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加过一个讲座,授课的讲师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老教授,整个讲座的主题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其所讲述的“企业获取利润的目的”,我到如今还记忆深刻。
他将企业利润目的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企业利润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要。市场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这是勿庸置疑的经济规律,一个企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必然依赖于客户,没有客户需求企业就不可能延续和发展。一个想获得长期发展的企业,就必须首先建立以客户(市场)为导向的发展体系,比如产品的创新、服务的提升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和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着的需求。
第二,企业利润的目的是满足员工的需要。员工是企业发展所必备的生产要素,也是最基本的生产力。按照《资本论》的诠释,资本家(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生产成果的剩余价值,也即劳动者(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员工便成了老板的客户,老板要依赖于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成功的老板总是能够让员工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当然也能够给予和提升员工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内部发展的平衡。做到了人本主义,自然也就培养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命力也随之默默生根。
其次,企业利润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企业获取利润的目的上升到满足社会需要的时候,企业已不单纯是一个盈利机构,其更重要的职能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驱动。结合着马思洛对人性需求的分析来看,这也是企业作为人的集体,其所追求的最高需求层次,即精神需求亦或者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与人一样,除了有生老病死之外,也必有精神需求,只不过大多数企业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老板个人身上而已,企业的个性成了企业家的个性,企业精神同样也是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值得称道,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企业家,有了企业家的伟大,才有企业的伟大。
最后,企业利润的目的是满足董事会需要。这是很现实的一个出发点,投资者必讲究投资回报,也是获取投资信心的最直接手段。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资本获取利益是天径地仪的事情,这也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所必需的一个事实。
在此,并不是想阐述企业利润目的的四个层次,而是要反思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两个问题:一是这四个层次的顺序,二是四个层次最终实现的意义。接触和深入了解过多家企业,能够按照“客户、员工、社会、董事会”这样的顺序排下来的确实聊聊无几。关于四个层次所实现的意义就更是离奇:满足客户需求成了营销的幌子,更多是在营销过程中迎合顾客需求,而不是在产品和服务上真正的满足客户需求;满足员工需求成了企业留人的措施,而不是企业服务于员工的原则和出发点;满足社会需求成了企业炒作娱乐大众的一种形式,而不是贡献社会的表达方式;满足董事会需要成了企业与资本的暗战,而不是诚信回报资本的意愿。结合上述种种企业现状,不难发现我们的企业还处在一个市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忙于赶路的身影可以体谅,但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可提倡。中国的大多企业家,大都还是在为自己实现抱负,而不是在为企业实现抱负。做好一个企业难,做好一个企业家更难,关键是我们的企业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事业,对待财富,对待社会…..
出发点决定了企业的命运,所幸的是企业在成长,每一位企业家也都有自省的机会。
以上所言,不尽然定有之,算是与中国企业家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