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舆服志 唐诗舆服志(3)



  日本正仓院也有极华丽的平脱唐镜收藏,为我们提供了“黄金镂画双凤背”的实物史料证据。

   螺钿,也是来自对漆器工艺的借鉴,技法与平脱很相似,惟贴饰的材料不是金银片,而是含珍珠质的薄贝壳,镶嵌时将含珍珠质的一面向外,展现其润洁细腻的华美色泽。洛阳曾出土一面“高士抚琴螺钿镜”,直径25厘米,螺钿镂刻为人物花鸟等图案样式,与漆底形成呼应对照,极富形式美感,人物衣纹须发、花鸟纹理羽毛等处施有毛雕,十分精细,显示着工匠的巧妙技艺。

   白居易《百炼镜》诗中有云,“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可见龙纹装饰的非同小可,只有宫廷皇室可用,而前文所言之小说家的渲染,也佐证了龙纹镜的不凡。1957年在河南三门峡出土一面唐代“螺钿云龙纹铜镜”,真个展示了龙纹镜的风貌:镜背只以一条厚螺钿雕成的龙纹装饰,借助龙的姿态起伏变化,紧凑地适合在圆形镜体上,简洁而概括,气势自现,难怪文人对此吟咏不绝。

aihuau.com

   涂珐琅,如正仓院所藏“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是以珐琅彩涂绘于镜体上,再经烧制、打磨而成。这一工艺在唐代仅是滥觞,后世几经沉浮,到明代结合了掐丝工艺等技法,方大放异彩,就是著名的景泰蓝。

   镜背的装饰纹样题材很丰富,有自汉代便流行的四神纹,也有唐代特征十分明显的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等,还有花卉、花鸟、人物、传说等等,各具风貌。

   从装饰纹样发展史来看,唐代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植物纹压倒动物纹,成为装饰纹样的最多数题材。之前以动物纹为中心的装饰技法,是从图腾崇拜、神化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装饰题材重点的偏移,也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界施加影响的能力提高,审美领域大大拓宽等方面的发展。

 隋书 舆服志 唐诗舆服志(3)
   唐代前期,四神纹、瑞兽纹占的比重尚比较突出,之后,花卉花鸟等题材越来越多。

   所谓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又分别以青、白、红、黑为象征色彩,从五行角度看,青龙司木、白虎司金、朱雀司火、玄武司水,土则位居正中,色黄。如此象征意味浓郁的符号化形象也往往与器物造型联系在一起,如灯具需要点火,便以朱雀为形,“玄武门”一般为城市的北大门,等等。在中国,流传2000余年的四神传说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唐人自然也深受影响,频频将其用以各种装饰场合。

   花卉花鸟纹,是唐人喜闻乐见的形象,包括牡丹、莲花、卷草等较写实的图案,也有宝相花、连理枝、同心结等抽象而象征意义颇浓的纹样,还有鸳鸯、孔雀、鹦鹉,以及蝴蝶、蜜蜂等鸟虫题材,令唐镜装饰充满盎然生机。

   海兽葡萄纹,是带有外来文化影响的纹样,为盛唐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有显著的时代特色。所谓海兽,犹今言之“洋兽”,意即外来的动物,唐镜中常见的是西域骏马,故又有“海马葡萄镜”之名。至于葡萄,本是来自西方的外来植物。观其镜,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葡萄蔓叶果实层层缠绕,满布镜身,海兽穿插其中,热闹、繁华、花团锦簇,极富生命活力,难怪鲁迅对此赞不绝口,并从中看到一个开放、宏伟、浪漫、雄浑的泱泱大国:“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著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彷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坟·看镜有感》)

   双鸾衔绶纹在盛唐也颇为流行,可能与“千秋节”不无关系。这种纹样的典型形象是对称的双鸾嘴衔飘动的绶带作舞蹈状:鸾鸟是一种吉鸟,而“绶”、“寿”同音,更有一层祝寿祈祥之意,玄宗曾作诗云“更衔长绶带,含意感人深”,可见与“千秋节”的“千秋镜”主题十分吻合。

   镜背的纹样,与良辰美景、云卷风舒、花开叶落一样,构成引发诗意感兴的客体,尤其是合欢纹样或“破镜重圆”一类的传说,更能勾起诗人的感喟,写出多少诗篇——“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掩匣徒惭双凤飞,悬台欲效孤鸾舞”、“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匣内乍开鸾凤活,台前高挂鬼神惊”……。

   而观察镜面,看到另一个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模样,不免感到,这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形象,“是我又不是我”,“他”沉默地从镜中走来,将似水流年给“我”留下的重重印记毫无隐瞒地一一展现,诗人面对于此,不知所措又无能为力:“过去”的一切凝固在镜中,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额上皱纹、鬓边白发却又明确无误地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去日无多。

   虚无感就这样诞生:“我”在此时,成为虚化的存在,无非是一个从“生”到“死”之间一个短暂的、联系性的存在:一手抚着摇篮,一手触到坟墓。感慨系之,不免追问:“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于是诗人揽镜之际,往往生出对时间、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追问。“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老罢知明镜,悲来望白云”、“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白头老人照镜时,掩镜沉吟吟旧诗。二十年前一茎白,如今变作满头丝”、“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诗人豁达也好,纠结也罢,俱往矣。然而问题却不会随诗人的逝去而消失,直到20世纪的现代艺术思潮,依然有关于时间流逝、人生意义的无休止探讨在哲学界来来往往,留下诸如直觉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一大串流派。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尚未得到“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样问题的一致答案,这种追问还会持续地问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6244.html

更多阅读

彼得后书1章解释 《彼得原理(珍藏版)》 第1章 彼得原理

     我开始觉得事有蹊跷。   —M.德12539;塞万提斯   打小人们就告诉我说,身居高位者有自知之明。他们说:“彼得,你知道得越多,走得越远。”因此,直到我上完了大学、步入社会、取得教师资格之后,还是死抓着这些信念不放。可执

商务谈判策划书 商务谈判中易犯的错误(四)

 对于大多数企业经理人来说,没有接受过商务谈判的培训。在商务谈判中,很多时候是根据感觉或者经验来操作,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无意识地犯下一些错误,从而让谈判对手得到机会,对我方进行反驳或反击,使得己方处于不利的局面。在本篇商

商务谈判策划书 商务谈判中易犯的错误(一)

对于大多数企业经理人来说,没有接受过商务谈判的培训。在商务谈判中,很多时候是根据感觉或者经验来操作,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无意识地犯下一些错误,从而让谈判对手得到机会,对我们进行反驳或反击,使得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本篇中,作者

超常规营销骗局 宋志平 超常规重组(3)

  “检验‘五化’成功不成功,检验联合重组成功不成功,检验你的工作效率高不高、业绩好不好,靠什么?靠数据,拿数据说话。”崔星太告诉《英才》记者,中联水泥接手徐州万吨线之后,通过统一采购,整合营销,已经使得这条生产线成为全球7条万吨线

声明:《隋书 舆服志 唐诗舆服志(3)》为网友萬物生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