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倒掉了孩子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传出知名电商倒闭、裁员和并购的消息,这让人联想起2001年的纳斯达克泡沫,当时美国数十家知名电商破产清算,数万亿美元的财富付诸东流,留下来一大批过度开发的科技工业和更加贫困的消费人群。红火的局面为什么总不能持久,倒掉孩子,留下洗脚水,方向错了,自然满盘皆输。

  常识一 :电子商务价值在体验

  国内电子商务的最大误区就是,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认为电子商务运营成本远比传统渠道低,因为不需要支付昂贵的店铺租金和人员工资等,可以实现轻资产、轻团队运营,这种思维直接导致了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都采取了“亏损换规模”的价格战策略,价格普遍比传统渠道低,但是实际上除了极少数商品领域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低,其他绝大多数领域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虽然没有店租成本,但是市场推广费更高,国内B2C电商市场成本普遍在10%以上,例如麦考林财报显示市场营销成本14%,乐淘网CEO毕胜在一次演讲中痛斥国内网络营销成本太高,乐淘市场成本高达30%,疯狂时达到50%,而根据网络流传的凡客SEC文件显示,凡客市场成本高达28%。

  除了市场推广费用居高不下,物流和客服是大项支出,为了吸引用户,提高客户满意率,几乎所有的B2C电商都推出免运费(达到一定金额)策略,甚至自建配送体系,物流成本之重已经压得B2C公司喘不过气来,凡客如风达的员工已经多达5000人,而京东的物流和客服团队已经上万人,市场和物流支出让电子商务成本很难降下来。

  可以比较一下的是,全球最成功的两家传统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公司的运营成本:沃尔玛毛利润率24.6%,净利润率3.5%,全部运营成本率为21.1%;而亚马逊财报显示毛利润率约21%,净利润约1%,运营成本接近20%,看来沃尔玛和亚马逊运营成本也相差无几。

  从数据来看,电子商务的运营成本并不比传统渠道低到哪里去,在发展初期,成本还远远高于线下,那么一旦离开了低价,电子商务的价值是什么?另类体验和便利性。只有着眼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服务和体验上不断超越传统渠道,电子商务才能长远发展。

  常识二:“轻”才能盈利

  纵观国内B2C电子商务公司,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括市场、客服、物流、技术和采购等,尤其是技术团队,年销售两三亿元的电商的技术团队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人,年销售几个亿的乐淘、好乐买等都在自建配送团队,由于自建技术和配送团队的成本是第三方的好几倍,加重了B2C电商的负担。

  对一般的B2C电商来说,第三方B2C技术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没有必要完全自建,何况自建技术体系未必能够开发出效率更高的WMS、Call_Center和CRM等系统,而物流配送一直占据成本的大头,由于订单密度不足,人均效率不高,完全由自建团队承担就会加重负担。

  轻供应链的B2C电商一定要保持“轻公司”的特性,才有希望盈利,其中一点就是“轻团队”,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电商YOOX全部团队仅300人,完成4.48亿美元的销售额,而全球最大的时尚品牌电商ASOS全部员工仅700人,销售规模高达4亿多英镑,人均效率高,是因为物流、客服、技术团队规模都不大,以外包为主。

  B2C电商一定要考虑好,什么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合理地控制团队规模,成本高而第三方力量更强的部门应该以资源整合、合作为主。

  常识三:不是什么商品都适合独立B2C

  在电子商务最热那几年,很多人找机会的时候,一般会按商品品类划分,也有的按线下渠道划分,于是出现了很多微细分B2C:零食、眼镜、茶叶和包类等,似乎每一个电商力量并不强的领域都是蓝海。真的是什么商品都适合做独立垂直B2C吗?

