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回顾及制度分析(3)



3.转型Ⅱ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现在)

转型Ⅱ期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如对企业实行企业制度与产权结构创新改革,实现现代化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创新功能。从政府宏观管理方面出现了重大科技计划科技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如国家工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实行产业化的步伐,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根本改变。实施了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明确了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和方向。

判断一个国家创新体系是否具有竞争力,除了与科技经费投入及其他创新资源分配因素和政策有关外,最关键的要素有3个:(1)创新的市场激活机制。创新的市场激活机制是一种活化竞争力,虽然在行政指令型时期,创新机制是以高度集中计划为特征的,集中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和缺陷。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目前是新旧体制并存,但将来创新的调节机制应该是以市场为主。换一句话说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开发,并且使它能够商品化的一个完整过程。(2)创新主体协同。创新主体的联系和协同反映创新的势,主要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科研机构之间以及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只有不同创新主体广泛的协同创新,才能克服各部门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的创新机构设置、创新资源不合理布局和重复低效等问题,并使得科学技术的扩散和运用形成创新的规模优势,具有规模效益,全面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的是创新的质。创新能力增强了,创新水平才会提高,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才有较大提升。如果把国家创新系统视作一个主体结构,则以上3个要素分别是3个三维坐标轴。其中,创新主体的协同与联系是一种规模,为“势”;而创新能力为“质”,“质与势”有机结合通过市场激活机制的联结,就形成了较强竞争力的国家创新系统。

目前,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从整体看仍处在转型的过渡期。其中不仅存在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存在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事实上中国科技投入不足,虽然有经济实力相对不足和思想观念尚未转变等原因,但从本质上讲根本原因仍然是体制方面的。因此进一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将是中国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以往中国渐进式的转型道路中,一般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转型战略,所采取的措施多因没有触动或较少触动原有的既得利益者而较易实施。但正因为改革没有真正触动原有利益集团,从而使改革的最终目的不能实现,相反却在实施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阻力,使得退出成本太高。此时面临着二难的境地,不退出改革无法深入下去,且由体制带来的惯性会越陷越深,代价越来越大,但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突破旧体制的铁框,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为目标。不仅要重塑创新主体,也要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组合与互动。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回顾及制度分析(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748.html

更多阅读

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 高新区助推企业成技术创新主体

   近日,西安高新区企业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批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两家企业不仅成为西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佼佼者,而且成为西安高新区创

声明:《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回顾及制度分析(3)》为网友微笑使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