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真的可以驱逐良币吗?
--回应周其仁先生的“劣币可以驱逐良币吗?” 只要学过货币学的人都知道,在经济学中有个“格雷欣法则”或者叫“格雷欣定律”(Gresham’s Law)。讲的主要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相传这个“规律”是英国一个叫格雷欣的爵士(Lord Thomas Gresham)发现的,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话说16世纪中叶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皇当政。她有一位顾问,就是Sir Thomas Gresham(葛氏)。这位爵爷察觉到,市场上那些重量不足的贵金属货币在流通,但“足金”的货币却被收藏、溶化成金属块、甚至被转运出口。葛氏据此向伊丽莎白建言,据说因此才有了1560年英皇关于反对银币成色不足的公告。约300年后,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MacLeod)著书立说(《政治经济学基础》,1858年版),白纸黑字写下“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并命之为“葛氏定律”(Gresham’s Law)。从此,“葛氏定律”大行其道。 我之所以在格雷欣“规律”上面加个双引号,意思已经非常的清楚,这格雷欣法则中所谓的现象真的能够成为一种经济学规律吗?或者是法则?一种在市场上根本就站住脚跟的现象能够成为经济学的规律,定理或者法则?我之所以先把它定义为一种经济相信,是因为我首先肯定事物的特殊性的存在性以及可能,一种现象之所以不能成为规律或者是定理,即使是大家都认可的公理,是因为它根本就不能概括事物的一般性,非规律的东西只能拥有它自己的特殊的一面。何况格雷欣法则的主人,格氏本人也根本没有把这种存在的现象当作自己的发明,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被发现,并且在市场上这种现象存在可能只是瞬时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价值规律,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市场上,交易双方都是自愿进行的,如果你拿一个成色不足(即含金或者含银量不足的金属货币)的金属货币来买东西,也许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对方不会发现问题,这暂时对你来说,无疑是挣了一笔,当他拿你这个钱去买其他人东西的时候,也许对方早就注意到之中不道德的现象,他会毫不犹豫拒绝交易,这样他就不得不支付足够成色的货币。即到了一定的时期,这种小小的“发明”被大家都发现了以后,开始拒绝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那种所谓成色不足的劣币也就不能再有市场了,劣币驱逐量币就无从谈起。其实这样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现代的社会生活也是大量存在的:我记得我去年在深圳,有一段时间,市场拒绝使用一种1元的硬币支付,原因是他们认为这种老式的1元硬币是假的,于是大家只要新式比较重那种硬币,而拒绝接受老币。如果格雷欣法则能够成立的话,岂不是大家都会愿意接受假币。 格雷欣法则的滥用以至于引申出它的第二种情况,即在金属货币与信用货币同时存在的混合时代,把信用货币取代金属货币也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赶良币。这种说法关键取决于对信用货币的定义,即把信用货币本身就定义为劣币,金属货币定义为良币,当然如果他们这种定义是正确的话,那末格雷欣法则无疑是成立的。我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或者研究人员是以何为标准或者说以什么为基点来这样定义这两种货币的,为什么要从源头上就对两种货币进行不公平的歧视。以我本人的理解,他们的起点无非如此,即金属货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即金银本身就是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确金银在货币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都以它们作为交易的媒介,这绝不是一句“巧合”就可以定义的或者说可以下结论的。货币学上有一句话说的使人们不由对其起敬:金银不是天然的商品,但是天然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由此他们就下了结论,因为纸不是商品,所以它本身就不具有价值,而永远只是一种统治者阶级或者政府定义的信用凭证罢了,所以说信用货币(一般指纸币)是一种劣币,它代替金属货币作为现代交易媒介的现象,我们不得不称之为劣币驱赶良币,即格雷欣法则。如果按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过程,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关于纸张是否本身就具有价值这个接骨眼上,首先关于物品是否有价值这一点我先不去讨论,但是商品一定是有价值的,即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等。那么什么是商品呢?定义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其实很简单,商品包括两个条件:即有劳动力价值和必须用来进行交换。仅仅只是劳动过的产品,如果把它放在家里而不用来交换,只是供自己使用,那么它就不叫商品,顶多叫劳动产品罢了。那么纸张究竟是否是商品呢?