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作为当代媒体行业的主流媒介,在竞争中不断地日益繁荣的发展。而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的核心主干,也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和重要。然而,目前中国电视行业的主持人的个人素质显示出较大的参差不齐现象,甚言之,笔者认为,如今的电视行业的主持人的个人素质越来越走入令人担忧的境界。
一、节目主持人的两大误区
提及电视节目主持人,公众往往浮现在脑海里的便是漂亮、年轻这样的词藻。似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基本的门槛就是需要足够的漂亮、越发的年轻。甚至,许多主持人都在说,“出名要趁早”,就连一些电视学者都认为,“主持人是要吃青春饭的”。因此,中国许多大学的大众传媒专业入学都需要“形象面试”。想必大家都忘记了,中国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女士开始从事“主持”行业时,已经是50岁了。
笔者认为,媒体行业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内的“杂科”专业,这一特点就势必要求,广大从业人士具有旁人所不具备的许多专业知识,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军事等等。原因很简单,电视媒体所包含的节目类型千奇百变,例如,经济类节目、科技类节目、历史题材类节目、军事分析类节目、谈话类节目、采访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等等。因此这里面涉及的学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那么要求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精通专业”的知识及业务水平。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是选美,同时也与电视剧、电影、广告演员有之大不同。笔者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必刻意要求外表的格外美观,也更无需要求从业人士的年轻化。笔者不否认,年轻人是现如今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主体力量,而且很多公众都获得了认可。但是必须认识到,主持人并非年轻人的专利,甚至可以说,主持人更应该让那些有着丰富采编经历的、大量专业知识的、“已不太年轻”的人来担任。有机会看到境外电视节目的人士都应了解,在电视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主持人尤其是新闻主播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CBS的新闻主播丹8226;拉瑟2005年3月退休时,年龄是73岁,而且他的离开还是由于偶然事件,否则,他仍然会坐在主持台前。《60分钟》节目的主持人麦克8226;华莱士1986年来中国采访邓小平时70岁,2000年采访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时,已经84岁。美国人信任他的一头白发。相反,假设把华莱士换成是一名花枝招展的小女孩式主持人,那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画面。另外一位大家都熟悉的CNN的著名主持人,被称为亚洲电视传媒“最受欢迎的播音和主持人”——韩玉花女士,如今也已经40多岁了,但是她仍然在CNN担任重要节目的主持人。
另外一方面,许多业内或者业外人士都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是“多才多艺”的。笔者却认为,电视媒体行业节目主持人无需要求其“多才多艺”性。而更需要不同节目所必须具备的深度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水平。一些评论类的节目,譬如《财经郎咸平》,对于主持人郎咸平教授,笔者认为没有人会去期望或者要求他会唱歌、会跳舞、甚至会多种乐器,也不会有人要求他在节目的中途起身为大家献唱一曲。那么,公众需求的是什么呢?是郎咸平教授能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学术上面的威望等等。同时,对于一些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来说,笔者认为,无论这些主持人采访对象是从事哪个行业的,他们都无需在特定的非娱乐性质的节目中展现他们的才艺。而应该不断地充实他们的社会阅历、不断地补充不同社会学科的知识,确保无论被采访者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够使得采访内容更专业化、更丰富多彩化。因此话题引出本文第二个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个人素质。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个人素质
这里提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应具备的个人素质,主要指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
笔者认为,思想素质具有第一位作用。这里的思想素质指的是,节目主持人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心等等。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对大众产生影响。如今,随着全球化不断地“扩张”,后现代主义日益趋于主流文化地位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本土文化越来越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在“美国化”日趋占据第三世界人民的意识形态之际,似乎国人的社会责任心也随之减退,职业道德也越来越被公众视为“不重要”。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我们不可以回避,必须直面。因此,媒体就越发显得是如此的重要。笔者认为,节目主持人,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让社会责任心首先在其心中扎根,抱着一课爱国之心,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堂堂正正”地去做其本质工作,已经显得格外的势在必行了。然而,我们不得不担忧,如今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一些社会上的诱惑,开始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本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心,忘记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很多节目主持人,开始寻求一种“自保”,寻求一种“个人最大经济利益”,笔者不是很明白,这“自保”的内涵,也不是很清楚,这“个人最大经济利益”又将何去何从?面对一些节目主持人对待观众的态度,对待被采访者的虚假心态,面对其在节目中的高调“美化自我”,笔者不禁有些担忧,对中国电视媒体行业主持人未来的发展担忧。
