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营销学苑》之邀,就时下所谓“全球畅销书”《蓝海战略》谈一些看法,本来对诸如此类之邀一律搪塞,但对国内唯一“宏扬营销之道”的杂志,颇为敬重,于是就买来一读,并在百度上搜索一些其相关推广活动资料。阅后,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于是就信马走笔一番,若得罪某些“人”,请勿怪,姑且当作“学术”争鸣或“牢骚”或“胡扯”来对待,一笑而已。
“全球畅销书”能代表公理吗?
如果时间倒回1998年之前,或许我如时下不少中国人一样,一看到“全球畅销书”或“颠覆性的商业思想”之类字眼,也会冲去购买一睹为快。可惜,这只是假设而已。
正如商务印书馆“自豪”地宣称其作为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中国唯一合作伙伴一样,也“自豪”地宣称《蓝海战略》必将“取代和颠覆”所谓“红海战略的《竞争战略》”——这可是全球竞争战略大师、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的成名之作,也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奠基之作。于是《蓝海战略》作者之一的“钱·金”也成为了新一代的竞争战略大师,于是号称“全球畅销书”的《蓝海战略》中的“价值创新”也成为了“公理”,似乎侧面证实了“全球畅销书”等于“公理”!
而事实上,当初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何尝不是“全球畅销书”?何尝不被翻译为50种文字之上?何尝不被推认为“公理”?但时至今日,却被另一个“颠覆性的竞争思想”给“颠翻”了,于是“此一时之公理”却成为“彼一时之合理”了!
很显然,这是一种荒谬!既然是“公理”,自然就是固定不变的“常或道”,怎能“说颠就翻”呢?既然波特的全球畅销书——《竞争战略》如今被证实为“相对的合理”,那么,如今之公理——《蓝海战略》在未来就很有可能被证明为“合理”!
可见,商业领域没有公理,只有合理。这就是“全球畅销书”的宿命!
因为,商业唯一的公理: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出版社、杂志、诸多捧场专家要谨言了,卖书就卖书好了,别上升到“公理”的程度,不过是一本从新角度而写的商业书而已。
“价值创新”真的是“公理”吗?
事实上,调侃归调侃,事实归事实,但调侃并不能掩盖事实之本身。调侃过后,本人认为:《蓝海战略》最起码提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概念——价值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而“价值曲线”等应用工具也还行。但问题又来了,这种概念真的如同“卖书人或捧场人”所言的“最新公理”吗?
当然不是,最起码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所谓“价值创新”的概念,是金教授(《蓝海战略》作者之一)站在“企业的角度”认为,通过“创新”途径为顾客创造真正的价值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合二为一才成为“价值创新”,否则企业会一味陷入到熊彼得的随机性创新之中而“为创新而创新”(比如热衷于技术创新),强调“为顾客价值而创新”。于是,基于“价值创新”的战略,跳出所谓“红海战略——竞争战略”即定的行业或市场边界,去发掘顾客新的需求,创新顾客价值,从而实现有效规避竞争的目的,获得“蓝海”增长空间,此乃所谓“蓝海战略”。
若从商业经营思维角度来审视,《蓝海战略》的确为国人开辟了新的“竞争”思维空间,打破了企业的思维边界和既有的“思维定势”。但与本人自2003年就提出的“无边界的商业思维”一比,仍颇为小儿科。当然,该书并非专门论证商业思维变革的,毕竟无法与本人自98年开始跟踪研究直至04年突破、并于2005年出版的《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一书相提并论,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回头看,西方的战略思想再好,最终还必然要回归到“顾客购买”的角度上来,否则战略只是一个大而不当的空架子而已。问题在于“价值创新”的经营导向就一定能够导致顾客购买吗?
未必如此吧,不妨拿一个“中国式”的商业现象来证明。
在中国,很多讲究“顾客价值与诚信”的好商人经常会愤愤不平:为何我的产品或服务如此优良,并满足顾客需求,在没有多少对手来竞争的情况下,还是卖不过那些“忽悠与恶意的王婆”式的坏商人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大问题!
坏商人的“产品”的确不怎么样,但卖得“风生水起”!卖得“数钱数到手软”的程度!怎么回事?嘿嘿,很简单,从新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就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吗?但从商业本质来看,为什么呢?
看看赵本山这一“大忽悠”如何“卖车、卖拐”,我们不难发现一点:顾客之所以购买产品,是因为在其购买过程中,顾客自认为该产品对其“有价值”,而且顾客还认为该产品比其他产品更具备“比较优势”!所以,顾客买“坏商人”的产品,却不买“好商人”的产品。
这是啥意思,啥玩意儿?是《蓝海战略》宣称的“价值创新”,还是“顾客自认为的价值优势”?当然是后者!
