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  要: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选择,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调整按要素分配的格局使之合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三个层面论述了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西方经济理论的诠释;第二,影响的作用机制;第三,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按要素分配;经济增长;边际生产力;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按要素分配主要反映国民收入在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才能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状况。其分配格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按要素分配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一、西方经济理论对按要素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诠释

 

 (一)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理论。李嘉图将经济增长研究的重心从生产转向了分配,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统地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古典经济学家。他认为经济增长是土地、资本、人口及技术的函数;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具有递减规律,技术进步无法阻止这一趋势,因此,土地的增加和技术的改进不会使产出增加。资本的增多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进而刺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供给增长会使产量提高。这样,资本积累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李嘉图假定地主的地租全部用于奢侈消费,工资仅能维持劳动者的生存,因此资本家的利润成为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在李嘉图的分配——增长理论中,利润不仅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手段,而且为资本积累创造了动机。如果利润率降低,资本积累减少,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都会受阻。故收入分配中利润份额的变化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二)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分配论。克拉克和马歇尔都认为,国民收入是一国投入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净产品总量,同时也是支付这些要素收入的唯一源泉。如克拉克说:“对于分配的全面研究,就等于研究个别的生产,这是分析创造财富的能力,寻找协同生产财富的三个生产要素对于它的共同生产的产品分别所贡献出的份额。每个生产要素参加到生产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也都有相应的报酬——这就是分配的自然规律”[1]。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根据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的大小而获得的收入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克拉克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而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是该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均衡价格。一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越大,它的价格越高,从分配结果来看,该要素的所有者获取的要素收入越多;反推之,获得较多要素的收入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愈大。简言之,为促进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应向对产出贡献大的要素倾斜。

(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卡尔多模型。在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批判中,新剑桥学派建立起自己的增长模型。他们从国民收入的分配入手,通过资本和劳动在国民收入中分配份额的变化对储蓄率变化的影响,从储蓄率的变化中寻找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途径。其代表理论是卡尔多模型。

在卡尔多模型中,社会成员被分为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部分,国民收入Y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资本家获得利润R,工人取得工资W,因此有:Y=W+R①。

同时,还假定他们按一固定比例储蓄其收入,资本家的边际储蓄倾向Sr高于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Sw,即0≤Sw≤Sr≤1,则总储蓄为:S=Sr·R+Sw·W②

将①式变为W=Y-R代入②式后两边再除以Y得:

   

         =(Sr–Sw)·    +Sw   ③

                 

 

假定Sw=0得:

       

          = Sr·     ④

               

 

式中S/Y是平均储蓄倾向,即社会储蓄率,它就是哈罗德模型中有保证增长率Gw=s/v中的s。由④式知,利润R在收入Y中占的比重直接决定有保证增长率的高低。卡尔多模型表明,通过调整利润和工资的分配比例来改变有保证的增长率,从而使之等于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以便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二、按要素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

按要素分配格局的变化,即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才能所得比例的变化,其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按要素分配既影响经济总量,也影响经济结构。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是通过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传导,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从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途径来进行。

(一)按要素分配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1. 按要素分配通过影响生产要素供给影响经济增长。为使问题简化,假定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类。经济总量的增长与要素投入量密切相关。如果经济增长中资源组合和配置效率不变,则高产出依赖于多投入。要素的供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供给能力,二是供给意愿。在供给能力一定时,要素所有者的供给意愿决定于供给要素的报酬。要素报酬高,要素供给多,经济增长就快。反之,要素报酬低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就资本而言,产业资本收益率高,才有可能支付较高的利息率。根据古典储蓄函数理论,储蓄是利率的函数。利息率上升会增加储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投资又顺利地转化为产业资本,从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产业资本收益率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经营者收入水平提高,随着边际储蓄倾向的上升,高储蓄率会导致高储蓄额,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总之,在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份额上升,资本收益率提高,通过利率和经营收入的上升形成高储蓄率,从而加速资本形成,在加速原理的作用下,经济会更快增长。反之,如果增加劳动份额就会降低资本所得,抑制储蓄,阻碍资本形成,在加速原理的反作用下,会加速经济衰退。

实际劳动供给量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工资率的高低又是决定实际劳动供给量的重要因素。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率越高,供给劳动力的意愿越强,一是愿意工作的劳动者人数增加,二是在岗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上升,从而增加了实际劳动力供给。反之,如果实际工资率低,劳动力的实际供给会从上述两方面下降。一般而言,在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份额上升,工资率提高,劳动实际供给量会增加,因而产出量增加。相反,劳动报酬所占份额下降,最终会因劳动实际供给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下滑。

