上烧油,伤害尤其超出了文字本身。即便论文字本身,“准确”一面尚留下笑柄连连,更遑论“典雅”。
当然,一味守旧并非正道,但若新劣于旧,就还不如守旧了。守住旧中之好,是最起码的要求。关于这点,我个人的建议是多读古书、少看报纸(看事件或观点,别“看”文字)。能留到现在的古文,基本上都是优秀之作。不过,现代汉语大势已不可挡,那么,古书之外,看看搞白话文运动那帮人的文章也好,至于今人的文字,仍然两个字:少看,甚至不看也不会吃多少亏。
200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