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报的“失宠”谈起
时下有个热点问题,即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晚报的前途问题,有人甚至将其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报业竞争激烈归激烈,为何单单言晚报的“生死存亡”?可见晚报的整体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晚报为什么会有“失宠”感?这还得从当年晚报一枝独秀的原因谈起。晚报诞生之初及其命名,大体上是针对日报而言,晚报与作为党报机关报的日报的功能定位之分,单就报业运作来讲,无疑乃一晚一早的时间之分。若不计时间之分,则早出的晚报与都市报无异。而究及中国特色,根源在于党报承载的首要任务是宣传与导向的大责,在此前提的限制下,反倒才有晚报以社会、文体新闻的出新,这与凤凰卫视靠特殊的宽松政策走红现象实质相同。若党报改革渐深,能真正与晚报、都市报进行新闻竞争,加上都市报的快速崛起,则晚报的生存发展越不容易,就得真正靠市场化的差异化定位策略来发展。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讲,在中国大多地市,“日报管导向、晚报管市场”只是一种既定限制之下的无奈之举,若限制渐少,则两报共抢同一新闻与广告市场无异于窝里斗。所以本人在9月8日的编余录里讲,地市报的一种转型期策略在于“机关报兼都市报”。若市场容量足够或扩大,则可真正按一早一晚的方式出两报,而目前的事实是,大多地市晚报与日报一样,是早出的。
就党报而言,在晚报与都市报已占据大部分广告市场的既定形势下,若能利用党政信息的权威性开展新闻竞争,则可谓化劣势为优势,就能在日趋市场化的报业竞争中顺利转型,稳住江山。且地方党报不必完全恪守一地之限,如北京日报可加强其首都意识,解放日报则可立足于经济之都,而非单纯行政意义上的上海市,而地市一级,也应举一反三,各自找准自身特色。
总而言之,党报、晚报、都市报这些名头之分也只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才有,报业若能真正成为一种产业,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名分之争也就不必了,接下来便是真正的市场竞争、定位与优胜劣汰。就经营而言,各有各的战略,就内容取向而言,各有各的侧重,就新闻操作而言,则只有那些普适性的标准:真实、客观、公正、快速等。
200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