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吴宗宪这句在娱乐圈被奉为至理名言的搞笑句子扔到中国的信念图书市场应该是最适合不过了。从八十后到武侠,一直喘不过气的中国图书市场在本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接连进行的京丰图书订货会和全国图书订货会无疑不是中国图书市场的一次“炼金”和“浪淘”。 “春季图书订货会武侠当道”、“亮点不多新书很少”——这是《新京报》对于中国图书市场开年泼的一盆冷水,简单重复的策划、跟风造势的宣传、批量制造的出版,这种图书潮流,早该休矣!真让人想不明白,怎么经过了一年漫长的“审美疲劳”,还能继续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横行霸道? 有人说,一年一次的春季图书订货会无疑是中国图书市场一年走向的“窗口”,这一年大家能看什么书——而不是想看什么书,基本上在这里都能一览无遗。但是《新京报》今年开年的第一盆冷水,浇熄的不是书商们疯狂的出版欲望,也不是一批作者们强烈跟风造势的需求,而是大量读者原本急切盼望的阅读欲望。难道书商们拼命把武侠造势,读者们就要不顾死活的读武侠?这种书商主导一切的行为算不算一种文化强奸? 谁说武侠一定会被所有的读者接受?谁又能说春季图书订货会上除了武侠再无他物?一本《好莱坞与〈艺妓回忆录〉》显然就是一本深度剖析电影文化的精彩读本;而著名作家铁凝的新长篇小说《笨花》则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全书取材于中国解放前的农村,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泽;倍受期待的余华新书《兄弟》下部分也即将亮相;史铁生的新书《我的丁一之旅》也会在新的一年中给读者一个惊喜,全书采取自己询问自己的写作方式,对人生对灵魂都进行着深度的拷问,而一向以“打造好书,营造精品文化氛围”为主的敦煌文艺出版社更是推出了《大国小城》与《云上的日子》两部欧洲、东亚旅游大文化散文集,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的图书界倡导“文化写作”这个风潮。 难道说我们天生只能跟风?阅读的鼻子难道非要只有书商才能牵着走?这种荒唐的局面自然需要改善。怎么改善?显然需要大批好的图书来弥补,从而才能冲击中国当下图式市场中僵硬的资本秩序。在新的一年里面,我们仍旧欣喜的看见还是有如上的大量的好书、精品图书依然能够在鱼龙混杂的书市中脱颖而出,这不失为一种文化本位的价值体现。什么是图书?图书就是知识的传承,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某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新一年,我们读啥?订货会不能说明问题,书商不能左右我们的思想。只要看看大量的好书、精品图书的涌现,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对于新一年的阅读困境而焦灼不安。正如钱穆先生所言,阅读是私人的事情,不受任何力量干预,只要想去读书,谁都有能力、有权利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