答案相信也很快就出来了,一,纸张不是天然的物品,而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出来的;二,纸张也可以用来进行交换,如作为笔记本,书写载体或者女人的用品等(这里我先不把纸张作为货币)。如此可见,纸张也可以作为商品,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与金银所不同的仅仅只是价值的大小不一样而已,并非有是否具有价值之别。也许在这个时候,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还要这样辩解:(单位)价值小的就是劣,价值大(或者合适)就是良的话,那末格雷欣法则又要成立了,因为这下他们又绕到此法则的第一种情况啦,也就是说最初始的格雷欣发现,即成色不足的金属货币驱赶完全成色的货币,这种情况我已经在前面解释过了:格雷欣法则是站不住市场的。 那么为什么纸币能够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媒介货币呢?从而使得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所鼓吹的“劣币驱逐良币”成为现实呢?为什么在19世纪前各国都基本上采用金银作为本国的交易媒介呢?难道就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那么简单与单调:方便或者是便于携带。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从货币材料的稀有程度来考虑(以下为简单模型):假设一个经济体的产值规模和经济增长与发展速度一定,如果要你选择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当选择金的时候,你会发现金对本国的经济规模和增长与发展速度来说太稀少了,经常会出现通货紧缩,当选择银的时候,相反的现象出现了,银的供给和产量太大了,这时候,经济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怎么办了?如果没有稀少度(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处于金银一般等价物的中间的物品,那么这时候,金银混合本位制(复本位)就出来了。如果你硬要我把此模型用数据来具体一下的话,其实也不是很麻烦,如下:假设一个国家每年生产10个鸡蛋,2元钱一个,到了明年,为了不使价格通货膨胀或者是通货紧缩的话,你们就需要这种的媒介货币,供给量和生产量为20元,多了的话,就会通货膨胀,少了的话,反之。问题是,GDP总是在增加的,而金属货币的储蓄量是有限的,这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必然要换另外一种一般等价物来作为媒介货币,否则经济发展当中总是会出现通货紧缩,如果这样的话,这样“劣币驱逐良币”了,纸币就必然取代金属货币,当然纸币作为现代交易媒介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如上面提到的方便,完整或者便于携带等等。 研究过18世纪到20世纪的货币史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时候的商业周期非常的有规律和稳定,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互相准时替换:如1789-1819年的通货膨胀(30年);1820年-1849年的通货紧缩(29年);1850-1873年的通货膨胀(23年);1873-1896年的通货紧缩(23年);1897-1920年的通货膨胀(23年);接下来就是严重的大萧条以及黄金-美元本位制(1934年-1971年,37年时间)。难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Keynes)的导师曾经马歇尔豪言:对于货币,它毫不重要,上帝端坐天堂;而货币主义者大师米尔顿·菲里德曼却“大相径庭”:商业周期不过是货币供给的舞姿罢了(其实两个人是同一种意思)。
更多阅读
怎么赠送好友q币 给好友充值q币
怎么赠送好友q币——简介朋友想充个黄钻,会员之类的腾讯业务却苦于没钱向你求助时,你该肿么办?帮个朋友的忙,帮他转点Q币?或者是赠送他点Q币吗?听起来不错,问题是:腾讯规则,Q币不允许转账或者赠送,只能给好友充值等值腾讯业务。因此,如果你想赠
《水知道答案》的现象是真吗?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水知道答案图片
日本江本胜发表的《水知道答案》文中叙述水经过降温到特定温度能够形成不同的结晶体,并让水听音乐、瓶子上贴各国文字、甚至赞叹感恩这杯水,然后在同样条件下所显现不同的结晶。江本胜宣称水能体验周围思想意识的变化,当人的思想充满善
妈妈,你在浪费水吗?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妈妈刚放开水龙头要洗手,就听到千寻在门外大声问:“妈妈,你浪费水呢?”这两天千寻不知道从哪儿学的,只要我一开水龙头,她就问我是否在浪费水。哈哈......从哪儿学来的节水意识?下午给千寻洗澡,小家伙最喜欢洗脸、洗澡了。在澡盆里玩儿不愿
气球型贷款BalloonLoan的通俗解释 比特币是什么通俗解释
简单地说,气球型贷款(BalloonLoan)是指在整个还贷期间,借款人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或在期限内只偿还部分本金),待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偿还贷款本金。银行广告方面是这么说的:“气球贷”是一种采用全新还款方式的房贷产品,其贷款利息和部分本金分期
双非儿童的内地父母有权来港定居吗?—双非现象分析三 港澳居民回内地定居
目前的争论:目前香港社会上一些政党、团体不断叫嚣说只要释法或修法,或者要求大陆配合采取行政措施就可以截龙,完全杜绝这一问题了。如果“循基本法方面入手”去解决双非孕妇问题不但是舍近求远,而且动作很大,甚至于法不合,对法治的破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