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上下床 舍“我”其谁(上)



 

《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连载)第一章《我》

本章论证人性自利

第一章  我

              万丈高楼由“我”起

              舍“我”其谁

              非“我”不行

 

舍“我”其谁(上)

【内容提要】芸芸众生都在作圆运动,而圆心就是“我”。不管作为圆心的“我”是利己,还是利他,抑或是别的什么王八蛋,其实质都一样。简单地说,所有的人都利他的社会和所有的人都利己的社会是同一个社会。“我”是通过所有的人都同一而定义。

 

对“我”是什么的回答有不同的角度,化学家说:人是一种碳氢氧氮化合物;生物学家说:人是一种高级的灵长类动物;物理学家说:人是由原子构成的;基因学家说:人是一种被编码的东西;心理学家说:人是由形形色色的欲望组成的;社会学家说: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工智能专家说:人是最精巧的机械……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难以统而言之。

 宿舍上下床 舍“我”其谁(上)

这就必须选定一个角度,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实际上也抓不了。首先排除自然科学的角度,自然科学本质上是解决“是什么”的,它不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其次也排除社会科学的泛泛而论,而着重在终极关怀上探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有诗为证:“不畏浮云遮万里,只缘身在最高层。”惟有在终极关怀的高度上探讨,我们才可能抓住本质的问题,进而突出重围,豁然开朗。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中华民间有句古话非常有名,叫“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把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众生对应起来。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因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众生的确相似,而且整个星空图景和整个社会图景也相似。

当我们通过望远镜探视浩瀚宇宙时,首先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星点点,或明或暗,似乎毫无规律,也似乎不大动弹。但如果我们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芸芸星球都在转动,它们的转动既有围绕自身圆心的自转,也有围绕自身之外某一个圆心的转动——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星系,而一个个星系也在转动——它们围绕更远处的某一个圆心转动。就这样一个圆圈套着一个圆圈,所有的星球都在作圆运动。

当我们在某一个高处比如北京中央电视塔俯视人寰,首先看到的也是密密麻麻的芸芸众生,熙来攘往,似乎也毫无规律,就仿佛一锅沸腾的水。但我们如果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芸芸众生都在转动,他们的转动既有围绕自身圆心的自转,也有围绕自身之外某一个圆心的转动——因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组织,而一个个组织也在转动——它们围绕更高处的某一个圆心转动。就这样一个圆圈套着一个圆圈,所有的众生都在作圆运动。这不正是宇宙星空图景吗?

当然,天上人间的区别还是有的,星球圆运动的圆心是明白而实在的,就拿地球来说,地球自转的圆心是地心,公转的圆心是太阳,整个太阳系公转的圆心也实际存在于银河系的某个地方,这些圆心都是明白而实在的。可人作圆运动的圆心是什么呢?

先看一个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个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呢?纽约电话公司曾就此一问题在电话对话中进行过一次详细调查,结果发现是“我”——“我”在500个电话对话中被使用达3950次之多。不知道英文的“我”——“I”——有没有什么来历,但“I”就这么简单的一竖,最容易书写,是不是也因为“I”——“我”——的使用频率最高?

人作圆运动的圆心就是“我”,即是说,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而转。“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早已经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点: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说句实在话,“我”不关心“我”,还关心谁?!谁还关心?!

二千多年前,太史公说过一句非常漂亮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肯定,司马迁一定也是在某一个高处俯瞰尘世而舌灿此花的。但这句话还不够彻底,还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赤裸赤裸地说,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我”来;天下攘攘,皆为“我”往。

当久日不见的朋友相遇时,我们常常会问候说:最近忙什么呢?对方往往会回答说:哎,瞎忙!你呢?我们也往往回答说:哎,也是瞎忙。这绝对是客套话,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不成功的忙,但绝对没有谁会瞎忙,都是在为“我”忙。笔者给一位老同学打电话,原本是想问一下近况,顺便聊聊,没想到他劈头就问:“哦,有什么事吗?”你看看,有谁会瞎忙呢?!