可见,《蓝海战略》之于“价值创新”和《红海战略-竞争战略》之于“竞争优势”等两个概念,都是同一类货色:都是企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的自以为是!而忘记了“决定顾客购买的,却是顾客站在自己角度的自以为是”!
嘿嘿,你想想,“谁的自以为是”更重要?
还敢说“价值创新”是公理吗?
“50本西方畅销书” PK “1本中国本土非畅销书”
得了,既然信马由缰,本人瞎扯也就无所谓了。
看到国内诸多杂志及专家来吹捧《蓝海战略》,使我不仅想起商务印书馆老总“自豪”地宣称每年出版不低于“50本哈佛畅销书”的雄伟计划,我不禁酸溜溜的,那叫一个酸啦,哈哈……
为何如此?想起2005年7月26日,当我拿到本人平生第一部著作——《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时,心中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哈哈,终于拥有了“干掉”西方商业大师们的“武器”了(因为我被其毒害得好苦!)!终于可以启动“重建中国商业理论体系”的宏伟蓝图了!终于可以为实现“全球中国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了!终于……
而事实上呢?出版快半年了,只卖出3000本多一点,而真正仔细系统阅读的人不超过10人,虽然仔细读过的人无不感到振奋与感叹,但更多的人无法静下心来看我“如何证明”西方理论的缺陷与漏洞,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嘿嘿,这就是事实!这就是“我的自以为是”被“读者的自以为是”所击败了,诚如我所证实的一样,顾客优势决定顾客购买,竞争优势并不等于顾客优势,我的书可能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但却缺乏“顾客优势”!因为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商业理论创新经典之作,一本我写给商人们、学者们看的“商人学术书”!在这个思想肤浅而快餐的年代,谁还有兴趣去阅读38万字的大部头?所以本人很理解《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不那么畅销”的局面!
不过,写本文的目的,顺带给“真正的中国人”介绍一下《顾客优势》一书的基本观点:
1、市场不是顾客,而是一种集企业、顾客及对手等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整体地认知市场,而非孤立地分析顾客!
2、顾客需要、顾客欲望、顾客需求、顾客满意、顾客价值、顾客忠诚等名词,只是一些过渡性的概念而已,企业如果仅按照满足顾客“上述名词”而行动,将陷入“不确定的结局”,很可能导致死得很惨!
3、顾客优势,一个全新的、核心的商业概念。顾客优势决定顾客购买!而顾客优势,是顾客做主,是顾客的想当然与自以为是!西方商业大师永远无法提出的概念,因为中西思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优势在全球第一。
4、企业内部存在着一条“优势循环转换链”,它包括资源优势、能力优势(研发能力则技术优势),而此两者构成“竞争优势”,最终转为“产品优势”,以上这些优势“不一定”导致顾客购买,因而必须将“产品优势”转化为“顾客优势”,这些优势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其中“顾客优势”是关键之中枢!
5、全球目前拥有诸如“自我导向”(企业站在自我角度)、顾客导向(顾客需要、满意等)、竞争导向(竞争优势等)等三类经营导向,如果单纯选择一或二,最终必然陷入一种不确定的经营结果,只有将“战略”与“营销”两类学术边界破除、进而融合贯通,才能真正发现“顾客优势导向”是“唯一必赢”的经营导向!
6、本书还提供了诸如QGD三角市场模型、HJL顾客优势动力学模型、HF-Z顾客重心利益结构模型、XJHZ经营布局决策矩阵模型等易懂好用的“工具”,从而可将“顾客优势”理论落地化……
得了,本书也套用《蓝海战略》的“牛词”——颠覆了西方商业大师们的商业理论体系,真正是中国第一部原创意义上的商学经典啊!
哈哈,反正吹牛不上税,不吹白不吹!不信大家伙去购买《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也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界思维的赢商”!因为本人是一名“资深”运营顾问(含战略与营销),就是运用这些思想及决策工具,不仅帮几位老板挣了不少银子,还为不少咨询客户创造价值——赚钱!
不过,我担心大家伙可能遭遇“阅读难题”:因为本书将中西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战略学、营销学、经济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了,可能在“逻辑证明”的名义下让你感觉不爽,但大量的案例分析还是比较通俗的!不过,对于不爱读书的“同学”而言,就来听我布道也行,呵呵。因为自2005年7月底书出版后,我应北大、清华、人大、对外经贸大等高校邀请去讲“顾客优势与赢商思维”,改进讲课技巧后,还真能将在座的亿万富翁或职业经理们“忽悠”得激动不已,嘿嘿,这可不是吹的,不然你吹给我看看。
当然,PK总是靠实力来说话,大家选择吧,读者(顾客)优势决定读者购买啊!
嘿,这“马”跑得有点没边没沿了,就此打住。年关将到,祝你发财健康,顾客想你就成——因为顾客优势决定你的成功!
问题在于:你有顾客优势吗?虽然你很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