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过了一天又一天,徐工改制方案依然石沉大海,看不到任何希望。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先生最近一改过去稳重的作风,终于因不甘寂寞而走到了“徐工并购漩涡”的中心,高调登场,高频率地接受媒体采访,大力宣扬他为徐工改制所作的“努力和贡献”,高分贝点评徐工的改制,极力地掩盖以他为首的徐工经营团队的不作为,疯狂的诋毁三一重工和向文波先生对徐工改制的建设性作为。
徐工并购案因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先生的质疑而迫使收购方大幅提高交易价格、降低收购的股权的比例。向文波先生也因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的损失而顺利拿到参选2006年CCTV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的入场券。与此同时,徐工集团董事长终于耐不住寂寞,试图用高分贝的声符掩饰其内心的浮躁与不安、用“孔乙己式”的“窃书不是偷”的逻辑为其“崽卖爷田不心痛”的“不作为”行为辩护。
王董事长的谈话主要传递了以下几层意思:1、新方案是徐工管理层“求爹爹拜奶奶”后才达成的;2、“相关部门如果不批准新方案,我就不管了”(如果这次不能通过,我将宣布徐工不再找媳妇了。);3、没有向文波的质疑,凯雷也会提价和降低收购的股权;4、“三一搅了我的局,我也要三一没好果子吃”(等方案获批后,我们要整合全国的工程机械市场,第一站就是长沙)。
王民先生作为徐工集团的最高负责人,一个经营者国企业的经营者,接受群众对他的监督、解答群众对其经营思路的疑惑是他的义务。可他不去想着如何将企业的业绩做好,对股东、徐工的职工、国家负责,千方百计地想如何将“国宝”、“职工的饭碗”卖掉,面对人家的质疑、面对人家提出的比凯雷方案要实惠得多的方案,却 “玩世不恭”的说人家有“不良动机”、“出于狭隘的企业利益考虑”,甚至还杜撰“他们的最高领导人还给徐州市委写信道歉”,多么滑稽可笑和不负责任!
在徐工科技的季报再一次让股民大失所望、向文波的质疑在徐工新方案的设计中得到验证、发改委内部反对徐工外卖的声音越来越大、徐工并购案命悬一线之际。王民董事长选择如此微妙的时机登场,其目的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借机力挽狂澜,试图将徐工并购方案从流产的边缘拖回来。10月25日是原方案的最后期限,也是新方案的大限(后来不得不宣布,协议有效期延长半年),各部委的沉默让这位经营者再也不能保持低调,必须亲自督战。可以说新方案是徐工最高管理层、部门地方政府官员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破釜沉舟,如果再次铩羽而归,等候他们的就不再只是群众的非议了,而是法律的严惩。
二、向政府施压,制造弱者、受害者的假象,试图赢得同情。先是将徐工的股改作为方案通过的先决条件,然后又将“徐工再也不进行改制”要挟和绑架政府。鼓吹徐工管理层为达成新方案通过了艰苦的谈判,大谈徐工不改制等待的就是徐工的末日。为获得各部委的一纸批文,徐工管理层可谓机关算尽,采用了一切可行的办法,然而所有的努力除了告诉国人“徐工确实贱卖”了外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和产生任何实质意义。
三、转移视线,逃避股民、政府、社会公众对徐工科技惨淡业绩的责问。面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柳工等同行公司继续超幅增长,经营效益普遍超出预期,而徐工科技却在如此好的大环境下每况愈下、日薄西山。作为国企领导、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为股民和国家创造财富才是其工作的基础和重心,面对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数据,面对股民、政府、社会公众的对其经营能力的质疑,玩弄概念、转移话题、攻击别人似乎才可以安渡危机。
四、维护小集团利益,否定向文波的功劳,抹黑三一对徐工的收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然声称“三一的最高领导人还给徐州市委写信道歉”,我们对信的内容很感兴趣,王董事长可否将其公开?向先生的质疑迫使外资加价和减持股份,为国家挽回巨额损失败一点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他的质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也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此消彼长,公众对向先生的认可就是对徐工管理层的否定,为了维护小集团利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否误导公众,诋毁向文波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