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发展中国家发展之路——反思“自由贸易理论”4



四、敢问路在何方

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和自由贸易理论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出自由贸易在历史和现实中从来就不曾真正有过的结论。弱势国家在追赶强势国家的历程中必须进行适度贸易保护,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WTO的规则下,在市场成为几乎所有国家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条件下,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还有路可走吗?若有,路在何方呢?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发展中国家发展之路——反思“自由贸易理论”4

目前许多外资涌入中国,中国成为外资的热土。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劳动力丰富,工资低廉,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是短暂的。历史告诉我们,比较优势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只在于如何利用和超越比较优势。利用比较优势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贸易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外汇和技术的条件,但利用比较优势不意味着国门洞开实行自由贸易。利用比较优势的最终归宿还是打破现有的比较优势格局,实现比较优势的超越,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向有高附加值行业逼近。

历史告诉我们,比较优势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和超越比较优势。利用比较优势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贸易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外汇和技术的条件,但利用比较优势不意味着国门洞开实行自由贸易。利用比较优势的最终归宿还是打破现有的比较优势格局,实现比较优势的超越,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向有高附加值行业逼近。

目前,中国政府倡导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国民收入将会有很大提高,在此过程中,工资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外资看重的低廉的劳动力构成了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不是比较优势,不是外资,归根结底取决于民族工业的提升和发展。民族企业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历程中政府必须充当守护神,就好像新生儿必须有父母养育一样。现在中国的问题就在于,许多人完全沉醉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的美梦之中,只看到外贸的顺差和外资涌入中国,而看不到许多关键技术还没有掌握,行业标准并不是中国制订的。概而言之,要利用比较优势但不能沉醉于现有比较优势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利用和修订WTO规则,保护推动产业。

    在加入WTO之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必须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活动,任何国家单方面实行自主的关税政策和设置壁垒都行不通。WTO规则虽然强调多边贸易的普适性和非歧视性,但其规则也具有灵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原则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原则”。如何利用“原则之中的例外”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要考虑的策略手段。以反倾销调查为例,2002年3月5日,美国针对包括欧盟和中国在内的许多钢铁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以事实证明了其出口并非倾销,迫使美国政府撤销惩罚关税。由此观之,面对反倾销积极应对是利用反倾销规则的第一步。同时,还可以利用反倾销规则对国外厂家的倾销调查。在2002年9月20日之前就有10宗,2002年2月6日对进口铜版纸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证明韩、美、日等国企业的确有倾销的行为,于是决定对上述三国企业征收倾销保证金。[1]

    此外,可以利用WT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来保护民族工业。

    利用WTO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在于团结起来修订WTO规则和制订新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规则,以及挫败发达国家提出的包含恶意的新动议。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壮大时对其侵略和掠夺有极大关系。如何利用此点让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承担更多责任,在修订WTO规则时做出更多让步应该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势地位,动不动就提出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新议案,发展中国家对此必须有高度警惕。必须利用协商一致规则(和一票否决权),对任何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动议予以否决。一旦形成新的规则,再来修订就悔之晚已。在1996年新加坡举行的WTO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达国家曾将投资、竞争和政府采购等议题纳入WTO的谈判。就本质而言这些都不属于贸易问题,若这些议题一旦进入WTO框架中,发展中国家必将进一步失去制订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彻底丧失制订产业政策的空间。发达国家提出投资动议,就是为让其企业拥有无条件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一旦该动议进入WTO框架,等于国门洞开,羊入狼群。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动议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反对。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动议,并于1996年成立“贸易暨投资工作小组”,探讨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成立“贸易与竞争政策互动工作小组(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e and Competition Policy, WGTCP)”,主要讨论政府及私人企业之各种反竞争措施,以决定值得在WTO架构进一步考虑的事项。WTO的WGTCP自成立后每年公布其年度报告,用以表明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存在密切联系的,因此,主张将竞争政策系统地引入WTO框架。至此,如何挫败发达国家设置的障碍、如何把住防线,发展中国家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概而言之,利用和修订WTO规则,警惕发达国家另有企图的新动议并挫败其阴谋,是发展中国家在WTO平台上发展民族产业的第一步。

    2.稳定的国内政治格局并制订正确的产业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会争取的。在较为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如何发展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稳定的政局,发展经济只是一句空话。政局稳定的条件下,正确的产业政策就尤为必要了。概而言之,利用比较优势和超越比较优势应是发展中国家近期和长期产业政策的目标。只有利用比较优势,才能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只有打破现有比较格局,提升产业,使产业介入国际市场并具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竞争力,使本国居民收入有更大的提高。如何在利用比较优势和打破现有比较优势格局中取得平衡是每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路径在于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选择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应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对于具有优势的出口品的上游产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制订产业政策有两个取问,一是扶植本地企业,一是依赖跨国企业或合资企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坚定扶植本地企业乃是国家企业战略的根本取问。扶植本地企业的优点,并不只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情怀,而在于只有本土企业才是学习先进经验的主体,才是产业产生的执行单位。因为外资是只候鸟,那儿环境更有利就会飞向哪儿。提升产业,并凭此提高本国居民生活,必须依靠本土产业。目前外资纷纷涌入中国,应该放在是否能提升本土产业这架天秤上称量一番的时候了。这方面中国大陆可以借鉴台湾战后发展的经验。

    3.本土企业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或技术战略

    国家在保护本土弱势和幼稚产业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幼稚产业可以在国家保护之下永远地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可以听凭某个幼稚产业中的一个企业垄断国内市场,更不意味着本土企业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国家只能为本土企业提供外在环境,具体而言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适度保护,使本土企业在升级之时免受激烈竞争的威胁;(2)为本土幼稚行业制订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让本土幼稚产业中的企业在与外国企业展开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之前先相互竞争一番。

