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与欲望,它可分为两大类,即潜在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对物质的欲望,是从商品使用价值出发的一种理想需求。马克思指出:“说商品有使用价值,无非就是说它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潜在需求受社会生产能力和购买者支付能力的约束,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消费需求要能得到满足,必须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交换。对购买者来说,不仅要具有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欲望,而且必须有货币支付能力。人们只有在支付一定的货币量之后,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一定时期内购买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金额就反映了购买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总需求。市场需求既与潜在需求相区别,又与潜在需求相联系,人们的潜在需求是市场需求的基础,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因此在研究市场需求的同时必须注意潜在需求。
一、消费品市场需求的特点
消费品市场需求是指城乡居民、社会团体在市场上获得消费品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要求与愿望。消费品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是:
1.需求的多样性。消费者千差万别,各类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民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对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2.需求的伸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品种与数量,往往会随产品的价格、居民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基本日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影响较小,而大量穿着用品和装饰品等的需求量受价格影响则比较大。消费者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后,就会使得过去畅销的低档商品变为滞销品,而过去未曾消费或消费很少的高档商品却大量畅销。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某些现在畅销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可能退出消费领域。某些新产品的出现,潜在的消费欲望又会变成现实的购买行为。许多消费品的需求量还会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此外,有许多消费品随季节的变化,需求的伸缩性也很大。
3.需求的层次性。人们的消费需求是有层次的。虽然各层次之间难于截然分开,但大体上有个顺序。消费者一般首先需要满足对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的需要,然后才进一步要求满足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活动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层次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4.需求的相关性。消费需求的相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有些商品可以互补。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消费者对电冰箱与洗衣机的需求量增加会引起消费者对冰箱保护器和洗衣粉的需求量上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有些商品可互相代替。由于某种商品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反而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如消费者对空调机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对电风扇需求量的减少。
5.需求的可诱导性。消费需求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新产品的问世,广告宣传工作的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的改进等都可引起新的需求,使潜在欲望成为现实的需求,使未来的需求变为现在的消费。因此,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不仅要注意适应市场需要,而且要开拓市场,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诱导人们的消费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特点
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是指在工农业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对生产资料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与欲望。工业不仅为工业本身提供生产资料,而且为农业、商业、基建、交通运输等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与消费品市场需求有明显的不同,主要特点是:
1.对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最终取决于对消费资料的市场需求。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是推动生产资料需求发展的直接原因。要发展消费资料的生产,就必须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因此,消费资料的市场需求是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基础。
2.对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资料的用户主要是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都有一定的生产方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要求按质按量均衡地供应生产资料,否则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业扩大再生产周而复始地进行,也就不断地提出了对某种生产资料的需求。
3.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专用性强,技术服务要求高。生产资料一般都有特定的用途,不能任意改变,不像消费品那样可互相代替,购买者对生产资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性能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生产资料产品技术服务的要求也比消费品高,特别是一些技术性能复杂的机械设备,对安装、修理、零配件供应、代培操作使用技术人员等服务工作的要求更高。
4.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使得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季节性变得特别明显。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土壤、气候、水利条件、地理环境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生产经营项目等各不相同,因而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在品种、规格、性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