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啪夜夜啪嗷嗷啪 我与中新社陕西新闻网的日日夜夜



 我与网络产物紧密接触是在2007年。虽说多年之前就已经涉足这个领域,但比较浮浅,只是玩玩而已,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可发展事业而为之奋斗,更没有达到“我为网狂”的境界。1998年毕业后,我相继在中央、省级报纸、杂志等多家媒体供职,工作期间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暗淡的低落,但始终没有怨言和放弃的念头。2007年4月份在西安举办的“西洽会”上,来自全国各大门户网和众多的新闻网站云集会场,它们全方位、多角度、快捷的报道另我为之惊叹,网络媒体让我的思想大为转变。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记者可谓是新潮的职业。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部门还未核发过网络记者证。日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网络新闻记者缺乏合法新闻采访证件,给新闻工作带来不便,这些都必须改进。这让网络媒体的同仁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种媒介",正在掀起一场媒体革命。我认为网络媒体是媒体事业今后发展的“D字头动车族”。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在陕西媒体市场,普通的平面媒体已经不是我选择的对象了。好的媒体优越的平台能够使人振奋和前行。起初,中国新闻社陕西分社对于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单位,并在陕西的新闻圈内很少听说,分社有无网站更是看不到。我琢磨许久,先给中国新闻网的资源合作部门把自己的想法发出我的电子邮件。上午发出,下午就回复了,他(她)回复说:具体的如何合作,这些具体的事情,你可以直接和陕西分社面谈,并把分社的联系电话告诉给我。带着欣喜和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分社的电话,接电话者就是让我现在一直很尊敬的赵主任。

  一次相逢,终生难忘。4月20几号我来到陕西分社见到赵主任。赵主任很坦诚地对我说,来陕西分社谈合作,以及做网站的人特别多,不仅仅是你一个人,来者我们都欢迎,如何做,你先拿出个人的思路和想法,既然做就要把陕西新闻网做强、做大。接触中新社陕西分社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通过多次和赵主任的促膝交谈,我们基本达成共识。使我信心百倍,相信在分社的领导下一定会把陕西新闻网做的漂漂亮亮。5月份开始忙碌于网站的建设,分社和我都忙着寻找网页设计人员。诚然,做任何事情都是希望花最少的钱,结出最大最好的成果。在网页制作方面我们本着少花钱,多出精品的原则。先请长安大学的学生祝**做网页。小祝的确很勤快,在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下,三番五次的修改,小女孩没有半句怨言,着实让人感动。

5月,是我繁忙工作的开始。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我向分社提出大胆的想法,征得分社领导点头的情况下,我利用其他网站的平台,先把中国新闻社陕西分社(陕西新闻网)在各大网站上发布出去,让人们都知道我们准备要做啥工作,也就是说先把知名度打出去。于是我就草拟一份“中国新闻社陕西新闻网招聘新闻编辑记者等若干名”招聘广告,发布在“网易、新浪、西祠胡同”等大型门户网站上。

  信息的发出意味着工作的开始。在那段招聘时间里,把我忙的不亦乐乎,来自天南海北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纷至沓来。我的招聘原则是:1.有德有能力者,重用;2.有德无能力者,轻用;3.无德有能力者,不用;4.考虑到地域环境,在招聘人员上尽量倾向陕西人;5.文字和摄影(摄像)、策划活动以及经营等方面都要有超人的本领。前后招聘时间近两个多月,估计有几百人来应聘,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选中20几个人。人员的到位,接着要面临的是人员的管理,如何管理,如何在今后得工作中不出问题,这是萦绕在我脑子里的一大难题。夏天的夜晚,是闷热的夜晚,也是我难以入眠的夜晚。躺在床上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儿,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网页何时能够面世,面世后又如何开展工作,人员要如何管理,在不出乱子的前提下又能做出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深思熟虑。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每个人。对于来应聘者我首先表明我的用人观点及报酬。网站才开始运作,没有过多的经费,更不能每月为大家发多少工资,初创期间是没有工资,仅仅是效益提成,奖励办法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我把中国新闻社陕西新闻网在整个陕西的地位、影响力、发展趋势等等给每个来应聘者都一一的阐述,没有必要去藏着掖着。希望大家一定要看清中新社陕西新闻网的前景,憧憬它的未来。

