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报刊分型研究(四) 做文摘已经有些日子了,闲来无事,对文摘报刊进行了些许研究,但不深入。愿与大家分享,也请大家提出批评建议。这是之四。
4.时事文摘报刊及其特点
时事文摘报刊侧重于时事报道、剖析,突出“时事性”、“国际性”,时事新闻尤其是国际时事所占版面较多。此类报刊以《大家文摘报》、《参考消息》、《青年参考》为代表。 《大家文摘报》号称“中国市场上零售量最大的文摘报”,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大家报刊社主办。创刊时每周出版一期,后改为两期,每周二、五出版。周二出版的侧重于时事,周五出版的侧重于生活。 以2007年7月27日总第609期《大家文摘报》(周二版)为例,该期16个版,分别是:1版(要闻+导读)、看台、聚焦、天下、域外、背景、关注、文化、速读、观点、说法、经济、人物、阅读、纪实、档案。 时事文摘报刊的优点是紧扣当前时事,吸引眼球,缺点是时效性太强,可售卖时间短,保存价值低,不适合直接做成合订本。附:参考消息简介
《参考消息》由新华社主办,主要摘登外国以及台湾、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通讯社和报刊的文章与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 “参攷消息”四字摘自鲁迅笔迹,“攷”是“考”的异体。 《参考消息》目前发行量在300 万份左右,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它在全国设有36个代印点,多数读者能看到当天的报纸。除中文外,《参考消息》还出版维吾尔文版、蒙古文版、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供国内懂得这些文字的读者阅读。附:《大家文摘报》的办报之路
作者:赵振宇摘 要: 分析都市报、晚报的特点及其对文摘类报纸的影响,根据一年来对《大家文摘报》的追踪调查,论述了该报以新闻为重、以策划为重、以市场为重的办报思路和实践经验。--------------------------------------------------------------------------------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骤增、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如何办好文摘类报纸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国报业的迅猛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大量创办,使我国报业走上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在这些报纸的创办发展中,大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版面增多,信息量增加。版面增加了,分门别类就多了,信息量也就大了,这对读者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但对办文摘报的同志来说却增加了一定难度。第二,加强策划,增加了独家新闻和本地新闻的含量,以突出自己的特色,争取更多的读者。第三,开辟和扩大了文摘信息版面,有的甚至推出“每日文摘”,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这种大容量的文摘版面更是直接对文摘类报纸造成压力。第四,增强了报道内容的服务性。不少报纸都相继推出了医药卫生专版、旅游出行专版、家居装修专版、饮食保健专版、美容化妆专版、还有汽车专版、电脑专版、学习专版、考试专版等等。有的报纸不仅推出专版,而且推出了周刊,4个版,8个版,有的甚至用更多的版面来组织一个专题报道。第五,以低廉的价格争取更多的读者群。一张对开16版的报纸,其成本大约要1元钱左右,但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却只有5角钱、6角钱。目前的文摘类报纸大都是4开8版5角钱一份,4开16版售价1元钱,在价格上也比不过机关报、晚报和都市报。第六,网络媒体的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数量和自由度都大大提高。网络媒体以速度快、时效性强、超文本化、交互性强、自由度大等特点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这里自然也包括文摘类报纸。 上述种种情况,无疑对文摘类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地发展自己,是文摘类报刊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教学之余,对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家文摘报》作了一年的追踪调查,试图解剖一只麻雀,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来。 该报1999年创刊,先为周刊8版,现为16版。经过报社职工两年的努力,《大家文摘报》由创办时的两三万份飚升到现在的50万份,一般稳定在35万份左右。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和新疆、黑龙江、云南等省区也都有广泛读者。该报的95%为报摊零售,为解决报纸的运输和时效性问题,报社已另在北京、上海和长春等地设立了分印点,仅上海一地每期即印发17万份。 一份创刊仅两年的文摘报新秀,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笔者在此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 以新闻为重,注视天下大事
