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阻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分析



摘要: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需要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其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及二者的对比效应作用的结果。政府、市场微观主体和一些非市场主体是其发展的动力;不确定性、利益受损集团、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自身供给质量等是其发展的阻力。政府、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微观主体及非市场主体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动力,降低阻力,使之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动力;发展阻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在劳动交换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非常发达,对于减少市场主体——劳资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机会主义风险、减轻道德风险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完善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组织,驻外办事机构、劳动力协会等,使其能利用自身的中介功能和经济功能,真正发挥促成劳动交换、沟通就业渠道,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重要作用。赵冬梅等(2004)认为:有效率中介组织的参与可以扩大劳务市场的交易范围,在中介费用不是过高的情况下,市场主体会选择中介交易。

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市场主体对它的期望还现在一定距离。 例如,2004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由市场中介来组织外出的仅占14.0%,主要还是通过亲友、熟人的介绍外出,这占了56.8%(陈晓华(2005))。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自发性、盲目性比较强。这种距离产生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及其对比效应。

这里将运用组织变革中的“力场分析”方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动力和阻力进行剖析,客观分析其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增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动力、降低其阻力,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这对促进劳动交换,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会起一定的作用。

一、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动力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不存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就业由国家一手操办,更无所谓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在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改革之初,我国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也不存在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自下而上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成了一条捷径。

在推动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建设上,政府不遗余力。有的中介组织甚至是作为政府的隶属单位而存在的,如由劳动行政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开办的职业介绍所。政府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政府为一些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输入了重要的人力资源、资本以及政策资源,如在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建立之初,许多中介组织的人员是政府直接委派的,政府为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务员编制,为其提供办公地点、经费等;第二,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等,如颁布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等方式。

(二)劳动力市场微观主体的客观需要

劳动力市场的微观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者,即劳动力,一是劳动力需求者,即用人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企业高度公有,企业没有自主选择员工的自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安排全国的劳动力就业,劳动力也不能自由流动。当前微观主体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动力的原因在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企业逐渐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微观主体,劳动力个人也有了自主决策的权利,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因其具有的中介功能和经济功能,受到微观主体的欢迎和鼓励。

从劳动力供给者角度看,我国目前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劳动力,主要包括原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下岗职工、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因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的影响,自由流动上受到限制,除外)一方面给了劳动力更多的选择自由,但同时也增加了其选择的交易成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要花费较大的成本,甚至还要担待自身权利不能得到保障的风险,近年来常出现的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就是证明。这就需要有一个具有权威性、服务性的机构存在,来降低寻找工作的成本,减少机会主义风险;从劳动力需求者角度看,企业也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机构来为其寻找到合适的劳动力、而直接寻找会花费很大的交易成本。近几年在广东、福建等地出现了阶段性的“民工荒”,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存在大量失业。如果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比较发达,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这个困境。

劳动力市场微观主体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货币选票,微观主体通过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组织,驻外办事机构、劳动力协会等劳动力中介机构进行劳动交易、维护自身权利。

(三)非市场主体的推动

 空气动力学阻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分析

这里的非市场主体主要包括专家学者和媒体。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专家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20几年的市场化改革中,专家学者对国外中介组织产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发展的意义、步骤、方法、问题、对策、前景等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这对促成国家引起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重视,积极推进其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今,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研究仍然是个需要突破的问题。专家学者仍在努力。今年初,就有学者提出要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与就业服务体系进行研究。

同样,媒体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形成发展中也了很大作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自然演进过程因计划经济体制而出现了一个断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必然使大众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有一个逐步的认识、认可、利用的过程,媒体发挥了其引导作用。媒体帮助大众转变了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认识,向大众传递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信息,并对之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阻力与产生原因分析

(一)不确定性方面的阻力

由于客观条件和有限理性的限制,不确定性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阻力之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因此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更难对自己从事中介活动所获得的预期收益进行精确计算,短期利益思想较重。

这种不确定性阻力主要表现为:第一,作为改革第一推动者的政府,对什么时候发展哪些类型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明确,而且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政府对自身哪些权力该放给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也存在犹豫。因此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对政府的行为和政策难以预测,容易固步自封。第二,在有关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逐渐建立健全的过程中,较频繁的变动在所难免,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甚至废除都难以预测。第三,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与劳动力的市场关系很紧密,但是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例如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利益集团受损的阻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是对劳动力的资源控制权由政府部门高度集中向社会分散转移的产物,有利于多元化、社会化的资源控制体制和配置体制的形成。然而,这种权力和资源的调整和再分配,必然会对一些利益集团产生影响,从而对形成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阻力。

