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 宏观危机考验中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提要:进入2008年以来,一系列宏观危机无一例外地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冲击,当然也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我们不可掌控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宏观层面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的诸多不利局面,身处其中的中国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最终战胜危机,获得持续发展。

  2008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在举国迎奥运的喜庆背景下,一场场宏观事件正在不断演绎着世事无常的铁的定律。无论是春节前后南方雪灾的无情侵袭,还是5.12汶川大地震的惨痛伤害,无论是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殃及池鱼”,还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多方争议,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蝴蝶效应”,还是欧美各国贸易制裁的“精准打击”,无论是人民币升值、国内物价指数的“高烧不退”,还是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极限突破”,都无一例外地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当然也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危机来临,谁能幸免于难?谁能及时将这些危机的直接损失和“次生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毋庸置疑,一定是那些长期以来注重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优秀“文化软实力”的企业!

  一、何谓企业“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宏观危机考验中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在对众多优秀企业的研究中,新优势发现,企业的整体实力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 同样的人、同样的资金、同样的设备,在不同的公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它的根源就在于这些公司的软实力不同。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他将军事、经济、科技等力量称为硬实力,而将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等,称为软实力。

aihuau.com

  同样,企业“硬实力”主要是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的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

  这种“软实力”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二、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文化是企业的根本,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化的今天,经济的文化含量一天比一天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一天比一天增强,文化已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文化,凝聚着这个企业对发展历程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和未来希冀,哪一家企业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较强的“文化软实力”,哪一家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甚至基业常青。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

  2、企业文化具有超强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是人才激励的根本策略

从理念层面看,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向员工展示出企业的共同责任感和远大抱负,企业价值观把员工的不同价值观整合为企业的根本价值观,产生巨大的激励和同化作用;企业精神使员工对企业目标产生坚定信心和执着追求,强化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迅速行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企业伦理道德以正义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善与恶、诚实与虚伪等原则标准来评价员工行为,产生软约束、负激励作用。

  从制度层面看,企业的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福利、考核、培训、晋升、奖励等制度体系,为人才激励提供了机制保障,进一步体现和强化了理念精髓;规定了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方式、程序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规则,具有强制性特点,产生负激励和硬约束作用。

  从行为层面看,企业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倾听民主意见、发挥参与作用,为员工发表意见提供了平台,唤起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易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共同价值观;利于团队合作,形成团队凝聚力;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从物质层面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员工的社会地位高和社会声誉好,能使员工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强化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激发员工的向心力。

  3、企业文化最终决定着品牌与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命运,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

 “文化软实力”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及感召力和创造力,形成一种综合性力量,既不断规范着企业和员工的市场行为,使品牌的发展始终沿着满足顾客利益的方向发展,保持品牌的永恒活力;又使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够迅速地向外传播、为社会公众和目标顾客所认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美誉度和知名度,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良好的业绩表现。

  4、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与战略实现的全面保障

执行与创新是企业战略实施与战略实现的两大法宝。对于高效执行与持续创新,“文化软实力”有着完全的决定作用,正所谓:文化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

  由此可见,拥有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就意味着员工对企业有着良好的情感积累,面对困难,人心不会散,更不会墙倒众人推;拥有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就意味着员工与企业有着良好的信任关系,面对挫折,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不离不弃;拥有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就意味着企业有着良好的管理威信和号召力,面对困境,依然能够政令畅通、健康运转。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是如此。此外,拥有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就意味着企业一定在战略、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有着充分的准备,面对危机,可以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启动“应急机制”。总之,一个企业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即使遭遇灭顶之灾,也一定能得道多助、顺利渡过难关。

  正如这场史无前例的汶川大地震,在用一种最极端最残忍的方式引爆中国人潜藏心底的爱的共振、让全世界见识了炎黄子孙撼天动地的力量的同时,更让我们领悟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一次次应对生死考验,是因为五千年文明所积淀的国家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是仁爱信义、众志成城、浴火重生的精神传承,是中国政府迅速整合资源、化解危机的超常智慧与行动力。

  然而, “文化软实力”是很多中国企业的软肋。全球工商体系的制高点,几乎全部被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公司所占领,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包括中国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比表面看到的更为严峻。中国企业和优秀跨国公司相比,不仅硬实力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更加难以逾越的是由文化软实力等主要因素所构成的企业软实力,导致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往往较弱。这与中国企业忽略“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关。举个例子,细心的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我国虽然已经有几十家企业进入了世界财富500强,但他们都是依靠垄断资源、资产规模等“硬实力”入选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很少成为众多国内外企业学习的对象。

  三、如何构建“文化软实力”应对危机

  我们知道宏观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预测和掌控的。既然“文化软实力”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抵御这些危机,那么,究竟该从哪里入手构建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呢?

