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与通缩 物价上涨引起通缩,物价下降引起通胀



【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物价上涨引起通胀,相反,物价下降引起通缩。而这里的观点则相反,物价上涨引起通缩,物价下降引起通胀。为什么?因为物价上涨抑制了需求,从而使价格受到抑制甚至出现通缩。比如关键商品如水、电、煤汽、医疗、教育、住房等等这些居民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必然会使居民更加担忧预后,从而紧缩自己的银根,尽可能减少在其它方面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整体社会商品的物价趋向下降。相反,如果关键商品因其生产率提高而价格得到合理下降,则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预后则良好,就会增大对其它方面的商品的需求,从而使整体社会商品的价格趋向上涨。从这个意义来说,要增加需求,就必须要努力提高关键行业的生产率以降低成本价格。比如要打破水、电、煤汽、医疗、教育、住房这些关键领域的垄断,提高其生产率以使其成本价格得到合理下降。这是对社会需求的最有效的刺激。但是政府在这方面基本上还未见什么动作,关键领域的垄断与低效浪费现象仍然如故,甚至出现政策性的价格上涨。这将对社会需求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从而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艰难。而许多学者与政府官员则错误地认为,如果物价水平低,则可以出台价格改革措施。但是,你要提高水、电、煤汽、医疗、教育、住房的价格,就会使社会物价的水平更低,而物价水平更低又再引起他们的错觉,从而推出更多更大的抬价措施。这样便使经济运行陷于难以自拔的"通胀――通缩"之中。而这种"通胀――通缩"的问题也正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问题。中国经济是否会因此陷于滞胀呢?

整体性的物价通胀只与货币总量的增大有关,反之,整体性的物价通缩只与货币总量的减少有关。――黄焕金】

过剩与不足并存 通胀通缩与中国经济捉迷藏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 【作者:郑春峰】 

自3 月中旬以来,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冷热之辩,已逐步从学界"蔓延"至官方有关部门。从国内外权威的研究人士的诸多分析中不难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对于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需要更多地参考今年第二季度的各组相关数据。

在此背景下,各界对于5 月份的宏观数据颇为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5 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总水平同比上涨1. 4%--此涨幅虽较之去年同期回落了0.4 个百分点,但值得提及的是,该数据不仅比上月小步爬升了0.2 个百分点,它还隐藏着一个颇为微妙的痕迹,即我国今年的消费价格指数至此已经连续4 个月上涨---综观新近的统计资料,2 月份以来,我国的月度消费物价涨幅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其中2 、3 、4 、5 月的CPI 已经分别上涨了0.9%、0.8%、1.2%和1.4%。

CPI距离全年目标依然较远

按照国家统计局昨日同步发布的分析资料,今年1 -5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1.2%,该涨幅不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2 个百分点,而且也与年初政府设定的3%的全年目标相去甚远。

2004年,我国全年的CPI 增速为3.9%,一举超过了当年政府制定的3%的增长目标。但时至2005年,全年CPI 年增长仅达1.8%,此增速与政府所设定4 % 的目标之距离曾令多方颇为尴尬。

从微观上看,资源类、公共服务类价格改革将对价格走势带来上涨的压力。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具体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统计中,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权重约为3 :7.其中,5 月份食品价格影响CPI 上涨约0.6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约为0.8 个百分点。

从5 月份的非食品类价格看,居住及交通价格涨幅较大。5 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5%. 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6.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3.6%,租房价格上涨2.5%. 交通价格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3. 2%,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5.8%,市区交通费价格上涨4.6%. "从宏观上看,前期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效果将会持续显现,但我国消费在短期内还难以大幅度回升。"银河证券宏观部的一位研究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当前官方已经出台的有关调控政策看,预计今年二季度CPI 的增长区间为0.9%-1.5%,全年的CPI 则有望上涨2%左右。"虽然有望超过去年的累计水平,但距离全年目标依然较远。"

通胀压力需引起更为密切关注

在近期的报道中,记者已多次传达过北京一些权威分析人士关于"要警惕通胀潜在风险"的声音。基于昨日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这一组数据,中金公司的一位知名研究人士坚持认为,"尽管目前其他一些专家对于通胀通缩各执一词,而且各自的分析也不无道理,但我们认为通胀的压力需要引起更为密切的关注。"

相关事实是,央行在其近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称,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 左右的高位,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未来整体通胀潜在风险不可小视。

PPI 与CPI 是关系密切的两个数据,PPI 被认为是CPI 的先行指标,PPI 的低水平意味着几个月后CPI 将会走低---而基于4 月份的PPI 、CPI ,以及5月份的CPI ,北京的不少经济学家对"似乎行走于一线之间"的通缩与通胀"捉摸不透"、"难下定论"。

国务院发展部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张立群认为,当前宏观经济不宜用"过热"来表述,而应该是"有加快的迹象,但是没有出现很明显的过热的苗头"。

 "产能过剩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高增长低通胀还将引发需求不足,而且需求不足的隐患在两年后将更加严重。"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王小广认为,"一旦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问题会突出,届时就会变成真正的通货紧缩,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长期的供给增长。"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研究员被业界认为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知名专家之一。他的观点似乎与央行此前所发出的声音颇为不同。他认为,"宏观经济已经面临严重的通缩压力。因为消费不足和价格下降的现状目前都已存在。"

居民收入涨幅跑不过物价涨幅

"目前经济既有过剩,也有需求不足。"袁钢明说,从目前来看,影响价格下跌的因素主要是日用品的价格一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便存在通缩的可能;其次是食品,最近肉价、粮价仍有下降趋势;而最能抵消通缩压力的服务类,包括各种运输、通讯、医疗、教育、文化和公共

物品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通缩的压力仍然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消费上不去,长期以来,政府工作的重心在投资上,到目前也没有解决扩大消费的根本问题---收入问题仍未缓解,农民收入还在继续下滑。"袁钢明一语中的。他的这个观点与王小广的看法颇为相近。

王小广认为,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走势,首先应继续扩大消费(但房地产除外),从政策导向上看,今后调控的方向应该是扩大消费需求或者继续控制投资需求。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用更是言辞恳切。他认为,现今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过热过冷的分析上,应该在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之外,考虑"非常规"的政策,如保证社会公平性、缩小贫富差距等都需要纳入宏观经济政策内共同研究。

相关事实是,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平表示,明年将在油、电、水、气、煤、土地等价格方面进行改革,而其核心正是在一个"涨"字上。据有关人士披露,到2007年,水价或将升至每吨7 元,比现价增加2 -3 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价水"。而由于资源短缺,与生产、民生相关的资料继续涨价则在所难免---相比之下,居民收入的增幅却如同蜗牛上树,越爬越慢。

"在人民币升值提升居民消费的背景下,消费将在购买力持续旺盛的推动下出现强劲上行,消费品行业将成为2006年中国投资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不过,三元顾问的分析师岳从忠同时认为,在居民收入明显差异之下,消费能力所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巨大差别,将使得不同价格的消费品依此进入不同收入层次消费区间。

(责任编辑:田瑛)

 通胀与通缩 物价上涨引起通缩,物价下降引起通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681.html

更多阅读

小鱼儿与花无缺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自由百科

2013大连维基人周年聚会圆满结束。[关闭]小鱼儿与花无缺[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至: 导航、 搜索字幕中文主题曲黄种人主题音乐纯音乐(原版)片尾曲超人语言中文集数台湾:25集内地:45集制作监制王 晶播映首播频道中华民国:八大电

声明:《通胀与通缩 物价上涨引起通缩,物价下降引起通胀》为网友輓畱嶼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