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视传媒竞争对手 创建新能力----传媒产业的新竞争之路(3)



n         新媒体的价值

 

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主旋律是新媒体的“和平崛起”,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填补着新细分市场和创造着新商业模式,并对传统传媒形成巨大的冲击和示范作用。可以这样来讲,中国的传媒产业是否可以顺利、快速、高效和较低成本地完善产业提升,更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传统媒体自身变革的意愿和速度,而取决于新媒体的示范作用以及新媒体对产业融合引导作用。

对于新媒体(New Media)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不同的传媒人、传媒集团和利益相关者都在使用这个充满诱惑感、意味高价值、可以在不同场合变换和把玩的新词。按照我的理解,对新媒体的定义有两个层次:

广义含义(通俗层次),新媒体是指所有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运营、技术、产品、服务和赢利等商业模式上有相当创新,并在这些创新是建立在新的资源配置与协同上的传媒平台与应用这些平台的利益群体。在这个层次上,我们知道的很多媒体形式和公司都可以成为新媒体:机航媒体(美传媒航)、液晶(分众传媒户外)、移动电视(北广传媒)、网报(奥一网、大宇网)、电子期刊(XLPUS)等等,当然里面也包括众所周知的门户/搜索网站、手机媒体等;

狭义含义(严格层次),新媒体是指那些借助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以互联网、通信技术等数字传播技术为技术驱动,建立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机构,其特征大体上有二:一是新媒体是伴随新技术和填补人类时空膨胀而起,并将新技术作为其核心驱动和竞争价值的;二是在商业模式,特别是盈利模式方面显著地区别于传统媒体,收入的多元化模式使其只将广告只收入作为其商业价值的一部分体现。在这个层次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媒体(新浪、CCTV、和讯、Ebay、Baidu、携程、猫扑、搜房、互联星空、中华英才、中国博客等)、手机媒体(3G网、空中传媒、News365)、数字电视媒体(SiTV)等涵盖在内。

 

对互联网媒体已有相当多的论述,网络媒体出现创造了新传播规则,网络技术发展改变了传统传媒的生态版图,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地位已经得到传媒业的一致认同;数字电视则作为新兴媒体还处于初步成长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所以在此我们着重分析手机媒体的一些趋势和特点。

1.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点:

未来5~10年,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技术会更加迅猛发展崛起,随着3G的迅速普及,中国的“三网合一”中通信网在3G时代的来临具备极大的传播潜力,使得以手机媒体和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3G作为“第五媒体”的催化剂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全球无线互联网发展表明3G服务发展已由开发投入进入到成长阶段,“第五媒体”的雏型正在逐渐形成。不过手机传媒也正在面临互联网几年前的境地,原因在于距离一个真正的独立媒体,手机还有相当的距离,“第五媒体”目前从方法到细节,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在尝试阶段,“第五媒体”的成熟取决于3G的完善和应用水平。

移动通信大众化应用让人类社会的时空传播与联系方式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一种载体,手机在于普及超过电脑,互动超过平媒,方便超过电视,有人将之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这个形象比喻用来解读手机媒体,可以理解它与人类传播中的关系和影响力。手机可以满足媒体所期望的媒体无所不在的程度,也可以满足信息的互动、自我繁殖与复制的要求,例如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新闻、资讯、手机报、短信图铃、影音娱乐、票务、社区、城市地图等等。手机已逐步摆脱了早期作为单纯通讯工具的角色,逐步进化成具有强大信息传播功能的综合性媒体其对人际传播甚至是人内传播都能产生影响。

 

2.         手机传媒对传媒格局的影响 

传媒变革中出现的是新传播规则而不是基本的产业价值逻辑,传统平媒、电波媒体及网络媒体的基本产业价值逻辑是相通的,就是满足符合当前时代(生活时空球面下),人类对获取与传播信息并影响生活时空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消费者、手机传媒还是广告商都将通过在整个传媒格局中创造新传播规则,从而发挥无线媒体优势。

当下,手机媒体作为一种用户基数极大的载体、一种集资讯与通讯一身的工具、一个到达率极高的媒体、一种兼大众与分众的传播方式,在与传统媒体的竞合关系中目前更多扮演的是合作者的角色。再有,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一样,都可以承载文字、图片,可以提供影音流媒体,相比之下,网络媒体承载力更强,手机媒体移动性更强。如果手机媒体在传播载力(容量、收视质量、速度等)上有本质性的提升的话,那么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媒体和“第四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发展趋势可能是相同的,这也是网间融合的基本追求。

手机作为一个更个性化的媒体,在发生作用时能够确保较其他媒体更为真挚的内心联想。手机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形成了一个以自身为传播中心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独有的方式也正在被传媒整合所打破,最终各种不同传媒之间的界限将不会如同现在这般有着物理介质上的根本差异。

 

我们在评估一个媒体是否属于新媒体的时候,更多地是关注它是否具备足够的非线性传播能力和技术驱动力两个因素,不是这个媒体的物理平台是否以往未曾出现的,因为这两个因素是新媒体之所有可以运用新商务模式的核心所在,而也恰恰是传统媒体眼下所不具备的。

当然,新媒体的非线性传播也具备着一定风险,网络与手机媒体经常表现出来的过度传播、扭曲传播与强制传播,不但有可能损害传播效率、效能和效果,占用了消费者大量的传播消费者力,而且也对传播环境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目前的新媒体在与传统平媒、电波媒体的关系中主要还扮演着“互补者角色”,注意是互补,而不是补充。按照长远观点,未来5~10年后将只有一种真正的媒体——依靠网络而存在的数字化媒体,其它类型和介质的媒体都将是这种数字化媒体的“真正补充者”。

