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成本的原因,大多數企業選擇的是內部培訓。而進行內訓時,由於師資等種種原因,碟片教學成了企業內訓的首選。碟片教學互動性差,內容可能部分或不完全切合公司實際。若再加上講師授課缺乏新意、生動性和吸引力,看碟片就如同看電影,過眼雲煙。如何克服碟片教學的“硬傷”,筆者有如下淺見或參考做法:選擇有配套書籍的碟片書籍內容是課程大綱,它能給學員指明知識框架和脈絡,就像一本書的目錄、大標題和小標題一樣。最好在上課之前,將大綱影印給學員。如果碟片沒有配套書籍,講師須在上課之前,自己製作出大綱。其次,碟片視頻中要有PPT形式的文字內容(一般為內容大綱)。沒有字幕的碟片就不要考慮購買了。aihuau.com選擇案例豐富的碟片由於碟片互動性差,所以選擇案例豐富的碟片就更有必要了。抽象的理論知識,再用抽象的口頭表達方式進行表達是很難讓人意猶未盡、過目難忘的。將視頻剪輯分段在沒有互動的情況下堅持45分鐘或更長時間,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筆者建議將視頻根據內容分割成幾段,各段分別命名並成為獨立的、完整的主題。碟片分段後,更適宜採用以下談到的分段教學的基本流程。“會聲會影”是不錯的視頻編輯工具,使用也比較簡單。一氣呵成地看完碟片往往會造成學員理解上的囫圇吞棗和精神上的疲憊不堪,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對碟片內容移花接木用DV拍攝一些自編自演的情景劇、車間生產製造錄影或圖片,將其穿插在視頻當中,不僅增加實用性,而且會增加生動性。另外,運用“會聲會影”剪棄視頻中不適用或不適宜的片段。片頭片尾也可以進行編輯,但要注意版權保護問題。根據課程內容,將不同的講師和碟片內容進行混合編輯,也是不錯的選擇和償試。遵循基本流程:引導—看碟、講解、點評、答疑—再看碟…—總結—考核(提出轉化要求)看碟片前拋出“包袱”,引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並引導其思考的方向;接下來看碟片,看完一段後停頓由講師進行講解、點評、答疑;再重復看碟、講解過程;等看完所有內容後,由講師進行全面總結;最後進行考核,提出轉化要求。這是碟片教學的基本流程和形式。講師課前要對碟片內容了然於胸、駕輕就熟,講師的講解或點評才能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否則就只會是畫蛇添足了。
![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碟片教學 如何互動](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70439134008.jpeg)
“山不過來,我過去”。碟片不能互動,講師應加強互動。實踐並創造性的發揮以上方法,看完碟片之後,學員腦中對培訓內容一片空白,僅有幕牆、講臺、電腦和一張一成不變的面孔的現象或許會有些許改善或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