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经济学者,陈志武教授属于少数几位把经济学和金融领悟透彻的学者之一。陈志武于1996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被评为终身教授,1999年被挖到耶鲁大学时,首先承认了这个称号。据说,从2001年7月15日起,他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把80%的精力转向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正因为领悟透彻,所以,他的文章才显得平实而简单,只要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读懂他的文章。陈志武教授学贯中西,对中美经济的观察非常细腻。他在最近几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都在媒体引起强烈反响,说明一点,经济学家写通俗读物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两年前,陈志武教授的“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富有?” 引发了人们思考制度成本、制度效率和制度创新问题。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许多勤劳行为其实是在“对冲”制度成本时,我们应该明白,制度创新是多么重要。
最近,陈志武教授的大作“美国为什么比任何国家都更有钱?”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许多基本概念:
钱,主要是一个货币的概念,流动性最好,可直接用于交换。
资本是能够生钱的钱或者财富,是活的价值。而财富既包括流动性的,也包括不流动的价值,即死的有价物。
土地是财富,但,如果土地在国有制下不能买卖交换,土地顶多是财富,不是资本,不能生钱或不能生多少钱;一个人未来的收入也是财富,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工具把未来的收入作票据化、证券化变现,那也顶多是财富而不是资本。
财富不一定能一下子变成钱,财富的范围比资本大,资本比钱的范围大。一个国家对未来收入流作资本化的能力决定了这三者会是相等的东西,还是完全不等的。由于金融证券化的发达,在美国这三样东西基本相等。但在中国,这三个词的含意非常不同。
陈志武教授指出: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很大。如果土地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并不能交易;如果生产性资产是国有并也不能交易,那么这些极有价值的土地财富和公有资产都祗能是死财富,没有资本和钱的价值,那就大大阻碍经济发展、阻碍财富增长。
陈指出:美国经济跟其它国家的差别不在别的,而在于它有着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都能提前变现的证券化、资本化体系。而中国绝大多数资产是没有被资本化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可望不可及的价值,所以不是资本。
在资本化程度提高之后,消费和储蓄的概念都变了。陈指出:表面看美国去年(指2005年,郑友林注)的平均储蓄率是—1%,但实际上他们也存了很多钱。虽然他们把人均3万美元左右的劳动收入都消费掉,但他们的可消费收入大约是人均5万美元。也就是说,去年美国包括私有土地和各类资产共增值人均5万美元,能变现的资产性收入为人均2万美元,这部分收入在土地和资产私有制下可以随时变现花费,也可转为资本做投资,但这部分收入没被花掉,而他们只是花掉了3万美元劳动收入,因此实际上美国人平均存下了40%的总体收入。相比之下,中国去年(指2005年,郑友林注)的土地增值、国有资产增值巨大,算到每个公民头上差不多有6000元,可是由于这些土地和资产都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任何中国人在决定可以花多少钱、可以花什么钱的时候,都不会也不应该把这些国有土地、国营企业的增值部分考虑进去,因为这不是我们个人的,并且也不能把它们交易变现。所以,我们中国人可支配的只是自己的劳动收入,基本没有资产性收入,在决定可花多少钱、该存多少钱的时候,只能围绕着劳动收入转。因此,中国人的储蓄率会高达46%,经济内需就没办法提高。个人未来的劳动收入、企业未来现金流、企业资产、甚至土地都可以通过票据化、证券化,变成资本的一部分。
陈志武教授的分析给人们四点启示:第一,在中国,土地要素蕴涵巨大的资本潜力。第二,资本形成制度的创新到了关键时刻。当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环境压力都达到某一个临界点之后,必须加快资本形成,加快资本化的进程。否则,由于制度创新滞后所引发的资本稀缺将使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处于最优水平以下——劳动者失业和服务行业需求不足等。第三,人们对资本收入预期的变化会影响到消费行为,资本预期收入与财富积累关系密切。而资产增值的财富效应是刺激人们消费的最大动力。第四,中美两国居民的储蓄概念已经不在一个等量级别之上。
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谁就能解释事实并预测未来。在吵吵嚷嚷的经济学界,陈志武教授依然以他冷静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直指问题的本质。
附注:
陈志武生长于湖南农村。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如果没有在1986年之前通过《自由选择》那本书了解哈耶克的经济理论,他的前程或许会另当别论。最终,他放弃了攻读了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在,他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联合学术主席,国际著名金融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美国价值引擎公司创办人,华尔街Zebra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他还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