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1、区情分析
武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因武昌首义一枪打响,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驻汉机构和众多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大公司总部汇集在此,形成武汉市的江南核心区;武昌滨临长江东湖,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良、适宜人居和旅游的美丽城区;武昌汇集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武昌是国家传统制造业基地,具有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天成基础。
2、目前武昌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武昌区情,着力发挥武昌的优势条件,武昌区提出了“三区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武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三区”建设(公司总部区、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首义文化旅游区)带动“三大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增强产业优势……”。
——以公司总部区建设为重点,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洪山广场为中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纵轴,以武珞路、八一路、民主路和中山北路为横轴的3平方公里地域内,加快建设总部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证券、高新科技、文化传媒、商贸娱乐、中介咨询五大产业。以沙湖与长江之间为总部区的扩展区,主要发展与公司总部区配套的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
——以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和引入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无环境污染的企业和产品,立足于调整产业布局,盘活工业存量资源,重点发展钢材深加工及物流产业、机电设备制造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构筑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以首义文化旅游区建设为载体,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依托武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充分发挥武昌“千年古城、百年共和、绿色湖山、革命胜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坚持规划领先、文化为本、项目支撑,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加强武昌旅游策划,组织推介首义文化区、东湖风景区、沿江景观等旅游产品,完善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武昌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在华中地区和武汉市树立独特的武昌旅游品牌,努力实现武昌区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大区的转变。
二、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建议。
——加强规划指导,抓紧规划制定和实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规划和各重点领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强化功能区块建设。根据“三区建设”总体规划,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加快实施江南商务功能区、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区、社区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制定《加快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纲要》,制定相关政策。每年召开全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进行总结和部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带动。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进驻武昌,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著名旅行社、著名品牌饭店、医疗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物业管理公司、猎头公司落户武昌,促进建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在用地、用人、税收、水、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完善项目生成机制。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重点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责任制。
——强化财税支持。制定税收减免及奖励政策,每年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持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的引进、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块建设、年度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可以采取奖励、以奖代拨、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型服务收入暂免征所得税;对新办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物流技术和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开业起1至2年内免征所得税;物流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科技中介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合同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后,可免征营业税;具备条件的科技中介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规定期内减征所得税。对符合营业税条例规定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旅游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部分,用于需要由政府重点支持的旅游企业和项目。支持旅游车辆更新,提高车辆运行质量,对旅游定点车辆减免客票附加费。对独立核算的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其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实计入管理费,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领导小组要适期召开会议,解决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现代服务业相关部门要尽心尽责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其他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合力。
2、合理搞好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根据区域位置和“三区建设”规划,突出以总部区和首义文化旅游区为现代服务业载体、以工业园区为生产服务业基地,统筹规划制造业与服务业,配套形成“三区”、“六带”的服务业空间格局:
——中南路、中北路金融商贸商务带。
——新民主路、八一路文化休闲娱乐带。
——彭刘杨路、解放路及沿江大道商贸餐饮娱乐带。
——107国道至武昌火车站沿线现代物流带。
——武珞路沿线文化旅游商贸带。
——和平大道沿线新型社区服务带。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1)重点发展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充分发挥人行武汉分行和部分省级银行分行扎堆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产业。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来总部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加快推进金融电子网络建设,降低电子支付成本,不断完善信用卡、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金融服务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银行卡市场。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快金融数据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畅通融资渠道,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鼓励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信托和投资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商务服务业。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扩大国际合作,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提高武昌商务服务的整体竞争能力。
——信息服务业。发挥武汉电信集团龙头作用,大力发展IT和通讯产业;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服务应用系统,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积极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不断拓展网络增值服务。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软件产品,积极承接软件外包业务。
——大文化产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大文化产业,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配置,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文化演艺娱乐、艺术品、体育健身、文体用品制造和教育培训等产业群,培育壮大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区块,扶持一批在全市领先、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武昌高等院校和人才集聚、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主攻以高技术、高文化、高艺术为基础的数字娱乐业、现代传媒业和文化旅游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断丰富数字电视节目内容和互联网宽带增值业务,大力发展动画产业,扶持动漫游戏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周边衍生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传媒等体育产业,大胆探索体育设施场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
——房地产业。鼓励建设商务楼宇及配套公寓,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档次,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规范发展物业管理。
(2)大力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利用白沙洲地区交通极为便利的优势,利用5年左右时间,将107国道沿线建成江南现代物流基地,发展都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专业市场型、枢纽转运型物流。整合域内物流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催生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土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科技服务业。充分利用辖区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集中的优势,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建设公共科技平台,提高科技资源社会共享程度。
(3)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业快速扩张。提高餐饮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社区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创办服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
——旅游业。大力整合以“滨江滨湖一楼两寺”为重点的旅游资源,精心策划,统一包装,整体推出,形成大武昌、大旅游、大发展格局。发展旅游特色项目。整合武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武昌山水、文化、城市和谐统一的比较优势,推出休闲、文化、创业有机统一的系列区块和活动,利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机,加快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和有震撼力的旅游文化吸引物,提升武昌旅游核心竞争力。壮大休闲、会议产业。以洪山宾馆、洪山体育馆为载体,加快建设多层次、高规格的会议、会展设施,建设五星级酒店,提高会展、休闲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内外高级别、高层次会议、展览落户武昌,加快旅游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会展、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变,使武昌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以休闲文化为特色的会议中心城市。加强旅游六要素联动。完善旅游饭店业,提升旅游交通业,整合旅游景区景点,发展旅游康乐和旅游商品业,推进旅游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做精做新“吃、住、行、游、购、娱”,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推动旅游六要素联动互动,带动文化、商贸、房地产等产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