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
会议之后的人们充满了信心,美好的前景似乎就在眼前。
但出人意料,A公司老总的一项最重要的决策却使情况越来越糟。
也许是为了改变"家族企业"的决策机制,希望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并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老总突然决定放权,从此"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但就连老总也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放权"了,可"权利"却莫名其妙的集中在了公司的副总手上。这位副总也算得上是"家族成员"之一。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副总有着女性天生的"艺术感",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使得A公司在初期能够从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一面独特的旗帜。但这位副总却缺乏领导才能,其营销知识也几乎为零,又极其自负,且因为霸道,使得没有人愿意和她争论,从于控制欲望的本能,她事实上统管了整个公司。
在副总的主持下,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得非常困难。不能想象,"一个即管理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发放,又参与财务预算,一个即为销售部培训电话接听技巧,又规划企业网站,一个在召开专卖店赢利模式会议的时候,可以突然转到对公司组织架构的探讨上"的领导能使企业正常运作。
员工被副总的风格弄得几乎要"窒息"了,而持"不同政见"的员工也接二连三被炒,在这样的气氛下,没有人再去管那次会议上的"承诺"。
招商还在继续,虽然不再象刚开始时那样火热,但每个季度仍然维持30家左右。只是要求终止合同的专卖店却越来越多,从一家两家,到有一次,负责华南地区的销售主管指着自己的区域报表无奈的说:"这些店全部死完了",共有20多家。
市场全线飘绿。但此时老总的"缺位"使所有的人,包括专卖店,包括销售部人员都有孤军奋战的感觉;
销售部内部争斗此时也开始白热化;
产品开发变得异常的缓慢;
专卖店也最终放弃了希望,开始打折抛售,很多店也开始在清理货架,放上了其他品牌的产品,有些因为A品牌形象较好,用它来招揽顾客,但根本就不卖A公司的货,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购进产品进行销售。
就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于03年11月却被查出税务问题(广州市在2003年初就开始了"化妆品行业"的专项治理整顿),其实,A公司早就想在这个方面实行正规化,并因此聘请了一位财务总监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天不遂人愿",财务总监进驻不到2个月,即被查处,A公司设想的"软着陆"失败。
接下来的情况是可以预料的,A公司从1000平米的写字楼搬到100平米的商住楼,员工从100多人,只剩下10来个,但A公司并没有停止运作,只是终于停止了招商。A公司老总在经历此番挫折之后,说:"也许这样更好,可以彻底改变公司不合理的地方";"危机即转机";"重病需猛药"。
老总的想法也可以让人看到希望,毕竟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斗志,毕竟他所极端自信的品牌并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A公司应该可以进行成功的第二次创业。
但愿如此。
后记
虽然这篇文章只是A公司的故事,但它并不是一个特例。国内的化妆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不应该被西方的一些营销理论束缚住前进的脚步,但"勇于实践"和"盲目冒进"是有区别的;尽管在中国广阔的市场背景下,好象"怎么出牌都有理",但在确定"向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同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估企业能力和所处的环境。尽管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但"亡羊补牢"会让企业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错误的惯性力量"也许是小企业无法驾驭的。
记得广州电视台的一位领导曾经说他最不喜欢和化妆品公司的老总打交道。尽管这句话难免有失偏颇,但却反映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一种看法。化妆品行业的"急功近利、浮躁和不成熟",让人们对这个已经发展了20年的行业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心情。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留给这个行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尽管化妆品行业并不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也不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人们还是盼望着能够尽早结束目前"小、散、乱"的产业局面,在寻找生存机会的同时,认真思考战略、品牌、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在未来能诞生真正的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