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它必将写进中国历史和教科书,留待后人在骄傲自豪的感情流露中反复提起并时刻铭记——就在2006年的这一天,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在重要时刻追溯既往和展望未来都是我们的传统。追溯既往,三峡工程从决策历程上的饱受质疑,到开工以来历经的重重困难和感人故事,出现了各种版本或粗或细的历史复述;展望未来,三峡工程即将拥有的防洪能力和最终产生的经济效益,最为我们所乐道。然而让我首先想起并保持最大感动的,却是那近120万的三峡移民。在我看来,他们才是整个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亮点,他们才是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臣。他们的既往和未来,最应该被我们追溯和展望。
新一期的《南风窗》,把重庆云阳县作为三峡库区的代表,通过全方位解剖这只“麻雀”,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那些为了更大社会福利而做出巨大牺牲的人们,直面了在国家对移民安置投入高峰期过后,靠高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局面下,库区经济面临的产业“空虚化”难题。
三峡工程不仅淹没了移民的家园故土,也淹没了他们的厂矿企业,淹没了他们的沃土良田,淹没了他们作为饭碗的商店门面。追溯既往,为了三峡工程,他们可以挥一挥手,作别故土上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可是展望未来,谁又能为他们提供被江水淹没的吃饭工具?库区产业的“空虚化”,良田沃土的淹没,新街门面的冷淡,无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基础。当“很多人没有工作”成为移民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经常会有人聚集起来,向企业要补偿或者向政府要工作”实在是一种无奈的痛楚。
如何让大义凛然的三峡移民从三峡工程中公平地获益?在环保生态与大兴工业尖锐矛盾导致的库区产业“空虚化”困境中,如何让他们不但有工作可以养家,而且可以过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这些都是三峡工程不可割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的成功只能建立在移民们的幸福生活基础上,而绝对不能以百万移民的生活不幸作为“必要的代价”。
三峡大坝的安全性被全社会高度关注,专家学者为此殚精竭虑献计献策;然而,隐藏在大坝背后移民社会的安全性又何尝不重要呢?然而,正如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所说,“在三峡库区的建设和发展政策制定上,真正的学者对它的影响几乎为零,所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些急于追求政绩的行为。”
让我们保持这样的信念:三峡移民是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臣;让我们保持这样的习惯:提三峡工程必提三峡移民。作为普通人,当我们在分享三峡移民带给我们的感动时,别忘记献上我们的敬仰和谢意,因为我们的关注以及由我们的关注释放出的“外部效应”,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