  1、“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紧密围绕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展开。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同样也不能背离这一个前提。“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发展手段,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和经营管理理念有机的统一起来,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而服务。

  2、“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应以企业理念构建为基础

新优势认为,“文化软实力”首先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一种融合知识和智慧的共同意志的力量。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文化品质。正如《基业长青》所述:“要成为高瞻远瞩、可以面对巨变、数十年繁荣发展的持久公司,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核心理念,树立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不渝的坚定价值观。”

  3、“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理念落地为根本

不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必须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中才有实质意义;否则,只能落入空喊口号的巢臼。而且企业文化的空头支票,不仅不能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利益各方的合作关系,对企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因此,企业理念落地的好坏效果直接关系到“文化软实力”构建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地:

思想落地——通过理念创造的参与过程和有效的培训与传播,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高度理解和强烈认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进而对其工作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机制落地——建立与企业理念相吻合、匹配性强的各项经营管理机制,特别是人才激励与品牌创新机制,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执行落地——通过理念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行为与理念和制度的要求高度一致,团队之间的协作更顺畅、具有更强的创新力;

  形象落地——企业理念充分体现在企业形象之中,以最生动直接、最易接受和记忆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实现广泛的社会认知和美誉度,对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品牌落地——企业理念有机融合在品牌文化与品牌、产品形象,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市场推广活动之中,使所有顾客都能获得深刻认知和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购买率和忠诚度。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目前,四川全省14000余家受灾企业可谓百废待兴,厂址转移、厂房重建、设备修复与购置、库存处理、原材料采购、贷款申请与偿还等等,都需要逐一解决,尽快复产重建、实现生产自救是广大企业员工摆脱困境的希望所在。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已要求地震受灾的企业3个月完全恢复生产、3年基本完成重建任务,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正在纷纷拟定和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减免税收、开辟新址土地征用绿色通道等等。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最不容忽视的工作就是——企业文化的灾后重建!

  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同时也摧毁了这些企业的文化基石,原有的企业文化必然不再适应企业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和建设重点、企业文化的建设策略和方法都将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可以想象,在这些企业,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普普通通的基层员工,经历了家园损失甚至亲人的生死离别、蒙受着地震灾害带来的心灵创伤,大家坚持重返工作岗位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又多么需要有力的精神鼓励和支持?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与员工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努力从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px"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配合企业复产重建计划的实施,有力开展企业文化的重建工作,帮助员工转移精神负担、调整心理情绪、医治心灵创伤,重新点燃工作激情和对未来的信心。

  首先,在理念文化层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将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将企业的命运与员工的命运统一起来,坚定员工对未来的信心,强化同舟共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迅速行动、战胜灾难的坚强意志力;

  其次,在行为文化层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沟通平台,广泛倾听民意,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作用,有效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我们需要营造更为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企业氛围,增进员工之间的亲密交流和沟通,形成团队凝聚力;我们需要更好地注重企业领导者、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示范效应,并树立更多的优秀员工,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再次,在制度文化层面,我们应尽可能地完善企业的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福利及多层次多渠道的激励机制,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机制保障;

  最后,在物质文化层面,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与地方政府给予我们的优惠政策,并借助社会援助的力量,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综合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从而有效抵御各种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宏观危机,切实推进中国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切实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从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实施企业文化落地规划入手,为自己的企业建立一套高效的企业文化“抗震”系统![孙健耀2008年9月11日]

注明:此文章已发表于《成长》杂志|2008年|总第04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548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工业黄金时代 中国企业的黄金时代来了

     社会上很多的声音认为,中国企业面临很多宏观经济方面的挑战,以及来自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政策方面的挑战,但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讲,这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未来五到十年很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三大阿胶企业 看中国企业的“三大软肋”

3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总体发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快。但“发展水平”却不尽人意,让我们多少有点着急。应该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好企业?可能思考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则会大相径庭。做品牌策划多年,可乐侠田新利站在品牌

企业法人身份证明 中国企业的新身份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最初人们以为不过是一场闹剧,因为两者过去的反差太大了。现在尘埃落定了,总算相信这是事实。中国人还多少有点不适应。因为距离中国汽车企业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不过10多年时间,怎么时空转换,突然轮到中国了?是

次贷危机的成因 次贷危机之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路径

  应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充分吸取美国证券业在次贷危机中的教训,持续推进中国证券业经营模式的转型  次贷危机之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路径   课题组  金融危机是金融体系变革的催化剂。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一方面导

声明:《文化软实力 宏观危机考验中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为网友岁月枯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