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出现需要企业界的内驱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关于中国式管理的问题,我想这体现了一种需求的产生,这种需求的本意并不是需要一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而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竞争危机感下中国企业对于成长能力的需求。
当然可以预测,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早晚会诞生,就像美国式的管理、日本式的管理、德国式的管理一样,但不会是很广泛的差异,而是在共性化基础上体现出的某种个性方面,就像人的气质可以分为抑郁型、活泼型、敏感型等等一样。
不可能期望“中国式的管理”通过探讨可以创造出来,也不可能是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而只能是当它出现后被发现和总结出来。电影无极里鬼狼的一句话“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婴儿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齿”,这种速度的力量“只有当你有了真正的渴望的时候”才能被激发出来。
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奇迹,“中国速度”的诞生也是源自一种渴望作为基本的驱动力,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管理提升、寻求问题解决之道也会成为一种渴望,当它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渴望的时候,就会从内产生驱动力,现在这种渴望仍然还不够强大,不够清晰,因为现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多是咨询管理界的人士,真正的创造者——企业界还没有整体清醒。
中国式管理的产生必然要经历一个文化回归融合的过程
关于中国式管理被公认产生会是在什么时候,似乎没法有一个时间表,但可以感觉已经不远;关于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面孔,就像父亲不知道儿女出生会长什么样一样,但肯定会有父母的基因,而且出生后必然会受到父母的熏陶。
既然要中国式,那么必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而不是具体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上的差别,因为那些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创新的东西。就像中国的武术、书法、戏曲等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动作、技巧、形式都可以变化,但味不会变。
世界上的可以称得上“某国式管理”的最终是源自于文化的差异上,管理作为一个宏观学问不分国界和民族,任何国家都可以学习和参考。市场经济不是哪个国家的创造,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有先进落后之分,日本式的管理也是先学自于西方,而后自身的文化与之进行融合,形成带有日本文化烙印的管理风格。
中国也一样,中国现在一直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原来主要是意识和观念的引进,现在更多的实施具体的方法和工具,越来越贴近对实际应用的需求,但沟通的障碍似乎也越来越多,说明什么?任何一种外来品的介入越深就越逼近文化的根源。这个时候就能感觉到差异了,现在中国有一点比较尴尬的地方,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断裂带的,在现在中国管理学者和企业家身上看不到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积蓄。以前中国文化有很强大的容纳性和同化力,国外的东西学过来还能融化到自己的文化大熔炉中,现在差了点。
我个人认为中国式管理早晚会出现并会有一席之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不同阶段中国企业成长能力的问题,这有个环境变化问题。如果大家都希望中国式管理能够出现的早一点,那么肯定要回过头来吸收一下中国文化的精华,才能完成最理想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