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输出对环境的角度来看:
①系统输出功用部分==系统输出总成本-损失
②功用率==系统输出功用部分/系统输出总成本
在系统输出成本到作用于目标系统的功用实现过程中,如何在系统输出成本一定时,追求达到作用于目标系统的功用实现最大化?或在追求达到作用于目标系统的功用实现一定时,使系统输出成本最小化?这是关键!因为在此引出功用率的概念正是为了使问题清楚的方法。
现在,我们从下面来系统的来分折在追求达到作用于目标系统的功用实现一定时,使系统输出成本最小化的方法:
㈠首先,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功用量、成本量、以及功用率的概念和关系:在上面己知公式:功用率=功用量÷成本量成立,现在,我们假设在下面事件中,以某降压药品为参照系统,某高血压病人为降压药的功用目标系统,如降压药在该高血压病人吃后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有5克,但吃进去的总量10克,才能使该病人达到最大效用或最优化效应(当然,这个最大效用以该高血病人平时在专家用血压测量仪器及其它检查身体健康标准的医学测量仪器反复测量评估以及自己的神经感觉、心理评估为基准统计出来的——并确定他的最佳参照标准血压收缩压应为130单位,舒张压为80单位),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占吃进去的总量比是5/10=1/2。那么,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5克便是前面所谈的产生功用量,吃进去的总量的10克便是前面所谈的总输出成本的量,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占吃进去的总量比5/10=1/2=50%,便是前面所谈的功用率。
㈡上面我们了解到功用量、成本量、以及功用率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它们的关系:
还是以上面的事件为例子,己知该高血压病人吃药前的血压收缩压为170单位,舒张压为90单位,由于他吃药后要达到的参照标准——最佳血压收缩压应为130单位,舒张压为80单位,很明显,该高血压病人吃药前的血压收缩压为170单位比最佳血压收缩压应为130单位高出40个单位,吃药前的舒张压为90单位比最佳舒张压80单位高出10个单位。而在上例中:降压药在该高血压病人吃后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有5克,但吃进去的总量10克,显然是这真正发挥功(作)用的5克降压药量或10克吃进去的降压药总量引起他的血压达到参照标准量,也是这真正发挥作用的5克降压药量或10克吃进去的降压药总量消除了他的身体不平衡不确定状态———或达到了总效用最大———或满足了他对该降压药的需求量。
可是,一旦该高血压病人评估用药量不准,用该降压药量超过10克,该降压药的功用量便 (可能)出现边际递减,严重甚至出现负功用———再引起了他的身体不平衡不确定状态——产生了为消除降压药引起副作(负效用) 的需要———再追求消除降压药引起副作(负效用)的另一物品或药品!
㈢物品(系统)的物质能量功用可通过数据、信息的描述,及等价看待。
当然,由于人的认识本来就是一个信息接受、加工等处理过程,所以必须以事物显出的外在信息为依据,降压药功用量我不可能直接“看”到,但药物作用于高血压病人后的血压降低等身状态生物数据、信息则可通过测量仪器及其它检查身体健康标准的医学测量仪器反复测量评估以及自己的神经感觉、心理评估为基准统计出来:从上可看出真正发挥功 (作)用的5克降压药量或10克吃进去的降压药总量引起他的血压从吃药前的血压收缩压为170单位,舒张压为90单位达到吃药后要达到的参照标准——最佳血压收缩压应为130单位,舒张压为80单位,收缩压下降40个单位与收缩压下降10个单位即是降压药的功用量在人体状态生物数据、信息的表现或等价的。即真正发挥功 (作)用的5克降压药量或10克吃进去的降压药总量=收缩压下降40个单位与收缩压下降10个单位(当然,这是个评估,但它的精确度与科技发展水平和统计次数成正比)。只不过前者以降压药的功用量为参照主体系统,后者用控制论的“黑箱原理”把人体当成“黑箱”操作并以高血压病人的生理优化效应的反馈信息为参照标准量的数据和信息。
最后作点补充:
由于输出产生功用的量是由总输出成本的量中来的,即输出产生功用的量为分子,总输出成本的量为分母。所以,产生功用的量≤总输出成本的量;即功用÷成本≤1,一般来说要将某一事物的功用率完全发挥,显然不大可能,因为产生该功用量的成本总量在产生该功用量的过程中总会有耗散、损失或流失去部分量,这些流失去部分可能也会引起人体其它生理组织的副作用,不过功用率<1并无限接近1之间这是可以追求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①要了解目标系统(高血压病人)用药参照标准;②要了解目标系统(高血压病人)的现状;③要了解该参照主体系统(降压药)的功用率④要了解该参照主体系统(降压药)功用量与目标系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到参照标准量数据、信息的描述,及等价看待。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造见解,有待各位专家学者的指点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