    产业的提升归根到还取决于本土企业本身是否具有远大的战略目标。制订企业战略,一般都是在企业管理者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势的基础上制订的,就此而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概莫能外。由于各个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各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发展战略也就各不相同。这里考虑到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发展中,它们处于同一个产业的企业战略就具有相似性。因篇幅所限,我们重点从相似性角度探讨一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战略。

    在外部环境分析中,是以产业为主题的分析。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具有既定的比较优势的行业中企业一般具有竞争优势,因而比较优势战略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和产业最一般的战略,通过设定比较战略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取经济建设所需的外汇,为产业升级提供引进先进的上游设备创造条件。

既然任何一个产业都因产品生命周期而有一个从生到盛再到衰的生命周期,既然发达国家都不可能将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引进标准的技术进程又该如何树立自己的战略呢?创新是关键,对技术创新我们将其分为三类:持续改进型技术创新、摧毁性技术创新、另起炉灶式技术创新。所谓持续改进型技术创新是指沿着既定技术的路径通过不断改进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做到精益求精。持续改进型技术创新与日本精益生产思想相契合。所谓精益生产基于这样的假设:时间的浪费是由不得不修复次品导致的,而资源的浪费则是由于保留大量非必需的存货引起的。精益生产精华之处乃在于:适时生产;把每个人都变成质量检查员,随时纠正错误;按单制造。所谓摧毁性技术创新乃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生产一种新型产品或提供一种新型服务,着眼点不在于改变产品性能,而在于提供一种新产品。摧毁性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产品或新服务,在技术上它并不比当前的产品系列更高级更精致更尖端,因而对当前的客户没有吸引力。比较典型的是,由摧毁性技术创新所提供的产品在技术并不复杂,往往比现有的更便宜,更简单和更小型。之所以把此类技术创新称为“摧毁性的”,主要是因为此类创新往往对功成名就行业巨大及其主管业务以毁灭性的打击。  施乐拱手让佳能创造了小型复印机市场就是此类例证。另起炉灶式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完全兴依赖原有技术,是一种港式转换式的创新,如数码技术取代模拟技术之类。

    在当前,竞争激烈,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上一般不会把最先进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和企业,通常只会把处于成熟期的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和企业。不创新就不能生存,如何用最佳路径制订创新战略,不仅关系企业存亡,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既定创新费用下能够多创新才是最佳的创新战略,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只有多创新才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为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制订什么样的创新战略呢?

    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相对落后,因而进行另起炉灶式的技术创新既不经济,也不可行。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树立持续改进的战略。技术虽然已经定型,但依然有可供改进的空间,因为发展中国企业技术原创力不强,发达国家又不会转让更先进的技术,那么在既定技术框架内持续的技术创新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进而延长产业生命周期。做得更好更廉价是该战略的通俗表述。二是力求实施摧毁性技术创新,所谓摧毁技术创新是指利用成熟技术在产品小型化和多样化方面下功夫。计算机上最为关键的产品就是磁盘驱动器,将磁盘驱器小型化就是巨型机到微型拟再到手提式电脑的发展路径。既然发达国家不会将更先进的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那么从技术创新角度将已有产品小型化就不失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拟选择的战略。该战略的选择和运用甚至能够摧毁巨型企业。摧毁性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而且还体现在服务方式的变化上,如麦当劳将标准化生产方式引起餐饮业,通过连锁店的形式成为了全球快餐饮食业巨兴。沃尔玛通过超市连锁的方式,成为全球超市零售业巨头。摧毁性创新战略为发展国家迎头赶上发达国家企业提供了最佳途径,但这一战略的形成必须“闯”与“试”,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就企业内部环境而言,产业结合的价值链分析不失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树立战略观念的立足点。就中国而论,有大量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如何成为其价值链中的一环不失为一条选择战略的路径。上海紫江集团是1989年创立的,开始生产是塑料袋。以4800元起家的紫江集团抓住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的契机,把自己变为外资产业链中一环,专门生产PET瓶。现在,中国人每喝掉三瓶PET瓶装的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其中就有一个包装瓶是紫江生产的。杭州万向集团的主导产品万向节,这是汔车上的部件。万向集团正是向通用等汽车提供万向节而成为中国百强民营企业的。不与世界级巨头拼产品,是避其锋芒,主动成为其价值链中的一环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战略。如果紫江生产饮料,市场上还会有紫江吗?

    总而言之,发展国家和企业只有正确的决策和战略,还是有路可走的。


[1]该案例报道详情参见:谭露:公司版纸倾销 中国赢了.《环境时报》,2002—12—02(24)。

(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4616.html

更多阅读

民生对公客户经理职业发展之路 民生银行社区客户经理

在银行中,对公客户经理通常是大家比较热衷的岗位。作为一名刚刚起步的客户经理,谈下我看到的以及我想到的银行对公客户经理职业发展之路。外界对民生银行的评价:原董事长董文标是个牛人,是银行圈里的狼,七年前实行事

中国高铁发展创新之路 化妆品专营店的创新发展之路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化妆品专营店的创新发展之路。  首先,看一下江湖中所传说的化妆品专营店的具体数字:2005年坊间传说整个店铺的数量是10万家左右,到了2008年时,这个数字已变成13万家,然后是 2010年上升到16万家,2013

声明:《探寻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发展中国家发展之路——反思“自由贸易理论”4》为网友轻狂丿灬书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