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年底后,温度日日见低,且本市气候特点是少见阳光,我本人有一些惧寒的小毛病,总盼望着那阳光明媚的三月,就是读到类似字眼也是一种享受。在冬日里,我翻阅着案头的书刊,总发现不少描写另一种冬天的文章:房地产业进入冬天、纺织行业进入冬天、摩托车行业进入冬天,包括钢铁、电解铝、汽车行业等也进入冬天,几年前,IT业也遭遇了冬天了……
冬天来了?肃杀的严冬来了?在冬天里,我的思绪围绕着冬天的概念散了开来。
面对冬天,人类的本能就是御寒。在当今时代,御寒本身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人类早期,御寒能力非常重要,除了依靠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智慧外,健康的体魄也非常重要,包括动物界也是如此。在物种的进化进程中,御寒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自然界的冬天概念如此,但经济中的冬天概念却大不一样,特别是当前中国的经济。
在视为已进入或面临冬天的行业中,大多数都有相同的共同之处,特别是发展路径:先是行业的迅猛发展、有的甚至出现了“井喷”现象,该阶段可暂称为“春天”,而且是繁花似锦的春天,且有歌舞升平之感。而不出多时,行业风云骤变,先是浠沥沥下起了雨,并迅速进入了冬天。笔者对此现象非常有兴趣,且自命名为“中国式的冬天现象”。该现象的出现在近五年来犹为明显,笔者认为,它发生在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以及中国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有着很大现实意义。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并通过近二十多年的积累发展,行业聚集了一定基础,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逐步启动,所以也带动了一批行业的迅猛发展。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在发展进程中,一些行业却逐渐偏离经济运行的规律,不断投资、大肆扩张,行业热度上升,一发不可收拾,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平衡发展。随着市场的竞争急速加剧、外资企业的进入、政策的调整,行业冬天的到来也就不期而至。
上面是一些行业发展进入冬天的表象。但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冬天的认识必须通过现象识其本质,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新的认识。在前面“中国式的冬天现象”中,我们大多数企业在春天中的表现也早就为冬天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一方面,对整体的形势未作判断,对行业动态反应较慢,对宏观导向、政策警告也未认真领会,反正钱好赚也是事实,何妨多赚呢,其实,行业在进入冬季前早有很多的征兆,只是没将其当回事而已;二是因整体的形势大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控制、战略检讨等也是放任自流,几年发展下来,企业经营额大涨、利润倍增,企业知名度也见高,但企业真正的经营管理水平却没有提高、抗风险能力没有提升。所以一旦行业有变化,企业的承受能力就显得非常脆弱。说一句笔者自认为是公道话的一句话:我们的冬天真不算什么冬天。我们整体经济大环境还比较良好,只是赚钱不如先前轻松,不如先前容易了。有人说过,经营好的企业,不仅在大环境好的状况下赚钱,在大环境不好的状况下也能赚钱,笔者深以为然。
我个人猜想,现在只是刮了一丝寒风,真正冬天可能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冬天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我走到窗前,突然想到了2001年任正非先生的《华为的冬天》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