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短信泛滥的年代。曾经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新科技似乎日渐被人们所摒弃。的确,打开手机,充斥屏幕的是房产推介、中介贷款、增值发票、保险推销、商场促销......有些甚至是色情服务、中奖诈骗的短信!把一个好端端的沟通平台硬给糟蹋了,让人烦不胜烦,根本看都不想看,到了一收到就删的地步。毋庸置疑,短信一度为各行各业的营销带来过前所未有的繁荣,有些行业甚至就是通过这唯一的营销模式创造了营销的奇迹,从而达成了目标。
今天想探讨的是,如果通过手机短信在中国的节日期间进行单向或者双向沟通,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堪忧的是,大多数企业和员工都没有重视这一营销契机,更没有列入营销策略之中,只是敷衍了事,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这种案例举不胜举。笔者特别深入研究、分析,要做好短信营销一定得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良并坚持做好:要有称呼,而且是唯一的称呼。 生活中多称呼别人的名字,既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也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在短信营销运用中,对方一定感觉,这条短信是专门写给他的,他必定在众多的信息里详细阅读完。但也有些人喜欢画蛇添足,于是“各位朋友:你们好......”之类的“公开信”多次登场,更有甚者干脆来个“各位领导、朋友、同事......兄弟姐妹们:大家好......”,真不知道是下发通报还是登台演讲?比如用“六次未能谋面的刘总:您好!”“好兄弟:可好?”等等称呼,是否更能打动对方并继续仔细阅读呢! 有称呼的就一定不能群发,哪怕是通过特殊信息渠道攫取来的准客户名单,也应尽量做到让对方认为是“一对一”的祝福。语句要非常彰显个性aihuau.com 许多人喜欢转发别人的信息,认为省事。自己从来不作诗的,偏偏还转发一首诗,而且似曾相识,有时令人啼笑皆非。如果对方喜欢诗的话,可以借用一首与节日主题相符的诗或者即兴改动一下。这种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内江(注:地名)!身在内江的××:相信我们的合作将随着这一轮的月圆到来而重新开始......祝......”。实际上也可以将“内江”地名处改成企业或者产品名称,但要注意押韵就行。 个性的语句不需要矫揉造作,只需要把你心里想说的话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 个性化的语句,能够让对方久久回味,能够让你的短信在对方众多的“垃圾短信”里脱颖而出。让对方记住你!做营销的难道追求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文字简洁、精辟而生动 叶华东认为,除特殊情况,节日短信以不超过60~7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为宜。因为一般手机短信以60~70字为一条,超字则在收到时需做两条或更多,这样不利于一次性阅读完,会起到事倍功半而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文字上建议尽量比如少用“没有”“或者”“因为”“如果”,相应多用“没(无)”“或”“因”“如(若)”。如果在首句用“您儿子该回国了吧...”“上次的那些产品处理妥当否...”“您父亲的身体想必已经康复...”。如果对对方不甚了解,则可以用“您不记得我没关系,我依然...”“我一定是您未来事业发展的同盟者,故...”等等作为开头,才比较生动而吸引对方读下去。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祝福 许多人容易犯的低级错误就是,换一个称呼发一条,以为大功告成,殊不知,对象不同,祝福词应该有所不同,起码应该根据性别、年龄、身份的不同,合作与否、合作深度而“创作”不同内容的短信,这是要量身定做的,绝不可以图省事而掉以轻心。比如女性一般还是喜欢青春、美丽、阳光的字眼,而男性多半喜欢成功、发财的字眼;年长者喜欢身体健康字眼,年轻者喜欢幸福快乐字眼等等,在实际操作中一定得加以区别。一定要有巧妙的落款 不要以为你所发短信的对象都把你的号码储存在手机上,也不要认为你在别人眼里都是“重要”的人物。当别人将一个比较完美的短信读完,却不知是谁发的,这对你不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吗?这不白白浪费了你的精力和你的资源吗? 落款不是硬生生地将名字写在最后,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写上“弟XX”“小X(姓)”“XX(企业简称)XX”或者“一定合作愉快的XX”“XX随时为您效劳”等等。 叶华东认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非常重视手机短信是营销的一种策略,甚至可以作为一种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来传播。千万记住:短信营销行为是客户拜访的一种形式,不要指望一次性将所有的都传递,它传递的是一种情感、信息和责任。每位员工必须将节日的头一天视为短信营销的日子,并列入工作计划部分,认真且负责任地将这一特殊使命完成好。建议企业策划部门应创作一系列短信提供给员工作为参考,或许将为各级员工节省大量的“创作”时间。真正要做好这一点的前提是,将群发短信的广告式营销贴上“历史封条”,把这一新的个性化的短信营销契机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