2. 按要素分配通过影响需求总量而影响经济增长

需求可以简单地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利率的函数。投资与预期收益率是正比函数关系,与利率是反比函数关系。资本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利息率越低,投资需求就越大。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低,对投资的需求量越大,利率提高,就会抑制投资的需求量。正因如此,政府为防止经济过热,抑制投资需求,往往提高利率。当然,利息是借贷资本报酬。收入分配中,资本报酬变化会影响投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由个人消费需求,企业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构成。企业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来源于非要素收入,故这里只讨论个人消费需求。个人消费支出来自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非劳动要素收入)和转移收入。尽管财产性收入增长更快,但劳动收入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主体。个人消费支出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在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份额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更快,随着消费支出的增加,居民购买商品的有效需求增加,总需求扩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相反,劳动报酬所占份额的下降会引致总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增长。

(二)按要素分配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1. 随要素收入而变化的要素投入量影响着产业结构。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不同,因而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也不一样。如果资本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而劳动供过于求,价格低廉。从短期来看,劳动会替代资本,增加劳动的投入量。从长期来看,投资者会倾向于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产业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2. 随着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份额的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影响消费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如果劳动报酬份额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消费需求不足,使得生活资料生产部门萎缩。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升,由于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用于食物方面的支出比重下降,而用于穿、住、用、行、文化、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按要素分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             按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历了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概括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1997年12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1998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确立按要素分配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制度安排,它适应了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的特点,向我国人民提供了收入增长的激励机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加速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提高了经济效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             按要素分配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经济增长

资本形式、劳动投入、科技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制度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武剑利用1952-1997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及各要素的贡献度(见下表)[2],资本的贡献度随时间推移呈递增之势,特别是在1999年,其贡献率已超过60%;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力过剩,劳动的贡献率具有下降趋势。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需要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来自储蓄,但“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国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均为负数”[3]。因此,居民储蓄成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实际上,我国居民的储蓄水平很高,1978-1995年平均储蓄率高达37%,2001年储蓄额达到7万亿元。“高储蓄的趋势仍会继续,将为新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4]。由此可见,按要素分配适应了中国经济的内在需要,也促进了资本积累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根据模型计算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及其因素分析

 

现在,居民已成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基本主体,居民的要素贡献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5] 居民积极地参与市场运行的全过程,特别是居民作为生产要素的终极供给者,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再生产环节的构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构成。其中前二者是要素收入,已成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要素收入构成中,劳动收入仍是主体性收入,但财产性收入增长很快,尤其是其中的储蓄收入。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运用有关工具,调节要素收入构成,改变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再通过供求路径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例如,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调节居民的收入构成,从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低利率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收入,从而减少了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的减少导致储蓄和消费支出的调整,最终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总需求增加,但资本供给减少,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缺乏资本的支撑。

(三)             按要素分配造成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按要素分配既是市场效率的实现形式,又是我国现阶段勿庸置疑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赵晓雷说:“……特别是按要素分配的观念的确立,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经过这种理论、观念、方式的改革,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6]。韩留富也认为,按要素分配原则的确立既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又使收入差距扩大。[7] 卢周来通过分析改革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收入来源,指出按要素分配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8] 另外,余惠芬从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和市场效率两方面说明按要素分配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9] 综合观当前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的研究,居民收入来源分析论者认为按要素分配是造成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收入差距扩大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当前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例如,有学者提出,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加。而消费需求的不足又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增加。因此,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刘文斌[10],康静萍[11],江可申,杨益东[12],张东辉,徐启福[13],吕俊[14]等持此观点)。赵晓雷却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不直接引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它只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因而与经济增长量的下降不直接关联。[15] 宾建成也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会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化,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16]

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但它自己无法熨平不利影响,因此,体制外因素的导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克拉克.财富的分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9.

[2]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4.

[3]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0.

[4]王小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否结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76.

[5]黄家骅.改革20年来中国居民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的透析[J].当代经济研究,1999,(4):27-34

[6]、[15]赵晓雷.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1,(4):32-38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7]韩留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调控措施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01,(2):31-35

[8]卢周来.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分配[J].战略与管理,2001,(2):61-66

[9]余惠芬.对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若干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2001,(2):37-43

[10]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9):47-52

[11]康静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财富分配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1):34-39

[12]江可申,杨益东.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制约分析[J].探索,2000,(3):22-24

[13]张东辉,徐启福.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2,(1):36-41

[14]吕俊.经济复苏的收入瓶颈和体制瓶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26-31

[16]宾建成.论收入差距扩大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9,(5):43-48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  6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947.html

更多阅读

论低品位烧结矿对高炉炉况的影响 烧结设备 高炉钢水罐

2013年2月底,由于海上连续大雾,船舶无法靠岸,烧结关键原料罗泊河粉无法进厂,高碱度烧结矿只能去掉罗泊河粉,其它原料按比例放大维持生产,高炉块矿比例上调,增加球团配比来渡过难关,现在对低品位烧结矿对高炉炉况的影响进行一下总结,希望各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宏

货币政策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宏

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

声明:《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网友呐些伤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