在此过程中,一些人获利的同时必然触动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利益受损集团就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阻力。利益集团阻力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第一,政府方面。政府在向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转移职能的同时,政府的一部分权力也被转移出去,权力可能和利益挂钩,因此导致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抑制力。第二,某些中介机构。一些官办气息较浓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担心任何的变化都会给这些市场中介机构带来意料之中或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这些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会产生试图使现存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保持相对不变的想法,阻止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再次,某些个人或团体。一些不愿意或不善于利用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为其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会因政府过去提供此类服务具有较大的确定性和权威性,而抵制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三)供给质量方面的阻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供给质量成为其发展阻力的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微观主体对其的需求,如果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供给质量较高,利用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能给微观主体增加利润或效用,微观主体倾向于利用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满足其要求,则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有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愿望,否则微观主体找政府或其他途径解决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日前,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供给质量成为其发展阻力的表现有:首先,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大多规模小成本高,且从业者少且素质较低,工作条件较差,服务项目较少,提供信息量少。例如湖北英山县的劳动就业管理局,就严重存在这样的问题。其次,机会主义行为严重,欺诈行为屡屡发生。尽管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属于一种非赢利组织,但其自身的运行需要经费来源,再加上对政府取向缺乏判断力,对劳动力供需双方所提供登记的信息缺乏较高的甄别能力,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会出现短期行为,出现对微观主体或政府的欺骗。日前,一些政府部门也在着手整顿劳动市场、打击非法中介。第三,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涉外机构不多,这里的涉外机构包括国内的本地之外设立的中介机构以及国外的相关机构。各地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之间没有建立起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强化动力和减少阻力的对策

(一)从政府方面看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主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今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得继续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降低其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阻力作用。

政府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促使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通过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使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得以稳定,企业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劳动力的权利得到保证,从而减少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寻租行为,增强其长期利润预期。另外,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进程,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区分层次,把握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动力和阻力,积极促成其发展。第二,尽量消除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负面影响。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把相应的权力放给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明确二者各自的权力范围和法律责任,理顺二者关系,正确处理政府监管与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加快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使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活动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四,尽量对利益受损集团给予补偿,当然,改革作为对利益和资源配置重新分配的手段,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不可避免,且不能完全给予补偿,这时应尽量取得利益受损集团的理解,避免其产生更大的阻力。第五,推进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二)从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自身方面看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自身,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中介服务质量,以质量和信誉赢得微观主体的认同。这需要做到:第一,强化对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业务考核,增加从业人员与国内、国外同行的交流机会,从而提高其素质和从业能力;第二,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做到执业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配备必要的硬件,提高服务的物质装备水平;第三,整合资源,同类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兼并、联合、业务扩充和开办分支机构(或驻外机构)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强化合作,促进劳动力顺畅流动,促进我国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第四,加强自律,诚信经营,约束行业内的不法行为,促进行业内的良性竞争。

其次,与微观主体关系上,要建立与微观主体的良好关系,赢得它们的信任;要向劳动力供求双方大力宣传通过中介服务所获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它们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需求。

再次,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三)从微观主体和非市场主体方面看

作为劳动力市场微观主体的劳动力供求双方,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摆脱过去一味依赖政府提供服务的习惯;其次,在通过劳动力中介组织获得服务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诚信度。从而减少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阻力。非市场主体方面,以后仍要发挥专家学者和媒体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德.社会中介组织的理论与运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展.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赵冬梅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介效率的模型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曹敏晖.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5]陈晓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6]黄山、刘先隆.力场分析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上的运用(J).工程质量,1995,(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340.html

更多阅读

试题评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动力、根本动力

一、题源(2014年湖北七市高三联考文综第23题)党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群众路线的依据是(D)①人民群众是社会

组织发展 od 书籍推荐 这是OD组织发展的真正的状态

     其实,发展企业有很多方法,融合教练术让我了解自我,知己知彼,融合创新,达到1+1>2 。对我来说,作为领导者知己不足很重要,清晰自身优势、不足等认知。  ——AG全球总裁 Tom  OD部门是企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很多外企中国公司

声明:《空气动力学阻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分析》为网友如若不见亦不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