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帮覆灭记 贝尔斯登覆灭记(上)是时候离开了



 许多贝尔斯登的元老开始排挤凯恩,他们坚持公司需要一个更加负责的领导人。这种情绪在2007年夏天就已经存在了。

 2007年11月底到12月初,随着贝尔斯登管理层得知今年的奖金比去年要低很多,紧张气氛四处弥漫。股票业务的负责人将这一切归罪于债券部的人。

 “为什么我们要给他们奖金?”负责股票销售与交易的梅耶在一次讨论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的会议上质问道。

 贝尔斯登12月20日宣布了第四季度惨淡的业绩后,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受到抵押贷款资产贬值的拖累,该公司自1923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季度赤字。债券业务以往都是收入的贡献大户,本季度则亏损了15亿美元。

 第二天的午饭时分,当员工们都在为圣诞节准备时,又有坏消息传来。颇具影响力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发来邮件,他们认为总体金融形势并不乐观,并且要求立即终止之前与贝尔斯登确认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

 “这种做法毫无道理。”贝尔斯登全球销售的联席负责人吉姆8226;艾根在一次仓促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说道,电话的另一头是Pimco的风险经理威廉8226;德利昂和出身于贝尔斯登的Pimco常务董事威廉8226;保尔斯。怎么能突然决定在这样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上浇一瓢冷水,而且事前毫无征兆?艾根补充道,如果Pimco打算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动,那也应该是“双方高层共同决定”。德利昂和保尔斯最终答应在2008年1月前不会有所行动,届时他们会与贝尔斯登高管们共同商议相关事宜。不过在挂上电话之前,保尔斯给出了一个严厉而又耳熟的警告:“你们应该募集股本。”

aihuau.com

 许多贝尔斯登的元老开始排挤凯恩,他们坚持公司需要一个更加负责的领导人。这种情绪去年夏天就已经存在了。2007年11月1日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凯恩在夏天对冲基金危机时依然经常离开去打高尔夫和桥牌的故事,文章还声称凯恩曾经吸食大麻。这使得对凯恩的不满情绪更加高涨。当天,凯恩就通过邮件告诉员工们,他“没有参与那些不正当的行为”。

 东北黑帮覆灭记 贝尔斯登覆灭记(上)是时候离开了
 施瓦茨并不愿意赶走凯恩。他带领公司经历过辉煌,而且施瓦茨相信,凯恩会自己离开。他告诉反对者:“保持镇静,一切还都在掌握之中。”

 一些高管开玩笑说,他们会到42层施瓦茨的办公室静坐抗议,直到施瓦茨同意凯恩下台。

 投资者们则越发变得不耐心。贝尔斯登的第四大股东布鲁斯8226;谢尔曼(私人资本管理公司CEO)也在鼓动更换CEO。

 2008年1月初的一天,施瓦茨来到凯恩的办公室。他告诉老板,公司内外要求你卸任的压力太大了,是时候离开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4613.html

更多阅读

贝尔斯登倒闭 恶意做空

l这次摩根大通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周末迅速出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相关政府机构的全面介入。美国联储会主席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直接介入了摩根大通与贝尔斯登的收购谈判,并且每个人的脑门上都闪着一盏紧急灯--一个关键的政府协调会在

贝尔斯登的破产 《贝尔斯登的兴衰》第三章

第三章 初识贝尔斯登贝尔斯登公司创建于1923年,在我进入这家公司时,它已经是一家赢利稳定的企业,尽管按照华尔街的现行标准,那时的贝尔斯登还算不上声名显赫的特权级金融机构。它有一个听起来不同凡响的公司地址——华尔街1号。如果你

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 《贝尔斯登的兴衰》目录

目录推荐序一在贝尔斯登倒下的废墟上推荐序二海啸后的悲歌推荐序三不要做下一个退潮时的“裸泳者”第一章灾难降临 贝尔斯登的股价最高曾经达到172.69美元,最终却以2美元的超低价被收购,最后的总收购价格只相当于贝尔斯登最有价值

北洋军覆灭记高清下载 贝尔斯登覆灭记(下)

上期简介:伴随贝尔斯登公司股价大跳水,客户纷纷挤兑现金,业务不断流失。基金和其他机构认定贝尔斯登的现金流即将枯竭,贝尔斯登想法筹钱应对难关,但收效甚微,3月10~14日,贝尔斯登度过了绝境中的第一周,然而,更难过的一周即将到来。第三部分:

北洋军覆灭记 5贝尔斯登覆灭记(中)

3月14日(周五) 周五一早,贝尔斯登的经理人们都显得垂头丧气。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令形势好转。一些人看来公司可能就会在今天倒闭。贝尔斯登融资团队的职责就是每天签订新的借贷协议维持公司运行,现在他们仍然尽责地给债权人打电话。在

声明:《东北黑帮覆灭记 贝尔斯登覆灭记(上)是时候离开了》为网友重写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