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的力量:买下中国



国产手机进入冬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所占市场份额,从2003年巅峰时刻的55%,经过三四年持续下滑,到2006、2007年一直在三成上下摇摆。业内专家认为,三成市场占有率,已经是国产手机生死存亡的临界点。

  其实,进入冬天的不仅仅是手机行业。中国汽车业几乎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民族日化行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局,饮料行业两乐横行,外资零售巨头把战火烧到了二、三级市场……

当资本成为蚕食市场的利器,很多民族企业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变成了外国人在中国制造,民族品牌摇摇欲坠,外资企业凭借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这块沃土上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变味的中国制造

中国是全球制造大国,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认为,这个观点还值得讨论,“现在的关键是,不要让中国制造变成外国人在中国的制造”。

黄桂田提出了三个例证:“从出口来看,我们的外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50%。加工贸易出口占我们总出口的比重也超过50%。我们相当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贴洋牌、挂洋牌。”黄桂田表示,仅仅从这三方面看,中国是否已经真正成为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是值得怀疑的。

aihuau.com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举出了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以纺织行业为例,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品贸易的最大顺差国,同时是高技术产品的贸易顺差最大国。但是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有95%是加工贸易,90%是外商投资企业。”

黄桂田认为:“以民族企业为主体,以民族品牌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支撑的制造业,才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

  中国饮料业在1982年的时候刚刚起步,现在的饮料总产量5100万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女士承认,其中美国、欧洲、日本,还有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饮料业贡献比较大。赵亚利说,现在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估计只有汇源、椰树、露露等,屈指可数。

实际上,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正在全球整合产业,包括整合中国国内企业和产业。“如果说中国制造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在中国进行制造,都把它说成是中国制造的话,把中国变成庞大的制造业大国,是非常容易的。只要我们进一步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进一步扩大开放,不加选择地招商引资,3到5年就可以实现。”黄桂田说。但关键是,“我们需要培育在产业定位占据高端,自有集成性的,综合性的,核心技术的这样一部分领袖型企业,形成民族品牌。否则的话,中国制造可能被异化,成为外国人在中国的制造。”黄桂田提醒。

民族品牌危机四伏

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四十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五十六亿元、2006年利润达十点四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媒体“控诉”了达能“强购”行为,并明确地表示要破釜沉舟,为保护“娃哈哈”品牌斗争到底。

“达娃之争实际上是品牌之争。”中国央视品牌顾问、中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跨国公司整合中国市场的利器就是品牌,其对中国本土品牌的策略历来都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中国市场上已刮起了“外资并购本土品牌或者变相并购本土品牌”的龙卷风。在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中国品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李光斗说,中国经济的增长超过了其他国家在任何政治经济体系下、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所达到的速度。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作为一名品牌战略研究专家和品牌建设的实践者,李光斗指出,中国的这种飞速发展仍然没有冲破处于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价格竞争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优势就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业除了成本优势并没有其他明显优势可言,制造业的品牌普遍老化。现今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进入了“微利竞争时代”,在这新时代这种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制造业成本攀升,以产品战略为主导的规模经济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能否有机会将地区经济规划战略的重点从产品调整到品牌,实现中国的品牌崛起,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价格战的饮鸩止渴、概念战遭遇信任危机、服务战难有深层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的严重同质化,更使众多中国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成长瓶颈。李光斗指出,只有“品牌”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他说,众所周知,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汽车一定是德国的好、香水一定是法国的好、电子产品的性价比一定是日韩最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某个领域有多个强势的“国家性”品牌,就构成了该产业的“国家性背书优势”,就形成了所谓的“品牌环境”。

国家性的“品牌环境”形成“族群”,这种群落形成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性优势,建立难以复制的地区品牌。对于中国而言,形成中国品牌的“族群”优势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品牌崛起。

“甘于为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贴牌生产)是没有前途的。若干年后,假如我们的著名本土品牌都被消灭殆尽,假如我们的国人不以使用本土的品牌而自豪,那时候我们一定追悔莫及。”李光斗强调。

摇摇欲坠的最后防线

以市场换技术,自从踏上合资之路,中国的优势和底线都是市场。

此前,直接和市场相关联的销售渠道,一直被视为抵御外资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如今,这条防线也已被外资渗透突破,尽管,我们一直在拿“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说事。

“今后,这个品牌在中国就交给我们打理了。”两年前,在某合资公司刚完成合资重组后不久,其市场人员指着新名片上的外资车标对记者说,面上满是得意之色。现在,回过头来看,连他自己都觉得,当时实在是高兴得太早了:“外方对品牌看得很重。而销售工作又是跟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出于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品牌形象的考虑,他们并不甘心销售控制权长期旁落。”

销售工作一头连着品牌,另一头连着市场。而市场则是合资中方手上最主要的筹码,特别是在近两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围绕销售控制权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平息过。但是,由于品牌、产品、技术等都掌握在外方手中,使得在这场争夺的天平再一次向外资倾斜。

 外资的力量:买下中国
一汽-大众通过每年向一汽集团回购15%的股份(这一回购过程已在2003年结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现已完全被置于一汽-大众掌控之下,此外,大众还掌握着上海大众销售公司约40%的股权,并在推动上汽销售与上海大众合并。大众方面此前甚至明确表示:“将考虑把(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公司的销售网络更紧密地整合起来。”

   丰田更是被视为在中国进行销售集权运动的典型。2003年,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成立,丰田在其中直接和间接持股比达到了49%。借此,丰田一举整合了天津一汽丰田、四川一汽丰田、一汽丰越和一汽华利的销售网络,并在其中分管市场研究、预测、产品定位、广告策划、培训等关键性工作。

“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这曾是合资中方得以掌握销售主导权的关键性优势所在。但是现在,中方的这一优势也在被合资外方化解。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汽车行业,几乎所有行业的合资企业都完成了这一转变,先合资、再控股,然后再去掉企业里的中国味,大多数外资企业不约而同地在中国演绎着同样的故事。

开放是一柄双刃剑。重视本地化、在某些方面进化得“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的跨国企业令本土企业感到窒息,某些行业的“话语权”已经旁落。面对错综复杂的产业、利益格局,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深入、客观的调查。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身边的跨国巨头们了解得远远不够,他们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面对一个把我们看的通透而我们却不了解的对手时,我们该怎么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6365.html

更多阅读

用潜意识的力量向宇宙下订单 向宇宙下订单 epub

Tag:催眠潜意识吸引力法则中国催眠俱乐部大家好,我是催眠师安迪(个人微信号:67578742)。最近和师父到一位师兄的红豆杉庄园中休养,师父看风水,聊催眠、养生和行销之道。在这富氧的绿水青山中,突然就想写一些文字,今天就聊聊《用潜意识的力

语录 理念的力量:张维迎、任志强、俞敏洪、周濂、曲向东专场

两个小时,五位学者,妙语连珠,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上演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12月4日19:00,环球之眼系列讲座之“理念的力量”专场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携新书《理念的力量》出席活动,并作主题演讲。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

旺季的力量:夏日旺季业务员提升战

系列专题:旺季营销夏季大多都是快消品行业的旺季:如饮料、饮用水、啤酒等产品在旺季的市场需求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对于旺季的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抢占是十分重视,很多业务人员的年度销售任务的达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这段时间的发力

声明:《外资的力量:买下中国》为网友我很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