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开玩笑!农民怎么懂得管理?而且还要我们这些精英们学习?有没有搞错?没有搞错,更不是开玩笑。当屡屡听到员工对于放权要求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一个谚语来,这个谚语是这样说的,“制造钟表的工程师不能把自己的手当成钟表的一个零件使用”。于是,当我们的员工抱怨自己权利不够时,一定伴随着一个现象,那就是管理人员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了。道理很简单,只有当工程师把自己的手当成一个零件使用时候,钟表零件在运行时才会抱怨工程师碍手碍脚。
我自以为见多识广,但是非常遗憾的从没有见到过农民伯伯用拔苗的方法帮助庄稼成长。这是有典故的,名字叫做《拔苗助长》。农民伯伯种植庄稼的做法是给作物施好肥、浇好水、松好土、锄好地,让庄稼自己好好的生长,并且当发现作物生长太慢的时候,多浇点水,施点肥;长的太快时,又会压压苗。或者用一句很文邹邹的话说,就是通过控制庄稼的生长条件控制作物生长。农民很清楚,只有庄稼才能生长粮食,他自己是不能替代庄稼完成这个工作的。于是,他们也不会给小麦喊着口号:“到月底努力生长到十五公分,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抽穗的准备工作,五个月完成每株产量17克的目标”。就冲这一点,谁还敢说我们最最亲爱的农民伯伯不是第一流的管理者?
管理的第一要义在于明确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分工是不一样的。管理是关注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能。口号仅仅是为了让人们少偷点懒,口号仅仅能让1+1=2,但是绝对做不到1+1>2。而管理在于让员工成为组织,达到1+1>2的效果。管理的本质在于系统性组织的建立与控制。管理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人群,也就是组织。管理所应用的所有工具也应当是管理组织的工具,而不能是管理人的工具。口号就是那只为了“助长”而拔苗的手,口号对于组织的破坏是相当大的,口号直接使得组织的形成成为空想。用形形色色的进度控制手段实际上是利用业绩考评这根绳子把许多人绑到了一起,屡试不爽的“内部竞争机制”把一群个体户组成了个体户的集合,终极“业绩”不过就是让1+1终于可以接近于2,还美其名曰“很成功,很有效”。是的,在组织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这种方法确实能够“立竿见影”,但是,却是以组织的永远不能建立作为代价的。管理关注的是组织的建立与协调,关注的是组织内部信息流、工作流和价值流的畅通化、有效化,就象农民伯伯种地那样,通过对工作环境的控制和调整,建立有效的作业体制。老子曾说“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一个“辅”字,道出了管理的所有玄机:管理者的本分工作是为工作操作者提供适合高效工作的环境。人们提到老子就联想到“无为”。实际上,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讲的是“为该为者,不为不该为者”。管理者的“该为者”就是对于组织系统的管理,“不该为者”就是对组织中员工的干涉。在农民伯伯眼中,他看到的重点是整片的庄稼,很少关注哪一棵,顶多哪一棵实在妨碍其他作物的时候整理整理它。管理者也应当如此。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是应当好好向农民伯伯学习管理方式了。只有认真贯彻了农民伯伯的管理方式,才会有一个好的系统组织,最终才能获得一个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