人的一切——从大的方面的信仰、理想、追求、目标等,到中的方面的学习、工作、社交、爱情等,到小的方面的吃饭、穿衣、睡觉、休闲等,以至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句言语和每一个举止,都是围绕着“我”而转的,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瞎忙。“我”就像是一个黑洞,吞噬着人的一切,任何东西都逃不了。

相对于人世间其他的东西而言,爱情常常与“奉献”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神圣的和纯洁的,但爱情是不是就真的能脱离“我”呢?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当时就名闻遐迩。有一个贫穷的女工常常读他的小说,不知不觉中竟深深地爱上了他,日思夜想,最后决定以身相许,哪怕就是当莫泊桑的女仆也行。

一天,她勇敢地前来看望莫泊桑。开门的是他的一个朋友——一个小痞子,莫泊桑当时出门了。这个小痞子发现这个年轻的女来访者颇有几分姿色,又不认识莫泊桑,他也知道莫泊桑还没有女朋友,于是就故意骗她说:“莫泊桑陪他的情人到哀特列塔去了!”

就这么一句话,不幸的女孩立即晕倒在门槛边。小痞子趁机扶住女孩,送她回家,假惺惺地哄她,劝她,安慰她,直到使女孩委身于他。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不幸的女孩后来竟沦落为娼妓。当莫泊桑知道这一切时,早已来不及了。

如果爱情真的神圣和纯洁,女孩会因莫泊桑已经有情人——准确地说,是听说莫泊桑已经有情人——而一下子就晕倒吗?不客气地说,女孩所谓的爱并不是什么真爱,而是一种占有的欲望。“我”想说的是,爱情曾经被多少文学家们吹捧得神圣而纯洁,但如果不是冲“我”而来,想摆脱“我”,那就让爱情见鬼吧!

耶稣基督可能算得上有史以来最无私的人,还不像雷锋同志搞区别对待,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如冬天般的冷酷,耶稣是对任何人都没有仇恨,而只有理解和怜悯,人家打他的右脸,他把左脸也送上去。特别是耶稣临死时那一番话更是让人感觉他的博大和无私,他原本可以不受死,可他从容赴难,当以色列人把他钉上十字架要他的命,耶稣慷慨悲叹:“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10

对这样一个人——更准确地说,对这样一位神,我们还能说他的一切也是围绕着“我”在打转转吗?笔者曾参加了一些基督教会活动,与弟兄姊妹论基督之道。有一次一位小姊妹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耶稣基督其实是最自私的,他生怕世人在罪里面不能自拔。”小姊妹的话常常富有灵性,的确,耶稣基督的一言一行,包括他最后的受难,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缘有故的,这也正是他临断气之前大声呼喊“成了!”的一个原因——耶稣基督心中实质上有着最坚定的“我”。

人是围绕着“我”而转的,这一点实际上不证自明,就像几何学上的公设或公理,甚至比几何学上的任何公理都更加具有自明性:想一想吧,如果没有“我”,那“我”是什么?根本就不可设想,一下子也不行!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不证自明的东西的话,不是别的,那就是“我”,也只能是“我”——别的东西都可以由“我”来怀疑,甚至“故意”加以怀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375.html

更多阅读

灰色空间我是谁 灰色空间原版吟唱

原来不是白就是黑 只不过是天真地以为要醉得清醒 要无辜地犯罪 现实的世界只有灰坚强得太久好疲惫 想抱爱的人沉沉地睡卷来的风暴 凶猛里有种美 死了心 痛就没感觉灰色空间 我是谁 记不得 幸福是什么滋味 无路可退 你是谁怎么为我

《别问我是谁》王馨平演唱 王馨平演唱会完整版

出身演艺世家的王馨平算是香港和台湾歌坛同步出发的偶像兼实力派女歌手,嗓音清丽、形象甜美的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和汤宝如、黎瑞恩、刘小慧并称为“宝丽金四小花”。1993年,深获香港宝丽金公司赏识的王馨平以她的英文名“LINDA

声明:《宿舍上下床 舍“我”其谁(上)》为网友岛屿失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