 

n         基于不确定性的未来展望

 

2006年之后的传媒产业将继续遵循转型与创新的轨迹发展,表面上看是传统传媒在内部保持彼此间的残酷竞争的同时共同面临着新媒体的威逼利诱,并逐步进行体制与模式转型和创新,但在实质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作为担负着传媒产业的新驱动力和新能量来源的新媒体,才是真正的主角,它一方面将持续依靠,另一方面将对传统传媒起着示范作用,加剧传媒产业融合和“兼并”,新的商业模式将会蓬勃涌现,总体实力和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人类时空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传递而实现其自身价值,无论是个人、群体、机构、组织、社会都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信息生产、控制与输出的竞争中,每个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都力图在缩小或扩大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占据有利地位。而且,人际间、群体间、组织间、行业间的渗透与融合产生成为可能和必然。此时传媒参与者产生的最大变化在于从不确定性当中现实传播机会,以往那种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受到摒弃,代之的是需要建立非线性的精确传播能力,而支持这一转变的驱动力就是新技术(IT、Internet与通信技术)。此外,出于“成本决定选择”的经济性原则,信息交易成本的降低,新技术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消费选择权和自由度的几近无限扩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它导致了信息传播效果的基本方式由辐射转变成吸引。

新技术带给传媒产业的最大财富与机遇就是它使得信息价值成为社会价值的组成部分,正如汽车和信用卡消费已不仅仅是产品与服务,同时也是文明形态与价值观念一样,信息也不再仅仅是工具、产品和服务。新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消费者更多、更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这为传媒产业的提升带来新动力,也使得产业形态发生新变化,并通过提供给传媒产业新的驱动力来加速完成产业新能力的塑造阶段。

 

1.         内容碎片化的启发

最近,传媒业关于分众化、碎片化的观点越来越多,理由是传播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细分化,内容资源稀缺,单一媒体所能得到的消费者和市场越来越小。应该说上述观点对现象的描述是有几分道理的,但基于的理由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正如前面所讲的,随着人类生活时空的几何级数级的膨胀,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自由度的大幅度上升,消费者行为轨迹和需求是在一个日益扩张的曲面上动态进行,而现阶段主要媒体却处于静态的平面线性传播方式,并不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原有的单个媒体所能吸引的消费者越来越小是必然的,与所谓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增多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正是新增加的传媒渠道和平台为传媒产业的市场增加提供了可能性。

 吉视传媒竞争对手 创建新能力----传媒产业的新竞争之路(3)

第二,内容是否稀缺也值得探讨,新媒体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于传统传媒来讲内容稀缺的竞争劣势,但新媒体通过由其媒体参与者所特有的自我繁殖与复制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相应的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创造了有别于传统传媒的具有竞争力的内容优势,所以说,内容稀缺是只是相对的,本质上讲,传媒渠道是否具备某种自我生产的能力才是决定内容资源的关键因素。

第三,内容碎片化并对消费者起决定性影响,在传播效率重于传播深度的现代人类生活状态下,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心理与行为的碎片化是更为本质的人类生存、生活的形态,应该说消费者接受媒体影响的效果是决定于某时空点上的短暂强度,而非媒体覆盖其时空的规模,所以说,内容碎片化是传统媒体静态的线性传播方式面临的难题,而非是整个传媒产业面临的障碍。

 

2.         新旧媒体融合的启发

新旧媒体的融合与创新,在传媒实践当中已经有相当多的例子存在,自从新技术诞生的早期融合现象就已经开始。在未来的几年(2006~2008)当中,基于三网合一(互联网、电信、广电)的多媒体、跨媒体融合将占据主导位置,传统平媒也可以通过自身转型或与新媒体的协同,借助于数字化寻找新的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市场。传媒产业讲究“内容为王,资源为后”,我们应该相信在一个变动、发展、成长的时代和世界,内容从来就不是稀缺资源,传媒产业缺乏的是传媒参与者自主繁殖与复制内容的能力,缺乏的是将这些内容无所不达的能力,缺乏的是对内容效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特别是当面临所谓内容碎片化的情况下,传统的评估手段和技术不极其不经济和不可行的)。

 

    正如我们前面谈及的从长远来看,未来5~ 10年后将只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媒体——依靠网络而存在的数字化媒体,其它类型和介质的媒体都将是这种数字化媒体的“真正补充者”,因此依靠新技术打造传媒产业的产业新能力将是传媒产业在新竞争状态下唯一的和有效的途径,传统传媒能否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能否放平心态从新媒体中学习更多的东西,从而在媒体数量急剧膨胀的今天获得相对的市场竞争优势,是媒体未来几年中成败的关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8435.html

更多阅读

踏上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路的现场报道3 巴布亚新几内亚港口

踏上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路的现场报道3(梦野现场讲述巴新抗战烈士墓地的故事 3)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一个有天堂鸟的国家。有关巴新抗战烈士墓园这个内容的文章,目前为止出现在各个媒体的差不多是类似的开场白,从几个月以前的网上第一个由

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寻路新经济,从技术与文化中寻找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远未散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踵而来,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软弱而迟缓,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引发人们对前景的深深忧虑和不安。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同样不能独善其身,正面临经济下滑、通货膨胀和结构调整等多重考验。

强国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质量强国”之路(上)3

 文/本刊记者 汪仲元  “中国创造”的概念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新的口号。“创造”取代“制造”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美国在2009年下半年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曾经的虚拟经济倡导者在回归传统经济模式的路上率先迈步。而中国

声明:《吉视传媒竞争对手 创建新能力----传媒产业的新竞争之路(3)》为网友一味索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