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基于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产业整合分析



所谓产业整合就是指在不断创新和重塑产业系统机制的基础上,调动或激发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经济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造有效的利益共享和协调机制,从整体上推动产业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具体内容来看,产业整合主要有三个层次的整合: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内部整合、中观层面上的产业内部整合、宏观层面上的产业系统整合。企业内部整合是指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系统化。产业内部整合是指某一具体产业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序化和系统化,它是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合作型竞争为主导,促使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特别是大企业与相关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提高该产业的系统化程度和核心竞争力。产业系统整合是指理顺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关联,通过制度创新来重塑整个产业系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聚合程度和整个产业系统的质量。产业整合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纵深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国或地区要想在市场中能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整体效率以达到形成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本文主要是根据迈克尔·波特(M·E·Porter)[①]的“价值链”理论来对产业整合的微观和中观层面进行分析,即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整合和产业内部整合进行分析。

一、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基于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产业整合分析

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他认为,一般企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管理、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链条式集合体。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它所从事的处于该链条上的每一项活动都会产生成本,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增值。当它出售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比其创造所花费的成本高时,它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因此,企业的总价值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这两部分。其中价值活动就是指企业所从事的物质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根据其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参与形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性的支持活动。基本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前的准备、生产机器制造、生产后的产品仓储和分销、销售、广告、服务等等;辅助性的支持活动主要包括一般管理、财务会计、战略计划、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其中关键的是基本活动,它是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形成过程,并直接体现了企业价值链中价值量的递增过程。企业的每一项活动,均可以从是否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评判。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主要来源于它自身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

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分别向其前、后向延伸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由于每个产业的技术特点不同,相应的每一产业都有其结构独特的产业价值链,而处于产业价值链条上的每个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一个产业环节。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把某一产业价值链进行分解考察,通过区分和界定处于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企业在某一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来反映相应企业活动所处产业环节的实际经济效益的大小。这样可以使该产业各个环节的价值得到定量核算和比较,从而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和行业根据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进行相应产业价值链环节的选择,进而一方面因正确的产业定位和选择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促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在同一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间的有效协作和分工的形成。因此,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对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并不一定需要建立在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比较上,而只需要就产业价值链条上的某几个价值环节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或对其中间产品或半成品进行比较。另外,价值链理论经外延后涉及到价值链的转移,即产业价值链的结构性调整和利润区的转移,这种价值转移问题会直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政策,并导致产业结构和产业行为的格局演变。

二、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看产业整合

1、企业内部的整合。

在这里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某企业主要只生产和经营某一核心产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产品将分别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的性能还不稳定,技术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只有少量的产品进行试探性上市,此时产品的生产呈现出技术密集型特点;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的技术比较成熟,性能也比较稳定,此时产品的生产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点;标准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的各组成部分一般实现了标准化,此时产品的生产凸显出劳动密集性特点。在这里也就以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产品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为分析对象。

   由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可知,企业内部的管理、设计、生产、销售和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通过某种机制的连接而形成企业价值链。一个有效的企业价值链意味着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环环紧密相扣,配置在各环节之上的资源比例关系合理,而且各环节之间资源的流动是顺畅有序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管理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混乱等原因,而使一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总是不尽人意,因此,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如何整合呢?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产品的演变历程来具体进行。

处于企业价值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会因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具有不同的地位,企业可以以产品演变所经历的每一阶段上的价值链中最为关键环节为核心来进行内部资源的配置和整合。首先,当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处于创新阶段时。处于这一阶段的产品由于技术还不完善,性能也不稳定,因此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就成为了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相应的“产品设计开发”也就成为了企业价值链上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此时企业内部的整合就以企业核心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完善为重点。这需要优先向技术开发部门提供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同时也要进行企业内的组织变革,集合各部门优秀的技术人才组成临时性的项目团队,为产品的技术攻关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其次,当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处于成熟阶段时。处于这一阶段的产品由于技术上已经成熟,此时,扩大生产规模和占领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相应的“基础活动”也就成为企业价值链条上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时企业内部的整合就以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和占领市场为重点,这需要企业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向其基础活动环节聚集,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来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能形成足够的力量来进行市场营销,如选择各种媒体的合理搭配来进行广告、组成一批优秀的营销人员、成立一个精悍的售后服务队伍等等。最后,当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处于标准化阶段时。由于处于这一阶段产品的零部件都已实现了标准化,市场上该产品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成本,而且主要是管理成本与原材料成本。因此,这时,采购、企业基础行政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性的支持活动就成为企业价值链条上的的最为关键环节,相应的这些支持活动也就成为企业内部整合的重点。这里整合的关键是在于制度创新,从整体上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或“网络化”组织结构,精简管理人员,优化职能部门,取消中间管理层,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学习机制,强化“由上及下”和“由下及上”的双向监督机制,等等。

2、产业内部的整合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分别向其前、后向延伸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这种产业价值链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础之上的不同企业所构成的。对于某一产业来说,如果其内部的各个企业是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即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协作,那么该产业内也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产业价值链。在这种情况之下,因缺乏有效分工,该产业内各经济行为主体无法把精力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从而使得技术进步慢,生产率低;因缺乏有效协作,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沟通、整合和创新,使该产业系统内缺乏生气与活力,从而造成了该产业系统整体技术水平难以提高以及内部结构难以升级。因此,有必要以“形成有效产业价值链”为基准来进行产业内部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是以市场和政府为基本动力。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采取不断地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等措施来为产业经济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市场运行环境的改善将引起交易费用的逐渐下降,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之下,分散的小规模市场逐渐趋于融合,产业内的企业和生产要素会在更大规模的市场区域形成集聚。市场的扩张和企业的集聚,一方面导致各加工环节与前、后向服务等专业化分工体系出现和不断深化,产业链不断被分解、拉长,产品越做越精细,根据斯密定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又会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会逐渐提升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外部性,而市场和区域经济外部性的显著提高,使得区域市场对更多的相关企业形成吸引,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集聚和市场的扩张。因此,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市场扩张——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和外部经济加强——市场扩张”的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一种基于有效产业价值链基础之上的产业组织——企业集群的形成。这种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它比市场要稳定,又比企业要灵活。在这种组织结构内,各企业一般是处于同一或相关产业链条上,分工和合作比较紧密,而且各企业之间具有可靠的信任和承诺,交易成本比较低,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较强,这样,组织内的各企业往往以整体的优势来获得一种任何单个企业都难以具有的长期竞争优势。


[①]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世界著名学者,著作丰富,他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有《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竞争论》(1998年),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价值链理论”、“钻石模型”等一系列重要学术思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4581.html

更多阅读

竞争力大师迈克尔波特公司破产(转载)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

国际 2012-11-22 17:42(美国‧纽约22日讯)蜚声国际的竞争力策略大师、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创办的管理顾问公司摩立特集团(MonitorGroup),在经历近30年的暴起及衰落之后,于11月7日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再由

迈克尔·波特:从“刀客”到“剑侠”

     我多年来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感触,就是通过《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迈克尔·波特教授开始从一个刀客变成了一个剑侠。虽然与前面两本著作相比,《国家竞争优势》所讨论的话题更加广阔,书的厚度也远胜于前,但波特教授的驾驭能力却

声明:《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基于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产业整合分析》为网友大妈杀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