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骏”当成公司经营“我找了10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但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应该是你。”在上海的一间茶楼里,陈发树很认真地对盛大总裁唐骏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间是今年年初。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唐骏说,自己仅仅思考了一分钟,就决定接受邀请,加盟新华都任职CEO兼总裁。陈发树很轻率吗?显然不是。唐骏事后分析,其中至少四成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品牌。这一点,在他跳槽盛大的过程中亦有体现。2003年12月8日,陈天桥第二次见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就直率地提出:“想不想一起做?”7天之后再度见面时,他们就把上班时间确定好了——2004年2月——陈天桥同样也绝非轻率之人。
![唐骏:“NO.2”之道(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04627306850.jpeg)
经营好个人品牌,其实是唐骏一直以来刻意为之的。他甚至说,自己是把“唐骏”当成公司来经营的。从“微软—盛大—新华都”的三级跳来看,他的苦心经营是有效果的,甚至是奇效。aihuau.com其实,意识到个人品牌重要性的职业经理人,应该不在少数。但真正肯用心经营、真正能经营好的,却为数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如何经营,甚至存在诸多误区。实际上,从微软跳出的第一步,唐骏就显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微软中国区总裁这个位置上坐过的人,都可谓商业精英。但是,“打工女皇”吴士宏从微软辞职后,撰写了一本《逆风飞飏》,详细阐述了她与微软的恩恩怨怨,并在当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无独有偶,她的接替者高群耀,在离职后几乎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并以《体验微软——我对微软说实话》一书引起轰动。尽管业界认为,高群耀是诚恳地回顾经历、分析问题,而没有仅仅停留在恩怨上,但很难说,这会是一种完美的方式。毕竟,哪个企业都不希望对自己的问题及隐忧著书立说——“家丑”不可外扬嘛!离开微软,唐骏其实也蛮委屈的——总部解决他与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之间矛盾的方式,居然是让黄毫不知情地“被陈永正取代”,当然,唐骏也毫不知情——老外的思维真是简单、怪异啊,这是架构重叠、互相牵制的问题,又不是人的问题。但是,唐骏没打算写书,尽管他在微软呆了10年,内幕知道得可能更多。“因为我会说很多微软的好话,而如果把微软写得太好,好处太多,那就没人看了。”他这样解释说。不但如此,他还好心地告诉陈永正:有微软大中华区,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今后就不要再设置了——你看,这就是差别!这是委曲求全吗?当然不。其实,唐骏很在乎自己的名声,他很早就注意到了职业生涯的规划,他不想因一时的冲动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瑕疵,这也是他不会与老东家“交恶”的原因所在——那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