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五大关系问题



    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和以后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观点是对传统发展观的革新。传统发展观总是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在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国民片产总值的增加。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在新世纪受到了挑战,归结为一点就是富足、物质财富和技术进步都不是组成人幸福的关键成分,而只有物质与精神的均衡,同文化相结合,才能达成人的幸福。日本已故首相大平正芳认为,如今既不是政治时代,也不是经济时代,而是文化的时代。从文化的角度观察社会经济问题,我认定有五大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但同时也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招来自然对我们的抱负。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这一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存亡,无不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消长密切关联,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生态规律者亡。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生态与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第一要素”。人类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应该从经济理论上、从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研究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生态平衡,增加自然对我们的赐予,避免自然对我们的报复。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的关系问题

    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增长方式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及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产生一系列突变。这些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是一种积极进步的社会变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浪潮,发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NP),那么当代发展核心内容是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相互协调、同步发展。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发展首脑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强调社会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心需要和愿望,社会发展应以人为中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主体的全面发展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地蕴含着人文价值发展要求。首先,必须注重市场经济过程中文化力的生长,把提高人的现代文化素质作为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并放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地位。其次,必须注重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文价值的追求,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价值取向。这是当代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新趋势。以文化为导向,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过程中,进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优秀的社会机体,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精神支柱和高层次的精神气氛,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三、 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

     在市场经济下,个人追求各自的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的;但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损人利己.应该有社会公德和

职业道德.更不能违法乱纪。如果生产、销售伪劣假冒商品.坑害人们;或在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上.散布黄色.毒害人们.损害社会利益.都是反文明、反文化的。我国当前还处在两种经济体

制转换过程中.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更需要用文化标准去引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更需要站在社会文化的高度.用社会道德、社会公平、社会文明加以规范.加以约束。提倡文明生产.文明经商.文明消费.改善人文生态。为此,应该研究如何以正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促进社会文明,既使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又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生产力与消费力关系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五大关系问题

    “消费力”这个概念是 亚当·斯密最早(1776年)提出,但却是马克思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入手,揭示了消费力的范畴的形态与规律。在理解消费力的含义时,马克思析之为二:一是“社会消费力”,指有支付能力并“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的消费力”;二是“绝对消费力”,指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社会生产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能力,这是社会再生产所决定任何社会制度下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消费。消费力是“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社会再生产的原理,生产力与消费力应该是相对称的,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力水平,消费力水平反转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生产力水平.而且生产力消费力是相互渗透的。人是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的结合点.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在其主体人的身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此转化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就像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观察、引导经济的发展一样,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分析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马克思把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我认为:消费力也应该划为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所谓物质消费力.就是人们消费物质消费品的能力;精神消费力.就是人们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能力。精神文化消费一般应该是高层次的消费,象马克思所说的会“放射出人类崇高的精神之光”.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而发展。精神消费的特点:第一,它消费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精神产品,这些精神产品主要由教科文部门提供,因此这些部门也属于生产部门;第二,它要受物质产品的制约,同时又作用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第三,它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第四,它与人类历史、社会方式、生产方式紧密联系,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精神生活消费;第五,它还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民族种族、国家地区、宗教信仰、阶级阶层的影响很深,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当前必须大大地提升精神消费力。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明显标志。今天,中华民族有了物质消费力的底气,正是提升精神消费力的最好时机。在人民富裕起来的基础上,要优化消费资源配置,扩大精神消费领域,反对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以逐步提高精神文化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需思谈到美国的情况时指出:现在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人的道德和精神上的危机。”吸取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教训.这也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五、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的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建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国特色出发,揭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特殊

性.有其特殊规律.但也有其共性.有其共同规律.特别是各国科技、文化的发展.相互渗透.不仅物质产品广泛交流,出现世界化趋势.精神文化产品也广泛交流.出现世界化趋势。在立足本国,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揭示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如何吸收国外科学文化的精华.研究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趋势、发展规律.找出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的东西,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847.html

更多阅读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是怎样的? 当今中国社会真实现状

世纪之交,义利之辩作者:汪丁丁中国社会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顺世界潮流,跌宕起伏,宛延曲折,历经百年,目睹无数英雄豪杰,有称王称帝者,有立言立德者,有富可敌国者,有大隐于市者,有天降大任于斯者,有举案齐眉意难平者,沸沸扬扬,群情激荡,毕竟风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走势

杨帆盛洪:杨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汇率专家,早前在社科院经济所任职,后来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而且在此之前也在经济开发区等实际部门干过,对经济学有独特的看法,在我印象中有一些非常敏锐的观察。所以今天请他来感到非常荣幸。今天的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

关于现代社会转型中日常书写问题的思考 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关于现代社会转型中日常书写问题的思考蒋吉华笔者所谈的日常书写,指的是正常的中国人用手与书写资料(“文房四宝”、硬笔等)配合,在作力对象(纸、绢、崖、石、墙等物体)上日常进行的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汉字书写活动。简言之,就是文字在日常

声明:《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五大关系问题》为网友心尖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