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生活水平快速增长的今天,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工作生活的平衡,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而非只忙于工作。因此,在我国一个新兴的行业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由于旅游业并不是单独的行业,与它相关联的行业的别多,尤其像餐饮、住宿、服装、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它的兴起同时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冰雪旅游产业以其独具特色的自身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人为了释放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或寻求瞬间的刺激感,或挑战自我实现翱翔于冰面的愿望,都特别专情于冰雪旅游事业,有的甚至将其作为一个正式的工作而不是业余爱好。据统计,在我国现已存在滑雪场达200多处,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新疆等地区。冰雪旅游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之快得益于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形成天然冰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更好的发展冰雪旅游业,以东北地区为主导,现已开展冰雪节、冰雪博展会、冰雪书画艺术展等各项宣传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冰雪旅游产生兴趣。 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注重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规定,适时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并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整合出一套符合的生产方案。冰雪旅游产业与其他各产业一样,应该有领头的产业,及产业巨头,打出该产业的品牌。 1.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应符合实际需要 1.1符合经济结构调整需要。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比重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是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为物质、文化、信息、人力和智力等相关行业提供服务和支撑,发挥其关联带动强的功能,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农业覆盖面大,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薄弱,区域间旅游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平衡,担负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资源富集区,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速度。 1.2、促进国际化开放城市建设。 一是利用冰雪资源办好旅游节庆、会展经济,通过冰雪节、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冰洽会、滑雪节等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加快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建设进程。二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冰雪旅游品牌的冠名权、开发经营权,有偿转让经营,利用冰雪提升东北城市无形资产价值。三是拓宽冰雪产业的外延,突破时空界限,带动经贸、物流、信息流的发展。 2.发展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途径和措施 2.1.明确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规模。 目前东北冰雪旅游产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综合竞争力。以政府为主导,应尽快制定《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形成合力,统一发展。 2.2.强化市场机制,优化政策环境。 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营企业、个人投资冰雪旅游产业,疏通影响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使现有旅游资源形成规模产业。通过股份制形式,优化机制,鼓励竞争,加快旅游企业由“小、散、弱、差”到“大、合、强、优”转变,提高竞争实力。 2.3.培育冰雪旅游产业市场。 一是形成冰雪人力市场,利用大批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等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造就冰雪产业大军,增加社会就业。二是形成冰雪体育教育市场,加快现代化的滑雪基地和比赛场馆建设,利用大批的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使哈尔滨成为国内外冰雪体育运动基地,带动教育投资。三是形成旅游商品大市场。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冰雪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滑雪具用品、雪橇、雪地摩托、冬季服装、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品等旅游商品。 2.4.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冰雪产品渠道。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研发部门、生产企业、销售商的积极性,围绕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凭研发部门、生产企业、销售商单一环节难以做到,需要媒介作用来协调撮合,帮助企业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发挥市场经济自身规律,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好这一“媒介”作用。
![区域水资源利用目标 东北区域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70625785384.jpeg)
结束语:冰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兴起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互补,使得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发展冰雪产业时要注意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建设,要将眼光放的长远,以长久利益为最终目的,而不是只关注眼前利益。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应关注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注重发展策略、关注发展形式、及时更换方案、适时采取措施,这样我国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也才能以不可阻挡的趋势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 1] 王欣, 吴殿廷. 旅游资源整合新论[ J]. 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 4): 29- 33. [ 2] 张春丽.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3- 14. [3] 张春丽, 刘鸽, 等.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J] . 人文地理, 2006, ( 1) : 116-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