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等离子屏和液晶屏的成本占平板电视总成本的65%以上,国内平板电视厂商基本等于为上游厂商打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的彩电企业长虹通过一系列商业并购获取核心知识产权,自主生产等离子屏的“上游屏”计划。据称,在奥运会之前,第一块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等离子屏将下线。实际上,在全球化竞争不可逆转的今天,中国企业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认命,老老实实地待在产业链底层,逆来顺受;要么搏命,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支持企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扬眉吐气。其实,放眼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历程,几乎所有新兴出口大国都曾面对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些企业同样需要作出选择。以今天生产“精工”牌手表而誉满全球的爱普生公司为例,在电子手表的商业化进程中,爱普生也曾面对“认命”和“搏命”的历史抉择。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宝路华公司的音叉式电子手表,将机械手表的计时精度提高了10倍,这让爱普生感到了巨大压力。当时,3个选择摆在了年轻的爱普生面前:一、购买宝路华公司的专利,追随宝路华走音叉式电子手表的路子;二、继续发展既有的机械手表技术,坚持传统;三、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英电子手表。在这3个选择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是开发石英电子手表——在1960年,各种生产石英电子手表的关键技术均处于试验阶段,甚至连生产工具都需要进行单独研发。因此,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审视,成功开发全新石英电子手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时的爱普生观察到,在不远的将来,一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将席卷全球。届时,全球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结构将随着知识产权的更替发生巨变。所以,爱普生在与宝路华商洽购买音叉式电子手表的核心专利未果之后,便毅然踏上了研发石英电子手表的艰辛道路。1969年12月25日,经过不懈创新,爱普生向世人展示天方夜谭式的奇迹——50块可以戴在所有人手腕上的“精工”牌模拟石英手表,而其计时精度则超越了宝路华音叉式电子手表整整10倍!回眸往事,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上的辛勤付出,为爱普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并支持其向更多领域挺进,最终形成了创新产品,获取收益,回报社会的良性循环。审视今天,长虹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企业,其“上游屏”战略虽与当年的爱普生不尽相同,但两者面对产业“宿命”挑战,所展示出的创新、求变的精神却殊途同归——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把握企业发展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