文摘类报纸,除了某些专业性报纸外,我以为都是“新闻纸”。既是“新闻纸”,自然应该以新闻为主,以新闻为重。《大家文摘报》确立并贯彻这样的办报思想并将其体现在报纸的版面上。该报在报纸上亮出自己的办报宗旨,即“关注天下风云变幻,集纳权威时政信息,全面报道重大事件,快速披露新闻内幕”。在信息社会,人们的需求是大量的也是多方面的,人们对新闻事件和新闻内幕的关心度是十分高的。编辑部对此作过读者调查,调查反映该报的读者结构,男性读者占89%,20岁~40岁的读者占6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占82% ,其中大专、本科和硕士生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占44%。面对这样的读者群,《大家文摘报》采取以新闻为重的办报思路是正确的。
打开报纸,我们可以看到,每期的头版头条都是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介绍。如2001年4月1日,发生美国军用飞机撞毁中国军用机后,我跳伞飞行员王伟的生命安全成了全国人民关心的事情,有关部门正进行紧急搜救,截至4月5日仍未有王伟的消息。4月9日出版的《大家文摘报》即在一版推出整版的组合报道:《中国飞行员,真的英雄》、《撞机事件全记录》、《中美战机多次交锋》。在这些文章里介绍了王伟以前的战斗经历、撞机过程、空中对手、美方反应、中方态度等等,给读者比较全面、快速的集束式信息反映。在4月16日、23日、30日的报纸上又拿出更多的版面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9月11日,当美国遭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系列恐怖袭击后,编辑部当即组织了五个版面反映这一事件。在9月15日出版的该期报纸上,一版通栏黑体大标题赫然醒目:《美国大爆炸十大悬念》,用第一版和第十六版两个版面的篇幅综合摘编了新华社、中新社等多种媒体的报道,在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上推出了爆炸内幕和世界各国反映及美国的计划和中国的思考。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迅速组织了五个整版的篇幅来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既有信息的广泛性,又有理性思考的深度,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仅这一期报纸的发行量就突破了80万份。 文摘类报纸以新闻为重,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来自读者的需要。据读者调查显示,对迅速报道新闻事件的头版和对新闻背景进行聚焦的第三版很受读者欢迎,满意率分别为79%和69%,远远高于其他文摘版面。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和频繁变动的时代,时常会发生一些我们不曾遇到和未曾想到的事情。以前我们是闭关锁国,现在国门开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就十分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机关报、都市报尽管也刊发时政新闻,但毕竟有限,文摘类报集天下之精粹就可以弥补其不足,自然就会受到读者的喜爱。二、以策划为重,强化编辑意图
文摘类报以摘抄文章为己任,一般不发表自己的报道和观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搞文摘报只需要一把剪刀和一瓶糨糊就能编好。恰恰相反,一个好的文摘编辑不仅需要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未雨绸缪、舆论引导的策划意识,特别是在当前整个报业竞争激烈、文摘类报纸众多的情况下,更需要有高超的策划意识。如果说一张机关报、都市报办得好不好,除了体现老总和编辑部主任的策划能力外,还需要有一支精干的编辑记者队伍的话,那么,文摘类报纸要办好,策划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文摘类报纸一般不承担出外采写稿件的任务,它办得好不好,完全靠报社、部门负责人和编辑们运筹帷幄的策划能力。文摘类报纸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策划能力和水平的竞争。《大家文摘报》的初步成功可以说是在策划上下了功夫的。
2001年是中国大事喜事多的一年。积极全面地反映这些大事喜事是文摘类报纸的一个重要任务。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了,13亿中国人为之欢呼,为之沸腾。激情过后,人们在关注:2008年奥运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这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大家文摘报》适时在聚焦版上推出《本期焦点:奥运将给中国带来什么》专版。专版刊发的文章有:《奥运将带来四大变化》;《奥运带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奥运将引发八大时尚热点》;《北京申奥成功将带动两岸经贸发展》;《相关产业借奥运东风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以小资料的形式将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情况作了介绍。 2001年11月11日,随着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成员国部长会议上的一锤定音,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终于成为现实。11月19日《大家文摘报》推出《“入世”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专版。