  垂直B2C有几点重要指标:商品满足度、购买周期、客单价和毛利率。商品满足度是垂直B2C能够满足用户多大的需求,比如零食类或茶叶类仅仅是用户逛大卖场时极小的需求组成部分,无法替代用户逛大卖场的全部需求,对用户来说这种电商价值十分有限;购买周期是用户平均多长时间购买一次,购买周期越短越适合电子商务;客单价和毛利率指标代表是否能够涵盖运营成本,平均每单毛利要足够抵消市场和物流等基本费用才行。

 电商:倒掉了孩子

  定位于零食的西米网倒闭之时,创始人声称没有关注到“公斤价值”,因为平均单位公斤商品的价值低,物流成本却很高,所以很难生存。其实这只是一个小方面,西米网只能满足用户很小的生活需求,距离线下大卖场的满足度太远,不适合独立B2C,当然客单价和毛利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媒体费用不断攀高导致的新客成本上升已经是大趋势,客单价几十块的商品如何能够支撑庞大的市场和物流成本?

  常识四:客户忠诚度最重要

  由于太多电子商务公司都拿到了投资,整个市场都变得“不差钱”了。除了开展一轮轮的价格战,他们也发起了人才战和广告战,百度上与电商相关的主要关键词价格一年内翻倍,而hao123等知名网址收录的首屏价格一年内翻了3倍,2011年突飞猛进的团购业则让整个网络媒体价格水涨船高。

  几乎所有的电商网站都将拉新作为营销核心,因为新用户看起来是无穷无尽的,似乎只要有钱投放,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客户进来。抛开新老客户的贡献度差异不谈,平均新客户开发成本已经从2008年的三四十元到现在的上百元,部分行业甚至到了两三百元!整个行业重复购买率普遍低于40%,陷入拉新怪圈,这是造成单位订单市场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花了上百元,用户只消费一两次就消失了。而B2C电商想的,却是去哪里拉下一个用户,就此无休止地恶性循环下去。

  全球最大的鞋类B2C网站Zappos(被亚马逊收购)倡导快乐和满足,为用户提供超一流的快乐服务,包括快乐的客户沟通,365天免费退换货,每次给用户多拿两双鞋进行试穿,这换来了60%的高重复购买率,还有25%的转介绍率,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国内电商们应该做的,是将客户忠诚度列为首要目标,分析用户流失的原因,并制定客户忠诚计划,尽可能留住用户,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寻找新客户上,拉来十个用户却不能留住又有什么意义。

  从今年开始,连续五年的购物网民数量的猛涨势头开始平缓了,从年增40%~50%下滑到20%左右,以后几年会继续减缓,这意味着购物网民的红利将要发放完毕,电子商务也将要从粗放式增长到精细化增长阶段,野蛮拉新式的增长将成为历史,未来B2C电商的价值将由客户忠诚度决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564.html

更多阅读

零售电商:促成客户签单的八大“锦囊”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据网上有关资料显示,5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会通过数字化渠道购买产品,91%的中国消费者认为线上购物更实惠。粉丝经济,参与感,用户至上,免费模式,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名词,不仅正

电商:扎堆营销危机四伏

电商陷入了一窝蜂群仿式扎堆营销的怪圈。三八阿里被百度提前拦截,此番又以年中大促的方式提前一天拦截了京东店庆。阿里、京东、国美、苏宁们、1号店们打的热热闹闹,出尽风头的却是比价软件,小试牛刀,测出了88万件商品先涨后促,为网民热

商业地产与电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得益彰

     商业地产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天花板隐忧:  一方面,随着商业地产项目的井喷,土地成本逐渐增大、溢价幅度减少、去化速度降低,导致“现金流滚资产”模式不可持续。不少商业地产项目的滞销势头和招商难题初显,部分区域的结构化泡沫

化妆品电商:态度决定一切

     近期,发酵一个月有余的化妆品电商“一哥”之争仍没有消停的迹象,作为排名前2位的乐蜂网和聚美优品,口水战似乎难以收场。其导火索是乐蜂网高调发布的2013年化妆品行业白皮书,并声称“专柜售价的七折是网购化妆品正品的底线”,

价格战案例 电商价格战过时了

     五年前,电商很疯狂,只要你会炒作概念,很容易获得投资。但是,到了2013 年,整个市场已经回归理性。  对于VC 来说,它们早期会投很多企业,但它们心里非常清楚,里面的很多企业是做不下去的。这是VC 一种惯常的做法,但资本进入你,它终

声明:《电商:倒掉了孩子》为网友戏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