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性别教育与大众传播



 性别教育与大众传播

                            陈力丹

    马克思回答女儿“您喜爱的优点”的问题时,划分了三种关于“人”的基本类型:一般人:纯朴;男人:刚毅;女人:柔弱。恩格斯回答同样的问题,也划分了这三种类型:一般人:愉快;男人:莫管闲事;女人:善于安置物品。虽然这只是一种问答游戏,但也反映出他们除了一般意义的“人”的意识外,同时具有明确的性别差异的意识。性别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大众传媒本有“人民的教科书”之称,它除了报道新闻外,负有公认的社会教育职责。然而,目前我国的大众传播,特别是影视媒体,却在有意无意地造就一种让儿童性别错位的氛围。一些娱乐节目中,演员女性化表演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两性边界的模糊,亦成为另一种潮流。几年过去,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同时,女生中性化、男生化的个案也在增多。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现在阴性化环境将男孩子教育得不像男孩子。影视娱乐中,男孩子都是长发飘飘的女孩相,整个社会崇尚的都是种阴柔美。”而对第一届超女冠军李宇春,一位网友的评价是:“一直很奇怪李宇春为什么能成为超级女生的冠军,在仔细思量之后终于想明白了,原来她那颇具气质的外表以及近乎完美的身材,就是清纯女生梦想中的白马王子,也正是因为这些,她得到了绝大多数女孩子的选票,最终超过了很有女人味的张靓颖而夺得超女桂冠。”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而性别认识障碍,除一部分由人的基因决定的外,相当多的这种性别错位是后天环境造成的,这个环境包括家庭,还有传媒。性别角色从4岁时起开始萌芽,它是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很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一旦造成性别角色的错位,将带来严重的心灵扭曲和伤害。在这个意义上,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大众传播面对的受众为不确定的多数,尤其是影视媒体,老少咸宜,没有任何文化、年龄、性别的界限和门槛。在传媒推向市场的情形下,有些传媒单纯追求收视率,节目的策划甚至做到了微观量化的程度,以种种媚俗表演来赢得最大限度的受众,这反映了商业化下影视发展的人文危机。而大众传播业的职业规范,变得淡漠了。传媒的受众中三分之一是未成年人,我们的节目必须考虑未成年人接受的后果。保护未成年人不仅是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现在的儿童从3岁起平均每天看2-3小时电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模仿性强,喜欢标新立异。此时的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处于剧烈的变化中,他们的“自我防御功能”很弱,容易相信媒体提供的形象和价值判断,对影视里显现的东西深信不疑,这个时期形成的认识有时会伴随终身。因此,大众传媒对传媒内容需要自律性制约。例如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节目准则》明确提到:必须考虑观众的构成,并在必要时做出节目警告,尤其是在有儿童在场的时候。“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对于它的弱小的成员特别注意。在一个如此敏感的领域[电视],我们遵循一条特别原则——如有疑惑,就剪掉。”这种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不惜舍弃部分内容的做法和意识,值得我们国内媒体学习。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鉴于我国社会阴性化的现实,影视传媒需要主动在节目中营造双性教育的情形,让孩子的性别认同在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育并成熟起来的,健全人格养成。传媒只有建立内容自行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其发展才可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附

    下面是一度被炒作的“炒作新闻学”作者的小文章,作者反对这样的炒作,其观点我很赞成,分析也颇有特色。

                    小沈阳差什么?

                                  魏剑美

    风头正盛的小沈阳当然“不差钱”,他差的是文化品位,还有对文化品位的敬意,所以只能一味地以自虐取悦于俗众。

    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以某种莫名其妙的方式一夜之间火爆起来,2009年一开盘就轮到了小沈阳。以我对娱乐圈和文化圈的了解,任何一种“火爆”、“狂热”现象的背后,都有很多只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手”在疯狂推动。

    这小沈阳一火爆不要紧,一时间男女老少都学着拿腔捏调说话,一口一个“为什么呢”、“嚎”,还要将脸和身子扭几扭,这才显得跟上了潮流。翻开报刊,要是没几条小沈阳的新闻,那简直就不是中国人办的报刊。一向坚持“娱乐至死”、以追风捧角为己任的电视台更不得了,特别是元宵节那天,几乎所有的台都有小沈阳在上蹿下跳,而且无一例外,都穿着花花绿绿的女人装,捏着阴阳怪气的娘们嗓。我留心看了看,发现他差不多每场演出都要事先声明自己“看上去有点变态”,所以“感谢观众朋友们宽容一个精神病人的表演”。

    还记得当年小沈阳的师父赵本山在美国演出惹出了大麻烦,人家痛斥其“形象猥琐,语言下流”,尤其是其不少作品都是以残疾人、肥胖者和精神病患者为取笑对象,惹得以人权国家自居的美国人大动肝火,将其告上了法庭。“系出名门”的小沈阳可以说是继承和发扬着乃师的传统,在北京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做为“出彩”环节的“保镖护驾”,就是靠他的师兄弟演智力低下、手持两块板砖胡乱拍人的保镖来博取喝彩的。不过比起赵本山的伪农民策略和残障人策略来,小沈阳更多了自轻自贱、自我糟蹋的招数。明明好好的一个小伙子,偏要花花绿绿地披挂起来,还围一条花孔雀般的女人裙,然后挤眉弄眼、拿腔捏调地宣称自己是一“纯爷们”。这样反差强烈的把戏“笑果”当然有“笑果”,但与所谓的艺术相去却何止十万八千里!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历来重视政治宣教意义的“春晚”,能够接受小沈阳这样练摊摆卦式的江湖角色是一种进步,而作为下里巴人的小沈阳一炮走红,更反衬出那些“主旋律”作品的无趣与平庸。但对小沈阳的过度吹捧,正与当年出于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抵制而宣称“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反智策略一样荒谬,充分暴露了我们这个时代在文化消费上狂热的自虐倾向。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性别教育与大众传播

                                                    (羊城晚报2009年2月25日B6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726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 戈登拉姆齐地狱厨房

写的真好……原文地址:《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作者:快乐小满堂《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我是急性子,看什么电视都希望马上有结果。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的大结局。周日的中午(好不容易睡一个懒觉),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打开《财经

缅怀藏族青年歌唱家拉姆措 青年歌唱家

武警文工团的著名青年歌唱家拉姆措走了,心里很难过。她的歌声,她的笑语,她的音容笑貌无不在我的眼前闪过,在我的耳边永久回荡。夏天的时候听说她得了胃癌,虽感意外,但还是给她推荐一些我知道的专家的专效药品,但都不济于事,如今拉姆措还是撒

转载 《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 模拟人生3厨房mod

原文地址:《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作者:快乐小满堂《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记不清楚是从哪一个周末的中午开始,女儿发现了电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很棒很出色的真人秀节目——《拉姆齐厨房》。实在是太震撼了!实在是太

声明:《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性别教育与大众传播》为网友拿稳我心你称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