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富论》有感
价格是“每样东西的真实价格,也就是任何一个想得到它的人在获得这件东西时所要付出的劳动和艰辛。”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价格它不仅是效用,也不仅是劳动价值;它不仅是“凯恩斯”,“也不仅是“马克思”。
我们举个例子:得到一幅中国古画,效用价值不一定比得到一顿美餐大,但对于得到它的人来说,要自制一件中国古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他愿意支付极高的价格。再比如,相同时间内凝结在通讯、网络以及航空等商品中的劳动量不一定比凝结在食品、纺织物等商品中的劳动量大,但由于消费者根本不可能自己制造通讯、网络以及航空等商品,因此,愿意或者必须支付的价格就会很高。这是一种“垄断”价格。在沙漠迷失时,一块面包的价格可能会远远高于14克拉的金表。因为“很难获得”。公务员价格(工资)高、待遇好,因为进入门槛很高。
因此,我始终觉得,假定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黄金衡量。那么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物品的价格(所代表的黄金数量)应该是不断下降的。但它的价值是不变的,因为价值是一个天然的属性。也就是说,经济社会进步的正常规律是:价格在不断下降。以至于,一些产品或绝大多数产品无须支付或只需象征性的支付。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容易”地获取所需要的物品。以至于某些物品成为免费的。---似乎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那种“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至于“按需分配”的理想的共产主义图景将会现实。
一般商品是这样,工资也是这样。一个工作岗位如果很难进入,或者说,劳动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艰辛才能得到它(包括教育费用、技术经验,风险承担),那么它的市场价格(工资)必然是高的。随着竞争的深化,市场在进步,岗位容易获得,那么工资水平就要下降。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标志着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
注:(当前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差距更大。唐先生在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工作14年,是一名中层干部。他不愿意说具体的年薪,只是承认在10万元以上。而电力公司的其他补贴似乎更有吸引力。比如说,公司不分房,但是有房补,这些年累积的房补已超过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