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B2B和B2C两种,目标市场可以是主流的欧美市场,也可以是新兴的国内市场。B2B通常采用OEM模式,其关键因素是性能、价格、交货期和客户关系。B2C一般采用自主品牌模式,其关键因素是品牌、质量、价格、渠道和推广。因而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有“OEM—欧美客户”、“OEM—国内客户”、“自主品牌—欧美市场”,以及“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四种模式,或这四种模式的组合模式。而中国玩具企业在欧美市场无品牌、渠道等优势,不宜选择“自主品牌—欧美市场”战略,只能凭借价格、质量等优势采取“OEM—欧美客户”战略。此外,国内市场未来空间大,主流品牌还远没有形成,品牌盈利性又高,适度选择“自主品牌—国内市场”战略也很有必要。因为单一的“OEM—欧美客户”战略所冒的外部环境风险很大。先于四达倒下的那些玩具企业就是因为“美泰事件”导致在OEM市场重创,自主品牌又未见起色而陷入困境,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和通货膨胀只是加速了这些企业的灭亡而已。四达由于没有品牌优势,设计能力又有限,根本无法在主流的欧美市场立足,它过去采用的也是“OEM—欧美客户”战略。正是由于四达的产品质量过硬,又具有规模优势(即成本优势),而赢得了比其他玩具厂更大的OEM定单,从而得以享受比同行高3~5%的利润,并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得以幸存。如果不进行战略调整,2008年四达电子能顺利度过这场寒冬吗?我个人认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表面上看,2007年的四达电子没有受“美泰事件”的影响,因为2007年所签订的定单并没有丢失,这表明四达具有良好的客户关系。但未来四达的客户在签订采购合同时不可能不考虑“美泰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四达2008年香港玩具展的定单已锐减到五成,更有甚者,消除“美泰事件”的不利影响还遥遥无期,因为没有什么比生产“有害于顾客”的产品所造成的影响更恶劣更持久的了。

据此,四达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如何度过这个“寒冬”,即尽量减少亏损,尽快实现赢利。既然继续以“OEM—欧美客户”战略为主导,已经没有办法消耗四达目前的产能。生产规模也是“双刃剑”,当市场有限时,规模就不成为优势反而成为了劣势。虽然四达也在“自主品牌—国内市场”战略方面初试牛刀,推出了STAR品牌,但由于资源和市场投入有限,也还不理想。四达电子在短期内完全指望“自主品牌—国内市场”战略重整雄风何其难!基于此,我认为四达电子近期的战略应该是:一方面继续实施“OEM—欧美客户”战略,但应通过削减规模、裁减人员或转移生产线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奥运所带来的国内市场机遇,加大“自主品牌—国内市场”战略的力度。这样一张一驰,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度过这场危机。而生产线是向内地转移还是向越南转移,关键取决于万先生的越南之行。从感性上讲,我更希望选择将生产线向内地转移,因为四达电子毕竟是中小企业,又没有国外设厂的运作经验,而在越南生产零配件和在国内组装,势必增加管理的难度,也不利于尽快实现盈利。至于如何弥补设计能力缺陷,并开发出适应奥运商机的产品,可以考虑通过OEM实现,而不必急于招聘设计人才,避免增加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