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变化快得让人难以喘息。一个月前还是被世界各地的投资商视为投资天堂的越南,仿佛转眼间就成了唯恐避之不及的火药桶,甚至人们担心这个火药桶会不会像11年前的泰国一样,再次引爆一场亚洲金融危机。受国内生产成本日益高涨所压的中国企业,或者昨天正整备整理行装到越南考察投资环境,今天已经把机票退掉了,他们也许由从越南碰到焦头烂额回来的人中看到,越南这个雷池,还是要谨慎进入。越南经济陷入困境近期,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急剧攀升,越南金融领域出现很多不稳定现象,越南盾持续贬值,股市被腰斩,房价暴跌,并且出现了大量国际资本外逃的现象。短短一年时间,东南亚经济成长最快、被誉为“亚洲新小虎”的越南,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今年6月份,越南的经济恶化得更为严重。6月04日: 越南或步入货币危机,多项经济指标亮起红灯;6月05日: 越南股市连跌20天,机构预警更大范围危机;

aihuau.com6月06日: 越南市民开始用越南盾购买黄金; 6月11日: 越南盾官方汇率下调2%,黑市汇率大幅下跌;6月11日: 越南房产价格跳水,首都部分地区房价跌一半;6月14日: 越南效应蔓延,多国加息缓解通胀;6月16日: 胡志明市猪肉每公斤约30元人民币;6月19日: 越南股市涨跌幅限制本周四起将扩大至3%;6月18日: 越南中小银行坏账风险激增;6月20日: 越南出台系列政策“降温”房市。 正打算将工厂搬往越南的中国企业,一下子懵了,越南究竟怎么了?机遇与危机并存越南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便宜的低价和优惠的投资政策,曾使得不少制造业企业重点关注这个新兴的国家。英国《经济学家》也曾指出,越南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表现是最佳的。越南人均 GDP 只有 400 多美元,经济和投资的发展潜力巨大。2000年至2007年间,越南经济年平均增速达到了7.5%。据越南计划投资部2006年12月22日统计,2006年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9%,创10年来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高记录。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地区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受政策的调控,制造业正掀起产业转移大潮。越南正是这是有转移意向的企业心目中的一个重要选择。但是今天,已经在越南设厂的中资企业,不少已经陷入了困境。事实上,如今在越南,由于通胀过高,物价飞涨,越南在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创出25%的新高,老百姓的明显感到生活困难。工人不断以罢工的方式要求增加薪水,罢工事件在各地工厂蔓延,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罢工的结果是政府颁令把最低月薪提高了40%,达到55美元。越南日益糟糕的经济让在越中资企业举步维艰。在前两年越南快速发展阶段,很多中国企业纷纷进越,并买下了厂房、设备。 现在,绝大部分在越中资企业都处在对经济大势的观望中,而很多企业也只能通过裁员以及减少营业等措施来控制成本。“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感到很无奈,但这也是为势所迫,企业也难以抗衡。”一为在越企业的中国经理说。他所在的企业已经解聘了七成的员工。由于越南老百姓的消费力降低,很多人除了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很少再买别的东西。以越南市场为主要市场的企业也只能维持最小的营业项目。越南盾的贬值令货币兑换困难,企业即使有生意也不大愿意去做。有分析认为,越南政府对于经济管理不够成熟,导致宏观经济层面不稳定,并且政府对外资企业投资政策频繁调整、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比较滞后,这一系列因素层叠起来,使得在越中资企业目前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尽管分析认为中资企业目前完全撤资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对越南投入的资金更多是直接变成厂房、设备等,但是越南之前给人留下的制造业天堂印象也随着这场危机的不期而至而迅速破灭。理性的回归 或者今天越南的困境并非对完全是坏事,至少对与越南招商处于竞争状态的中国不少地方来说是一个机会。越南相对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一直使很多意欲承接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内地政府,在进行“内战”的同时,也不得不提防越南来分一杯羹。“中国还是成熟稳定的,不会像越南一样发生这么大的波动。”中国内地政府一位招商官员说。 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理性分析投资环境。王云是东莞一家港资鞋厂的老板,由于东莞产业升级的需要以及珠三角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与其他港资、台资企业一样,王云也将目光放在了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靠近我国的越南。但越南这次危机,使王云的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搬迁计划。他计划六月底与其他人组团到越南考察投资环境。“现在看来,还得进一步分析一下越南的投资环境。”王云说。早前一些到过越南考察的中国企业家,也反映越南并非想象中的理想。“当地的基础设施还比较差,产业配套也跟不上,设厂原材料都要靠进口,成本太高了。”东莞市家具协会副秘书长韦韬坦言,就在就在今年年5月底,该协会组织了一个家具企业团到越南考察投资环境。现在,他们已经转向云南、湖南等地方考察,一些会员企业也在当地落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