专版从税制、就业、股市、房地产、汽车、教育及彩电、计算机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编发了精彩文章。在《为您服务》栏目中还刊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讲话,提出:《“入世”后面临挑战,中国法律加快“立、改、废”》,为广大读者说明了中国“入世”后的一些法律问题。 文摘类报纸没有记者没有采访,但是,它同样可以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意图它是通过编辑的策划来表现的。这种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对稿件的选择和组合来表现编辑意图,二是通过编辑直接撰写“编者按”的形式来表明编辑意图。如2002年3月26日《本期焦点:谁来保护舆论监督》专版的编者按是这么写的:“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们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记者往往被赋予一种铁肩担道义的形象,监督着一切邪恶与不公正;但记者并不是万能的,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许还帮不了自己,舆论监督为此常常遭遇尴尬。谁又来保护他们呢?”在这里,编辑不仅通过稿件的组合,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同时还通过言论表达自己的意见。三、以市场为重,狠抓零售发行
发行大战是报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办报人都知道,谁争取了更多更广的地域和读者,谁就能站到同类或同地报纸的前列。报纸发行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长年订户,这里有机关、企业单位公费订阅,也有个人私费订阅的;一类是市场零售,这里基本上是个人掏钱随时购买的。目前,一些地方报还靠着政府的红头文件过日子,有些根本就没有多少零售份额。报纸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它最终要走向市场。现在,不少报纸都在狠抓市场的零售。南方的一些城市报纸已经不需要政府发文件了,报纸中的很大份额是个人订户,是通过零售市场来发行的。
市场零售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认真办好每一期报纸,否则发行量就会马上下降。《大家文摘报》为此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狠抓报纸质量,根据读者的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版面和内容。对读者希望增加的内容,他们就在扩版时予以满足,并尽可能出奇出新,每增加一版,都必须有鲜明的指向性。在调查中得知有52%的读者赞成扩版,31%的读者赞成出周二刊,他们便在原来8版的基础上适时扩为16版。读者对该报的内容评价高于对版式的评价,他们便认真研究,在版面上进行革新。报纸的价格定多少为好,他们也听取读者的意见,结果有83%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扩版后调整为1元的价格。他们还在内容上下大功夫,为读者奉献可口的精神大餐。如2002年1月8日,在“大家生活”版中,编辑部针对社会上洗眼、洗牙、洗肠、洗血等现象,从大量报刊中精心摘编了一组文章《洗、洗 、洗,真能一洗了之》。文章告诉读者:洗血不可一哄而上,洗肠未必能创造健康,有些病是洗不掉的,还有什么不能洗,等等。编辑在结束语中告诉读者:“我们从‘洗’的流行中感受到一丝浮躁,人们总希望自己的病患、烦恼都能像广告中说的那样,‘一洗了之’。看过上述文字后,您还相信吗?”2001年7月9日,他们编发了《中国“差生”问题严重》, 指出中国目前有5 000万学生被老师列入“差生”的行列,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文章发表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认为“差生”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编辑部根据读者的需要,接着在2001年7月16日连续推出《关注五千万“中国差生”》的整版文摘。文章透视了“差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对待后进学生,呼吁不要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并提供了中国与美国学生的八大对比材料。这种关系广大读者的话题,又是连续做文章,自然是有利于零售发行的。 其次,他们聘请资深报人和专家当顾问,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对于一张创办不久的报纸,对于编辑都是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不足25岁,要办好文摘报,他们虚心地向老前辈学习,加强自身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把“导向重于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们总结出18条操作性较强的“选稿提醒”,做到人手一份,提醒大家不出差错;他们加强审稿制度,对重点稿要经过两次讨论,经三位以上社领导审阅,力争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制度和努力中,他们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创下了报纸发行量稳定在35万份,其中95%为零售量,零售发行在全国文摘类报纸中领先的好成绩。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