  我相继策划了两个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方案,一个是“走进秦岭”,另一个是“走进三秦名人将军故里”,两个活动目的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去宣传陕西的角角落落,活动的主题是“传播华夏文明,感受陕西魅力,体验三秦地域风情,向世界展示开放、现代、和谐的陕西新形象。通过大容量快捷的网络媒体传播渠道,展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美好陕西各地”。我深信两个活动做下来最起码在陕西有80%的县、市,都知道有个中新社陕西新闻网。我按部就班地把这两个策划活动复印成册分发给大家,员工们依旧是豪情满怀地在没有报酬的前提下顶着炎炎的夏日,带上复印件去每个企事业单位,奔波于大家小巷,忙碌于三秦大地上。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5月份开始着手筹建运作网站以来,时至今日(到2007年12月15日)“等的花儿都谢了”,网站没有能够和总社网站链接上,仅仅是在很小的范围能够看到,在陕西的影响力也是非常的小。这和我们最初的设想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当然在这期间分社赵主任也付出很多的辛劳。8月10日网站开播,开播的范围只是局限于小的领域内,迟迟不能和中国新闻网链接上,使得我和我的员工们在下面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员工们的工作锐气大跌,一大部分员工耐不住性子只得投靠其他媒体。员工们的流失对于我来说的确是很心痛,有时候自己也觉得对不住人家。好在还有几个铁了心要跟着干,而且要干出名堂的员工们,现在还给我以莫大的鼓舞与前行的力量。

  中国目前拥有一亿六千万上网人口,作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互联网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透到我们生活、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认为,互联网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已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一批由新闻单位创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迅速崛起,不仅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成为其他网站登载新闻的主要来源,影响力和号召力正在日益扩大。

  网络记者与传统记者有何不同?

  我的网络记者生涯虽然刚刚开始,但却深深感到,网络记者与传统记者相比,的确有很大的变化:

  1.记者角色的变化

  传统媒体有着明确而精细的分工,记者按照所负责的条线掌握信息,捕捉新闻。这就要求记者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型记者”。这种条线分工有助于帮助记者深入钻研业务,却也导致了一些记者平时只注意本行业消息,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识的吸收,造成严重的“偏科”现象。而网络记者没有条线分工,需要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到文化,无所不包。如果说传统媒体的记者属于“专家型”的话,那么网络记者则属于“全能型”的。

 日日啪夜夜啪嗷嗷啪 我与中新社陕西新闻网的日日夜夜
  2.获取新闻线索方式的变化

  传统媒体记者可以通过自己条线的有关单位、通讯员、会议通知等途径来获取新闻线索。而网络记者因为没有固定条线,也就没有人发请柬通知你参加某些重大活动,所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上新闻浏览、网友提供新闻线索等。

  3.记者分工的变化

  在传统媒体中,记者、编辑有着明确的分工,电视台更是要求在一条新闻的采写中,文字记者、摄像记者不能为同一个人。而网络记者通常肩负着文字、摄像、技术等多重功能,并要能熟练地运用图片处理等编辑手段。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闻的竞争正在悄然兴起。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提出,网络新闻要办得好,就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目前真正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网络记者的人数显然适应不了网络新闻采写的需要。由于资金和人员的匮乏,对于传统媒体的网站来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完整的网络记者队伍。但是,传统媒体强大的记者队伍本身就是网络新闻的宝贵资源。由此看来,传统媒体的记者完全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采写者,成为新一代的网络记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网络时代就是魅力快捷的时代。既然别人能够把其他网站办的耀眼夺目,而我们更能够有信心有能力把人们的眼球长期吸引过来。因为我们中新社有着响亮的声誉,中新网有着广泛的受众,再加上我们有着拧成一股绳的团队们。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中国新闻社陕西新闻网在我们这些热血澎湃年轻人的努力下,绝对能够做成,做好,做强,做大。新时期,新希望,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全新高速发展期,网络和网络新闻也在每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没有人知道网络媒体将会演变成怎样,只是在现在这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新闻记者,尝试一下新媒体将会是明智的选择,从中可以体会到网络时代给新闻工作带来的改变,更好的为新闻工作服务。我们愿意与中国新闻网陕西新闻一起分享互联网,分享成长,同创未来,为陕西的经济与发展宣传做出贡献。

  今天(2007年12月21号),中新社陕西新闻网终于与中国新闻网链接上了,是值得庆贺之事,对于我们来说,2007年年末也是一件欣慰的事情。可以说一声,终于链网啦!(文章转自《中国新闻网‘社区‘》http://bbs.chinanews.com.cn/thread-109359-1-1.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489.html

更多阅读

我与中国教师报的故事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守,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在岁末年初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首记忆中的美好,分享心中的故事……我与她“一见钟情”□ 张学勇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学校

我与深房网不能不说的故事 陈深李小男的故事

房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上深房网啦之前看过一个叫“警惕疯房症”的帖子,里面的症状我几乎全占了先是恶补了几个月的装修知识,装修论坛我是常客,

我与小猪短租网的一份情缘 小猪短租

我与@小猪短租网 因一套房、一个人而结缘。这个人叫@tarry是王连涛,小猪短租网的创始人,因为他住在我曾经的一套房子里,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拍摄房东特辑、狐咖咖啡时间、寄到郑州的纽崔莱儿童营养套装、网上维权揭露无良快递公司等

声明:《日日啪夜夜啪嗷嗷啪 我与中新社陕西新闻网的日日夜夜》为网友夢在遠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