现如今,电视媒体主持人越来越缺少一种固有的人格魅力。媒体是具有一种社会“引领”作用的媒介,主持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节目主持人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为了达到所谓的“个人最大经济效益”,似乎从 “引领”受众向“迎合”公众的方向发展。这大概已经背离了媒体本身的职责。当然,笔者是大力提倡媒体要贴近大众生活,主持人应当具有亲和力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要没有原则性的“迎合”公众。
另外,主持人作为大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纽带,他必须具有一种与受众之间良好沟通的亲和力,要懂得其职责是为大众服务的。与此同时,不同节目的主持人要具有其自身的个性化。笔者认为,主持人的人格魅力是收视率的重要来源之一,原因很简单,很多节目之所以能火,一定程度上是受众接受和支持其主持人的。譬如,早期的《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凭借着其幽默性、社会责任心、对观众的真诚等,博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而《东方时空》的主持人白岩松,则凭借着他自身独特的冷峻、锐气等特质一举成为广大受众心中的“铁嘴”。因此,笔者提出,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具有其自身的个性化、人格魅力,在“引领”公众的同时与受众“拉近距离”。
文化素质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媒体作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固然对于媒体从业人士的文化素养要求会更加严格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方式、一言一行都能够体现主持人的个人独特的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积累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而他的写作能力,也体现着他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当一名主持人站在镜头前,就是媒体的代表,不再是他自己,他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大气风度,让观众接受、信服。同时这一系列的表现,又要求主持人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笔者认为,一个主持人的良好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与他的文化积累有很大的关系的,另一方面与他的社会实践的锻炼经验也是不可分割的。现如今的许多电视主持人,尤其是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似乎能够展现给观众的只是“粗浅的调侃”,并无“深度的幽默”。而一些具有专业性质的电视节目,其所需要的主持人就更需要个人的文化素养了。
笔者不断地提出:未来的传媒业将呈现出传统媒体与分众媒体相结合的共融局面。传统媒体需要认识到新型媒体、分众媒体发展的势在必行。那么只有大量地开设“分众化节目”,把观众定位分开,针对不同群体,开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节目,这样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未来的电视媒体行业所需要的主持人将是有针对性的“分众化主持人”,也就是主持人的文化素质更专业化、更有深度化。
以经济节目主持人为例,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单指标准的发音,纯正的音色,适度的口形,更重要的是对本栏目内容的了解,成为相关知识的内行。做证券节目的主持人,要知道股市,懂得行情;做农村节目的主持人,要关注农民生活,把握农业走势,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做商务节目的要了解商家、厂家、科研单位需求,了解商品的新卖点。 经济类节目的主持人之所以应该具有起码的专业知识,还因为这部分观众大多数为业内人士,他们看重的更是专业态度,其对本专业的了解使得他们看节目时有极强的理性色彩,所以说,主持人在提供节目内容时,也应提供专业态度,这也是保证收视率的因素之一。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固然重要,但是从事媒体行业的人士不应该也不能够忘记或者忽视其自身的职业准则。面对当代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之间前所未有的竞争,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应当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弱势,加快与分众媒体相结合的步伐,提高其各类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质,着手从注重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向内在转型。专业化的频道呼唤着专业化的节目主持人,在如今激烈的媒体产业竞争中,主持人的个性化、专业知识的深度性尤为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