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营销制的结构是由生产者——经销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这五个环节组成。它的好处是交易成本较低,人员占用少,管理容易。即西洋人常说的“自由放任,允许通行(Laissez-faire, Laissez-passer)”。不利之处是可控性较低,特别是对售价缺乏约束力。在我们的产品上市早期,在“一般市场”上采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为市场空间大,竞争也还没有形成。但随着产品的热销及不断成熟,这种方法会体现出一些弊端。所以,这种方式带有明显的短期性,随后还要跟进一个调整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运作这类市场时,对经销商代理时限许诺不宜过长,以便我们重新洗牌,制定更适合市场的游戏规则。但这其中有一个前提——让经销商有安全感,同时也要让其感到紧迫性。 在一般市场上使用的长程营销制的具体操作方式大致如下:

我们事先将市场分为四级,即骨干市场,重点市场,一般市场与概念市场。其中一般市场的销售量约占我们销售总量的20-30%。一般市场的特征为总体购买力中等偏下,目标消费者集中在一个省中的几个城市或省会城市中。带有“区位经济(economies of localization)”的色彩。产品的上市初期,这种市场会给我们的变现过程带来短暂的支持力,但后继支持力却不明显。同时,一般市场还带有一定的变数——随着重点市场的广告力度加大,广告的外溢作用会使一般市场同步增长,个别地区甚至会出现升级——由一般市场演变成重点市场。例如我们将云南视为一般市场,但昆明却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演变成重点市场。所以,面对这样的市场,我们既不能小视,也不能刻意开发。所以,采用长程营销制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 所谓的长程营销制是让代理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生产者的一部分职能。在产权的意义上则表述为一种“主体间的关系(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s)”。他们出资购买了我们的代理权,于是对自己所在区域有一定的“虚拟控制力”。这种控制力就是他获利的主体。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获利的目的,会不择手段地进行产品推广。对处于他下端的分销商及终端进行挤压,以便加快市场流程及周转周期。这时,我们如果过度地去限制他的市场行为,他会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损害,因为他是独家代理商,他就是要行使自己对市场的控制权力。 在一般市场的运作时,区域的大小可根据不同情况再行商定,我们事先要评估出这个地区的购买力及总销量,然后再行发标。对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地区为单位出售独家代理权,而对于偏远地区甚至也可以以省为单位,例如新疆甘肃之类。 在一般市场的运作早期,因为对这类市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值把握,所以,广告投入较少,总推广成本较低,加之长程代理制中多出一个分销商环节,为了鼓励这类代理商的积极性,我们给予他们的折让要略高于其他形态的市场。以便让代理商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回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