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眼球的标题党例子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如果消费超过收入,就没有余钱可以储蓄,也就无法积累资金,最终只能过贫穷的生活。所以,为了成为富人我们会努力工作,有时候也会变成小气鬼,为了能储蓄更多钱而努力。这个原理对于个人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是否也适用呢?如果所有国民都变成小气鬼,这个国家真的能够变得更加富强吗?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让我们看看其原因何在。一旦经济进入不景气,基于对未来的担忧,人们会选择更多的储蓄进而减少消费。可是如果所有人都减少消费的话,企业的销售额就会降低,库存就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只能降低生产减少雇用,而企业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那么,对未来的担忧就会强化,人们会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于是整体经济就会陷入愈发不景气的恶性循环中。这就出现了以个人的角度看储蓄是合理的行为,而从整体经济上又是不合理的悖论。这称为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在逻辑学上对个体适合、对整体不适合的现象叫做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节约悖论正是属于这种合成谬误。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节约悖论。面对不景气的局面,商家都减少了消费,于是经济陷入更大的不景气中。洞察这一悖论状况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开出了如果家庭不能扩大消费的话,政府也应该承担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处方。因为只有这样,整体经济的需求才会扩大,企业的销售额才会增加,生产和雇用状况也才能够得到改善。最终通过增加家庭收入的方式扩大家庭的消费。正因为凯恩斯透彻地了解个体储蓄和整体储蓄之间的区别,才有可能拿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中就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就是美德,储蓄就是恶行。不过,凯恩斯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这种状况的人。比凯恩斯还早200多年的18世纪初,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就已经看穿了这种现象。让我们看看出生在荷兰的医生兼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伯纳德·曼德维尔于1714年为了讽刺英国社会而写的《蜜蜂的寓言》(The Fable of the Bees)中的讽刺诗《嗡嗡的蜂巢》(The Grumbling Hive)吧。这首诗的副标题为“个人的恶行或公共的利益”。从前,有一个非常繁荣的蜜蜂王国。国王和贵族们虽然欠下了巨大的债务,但是依然建设豪华的宫殿和别墅,穿着华丽的服装,每天用山珍海味举办各种派对。这个国家用强有力的军队侵略周边国家以扩大自己的殖民地。当很多士兵在战场上牺牲的时候,大部分将军躲在后方的地洞中。不过每次凯旋的时候他们总是像英雄一样站在最前面,而勋章也都是归他们所有。各种裁判的结果并不是取决于是非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给法官和律师的贿赂。商品的订单总是接连不断,产业链从上到下都业务不断,所有人都能尽情享受奢华的生活。有一天恶行盛行的蜜蜂王国里突然出现了一位高僧,表示所有人都应该悔改,并开始念诵咒语。于是蜜蜂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发誓要过清廉正直的生活。王后和贵族们把宫殿和奢华服装都卖掉偿还了债务,开始了一年到头只穿一件衣服的简朴生活,解散了军队,关闭了剧场。因为每个人都捍卫正直的生活,所以裁判也变成了没有必要的事情了。于是,派对和演出消失了,制作豪华服装的裁缝和厨师、木工、石匠、雕刻师、演员等纷纷失业。蜜蜂们甚至觉得生活在建筑里也是一种奢侈,都搬到树洞中居住。后来,原殖民地的异邦蜜蜂们大举进攻蜜蜂王国,将所有善良的蜜蜂都抓去当了奴隶,从此善良蜜蜂们就只能每天过着战战兢兢的悲惨生活。曼德维尔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他主张单纯靠具备好的德行是无法让国民过上好生活的,并且认为通过节约和储蓄,个人虽然可以增加财富,但在国家层面上这个逻辑是完全行不通的。他以禁欲和利他心是伪善的,普遍认为是恶行的欲望正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样的观点正面挑战了基督教的伦理观。谴责他的人因为他公开拥护恶行而用谐音称他为人间恶魔(Man-Devil)。200年后的凯恩斯非常喜欢曼德维尔的这首诗,为了强调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引用了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1666年,伦敦发生大火灾,整个英国陷入危机。但是曼德维尔曾乐观地表示,虽然伦敦大火灾是巨大的灾难,但是在重建伦敦的过程中扩大的有效需求会激活英国经济。现在,电视和报纸中还会经常报道经济不景气中老百姓缩衣节食,而富人们大肆购买昂贵的名牌货,过着奢华生活的现状,指责富人们的消费行为。但是,从节约悖论上看,富人们的这种消费能够增加整体需求,反而是在帮助经济尽快恢复。如果商家不能扩大消费的话,政府也应该出面扩大政府支出,为企业提供投资优惠条件,而且要努力吸引外国投资者和观光客,增加投资和消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让经济景气起来。
更多阅读
卡尔马拉经济法则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自序
我们人类都有生存的欲望。人们可以自己种植农作物来生活,也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赚钱来购买商品,如果没有赚钱能力,还可以依靠他人和政府的帮助过活,也就是说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在我们的生存中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自从地球上
吸引眼球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20世纪20年代,美国某旅行保险公司的管理者赫伯特W.海因里希在研究分析了7.5万件产业灾难之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法则。海因里希以研究成果为基础,于1931年出版了《产业灾难的预防》一书,并推出了1:29:300法则。这个法则指出如
吸引眼球 英文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作为中世纪哲学的一般法则,奥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法则的名称起源于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他率先提出并使用了这个法则。 奥卡姆剃刀法则即“简单有效法则”,又被称为“如无需要,勿增实体”,也是不需要不必要
吸引眼球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世界上有包含超级富豪阶层在内的很多富人。当然,贫穷的人远多于此。第三世界国家中有超过10亿的农民,依靠每天低于1美元的生活费艰难地生活着。他们辛苦流汗种植农作物,但是迫于具有强大购买力的发达国家制造、流通企业的压
吸引眼球的标题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在我们常用的词汇中有叫做超调(overshooting)的单词,意指超过了原本要到达的位置。因驾驶员的错误,飞机在着陆时脱离了安全跑道的情况就是这种类型。生态学中也有使用超调的词语,是指人口大幅增加,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