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帆船行驶,我就同情古人在没有发动机推动条件下的一句祝愿:“祝你一路顺风”。只有顺风顺流了,才会出现李白的效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如果逆风呢?实际上,帆船在逆风情况下也是可以行走的,只是不如顺风那么洒脱而已。郑和们下西洋,也不是老天特别顾眷。他们在逆风状态下仍然能够向前行驶。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调解帆与风的夹角。随着帆法线与风向夹角的变大(正面时候夹角为零),帆船收到的风的力由最大阻力减小到零,又变成动力,动力变大然后又逐渐变小,直到夹角90度时变为零。分析到这里,我突然记起了赛尼加(Seneca)的一句话,他说:“当一条船不知道将驶向那个港湾的时候,什么风也不是顺风。”我突然想,如果一条船知道自己要行驶去的港湾,只要调整好帆,什么风也可以是顺风。
清晨赖床,随手翻开《战国策》,有这样一则故事: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欲逐婴子于齐。婴子恐,张丑谓楚王曰:“王战胜于徐州也,盼子不用也。盼子有功于国,百姓为之用。婴子不善,而用申縳。申縳者,大臣百姓弗为用,故王胜之也。今婴子逐,盼子必用。复整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也。”楚王因弗逐。
这个故事中,有个明显的力学问题存在着。如果以文中的破落户婴子作为分析对象,我们就会发现婴子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
⑴齐王及亲信对婴子的支持。这是一个使得婴子能够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力,定义为F1。
⑵民众大臣的反对。这是一个使得婴子滚蛋让位的力,定义为F2。
⑶楚王废黜婴子的意愿。这是个强大的外部力量,最初,它是一个强制婴子离开的力,定义为F3。
在这三个主要的力的作用下,奸臣婴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婴子把这些力进行了分类。对于F1,他很清楚目前状况下是动力,方向始终与自己意愿保持一致;F2,他也很清楚自己不可调和,始终与自己意愿唱反调;对于F3,就是可以调解的外力了,因为这个力没有直接受众(出发点不是针对婴子,而是自己的利益)。在这三个力中,只有F3不受自己的支配(F1正面直接支配,属于内力;F2反向间接支配,属于衍生力)。于是,他忽略内力F1,利用F2对F3进行调节。通过告诉楚王(借张丑之口)说,你的利益在于我的昏庸无能,如果你废了俺,我的反对力量F2将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云云。并用威胁的口吻说,尽管你和我内部反对派目前的力的结果都是想把我赶下台,但是,你们之间力的性质却不一样。一旦反对派上台,你可能就会面对着一个强悍的齐国重开徐州之战,届时可是胜负难料呀!这时,楚王马上改变了主意,变废婴为保婴。这时候,婴这个奸佞就通过调整利益取向这个用作受力作用面的“帆”,从反对他的力F2和F3的合力上,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在这个位子上呆的更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