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 凯因斯与哈耶克理论区别的焦点](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0437532321.jpeg)
凯因斯与哈耶克的区分,我认为可以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凯因斯主张"需求乘数",而哈耶克则主张"供给乘数"。需求乘数是什么呢?就是凯因斯所说的"乘数",虽然他并没有确切地将他的乘数称为需求乘数,但也不难看出这个实质。因为他主张通过(由政府投资而形成的)局部的需求而带动整体的经济运动,从而完成他的"需求管理"战略。 而哈耶克的理论也可以集中到这样一点:供给乘数。它的意思是:通过卖方的有效供给行为,而引起一系列的经济运动。有效供给的意思就是价格更低而品种品质更好。比如,如果我们将电价下降50%,那么就可以刺激电器行业的发展,而电器行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更多行业的发展。而要构建一个有效供给的环境,创造更好的供给乘数,就必须要引入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以让供给力量得到激发。实际上,解决凯因斯主义所导致的滞胀问题,就是通过这种供给力量的激发作用,使生产率提高,而将通货膨胀压制下去。因此,凯因斯与哈耶克这两个理论上的死对头,此起彼伏,最终还是哈耶克获得了胜利,虽然人们实际上更喜欢凯因斯而不喜欢哈耶克(因为凯因斯为他们维持了现状,而哈耶克却要他们不断地辛勤追求。) 凯因斯式的政府扩张投资以拉升市场景气程度的做法,世界各国已经具有许多案例。不过现在的西方国家都鲜有这样的案例了。因为它们现在大都采取利率调节手段来调节市场景气程度。而有意识的供给乘数政策却似乎还很少见到。不过我们现在可以发现:中国的新农村政策似乎正在走这个道路:通过向农村提供有效供给,以使农村对城市工业品产生更大需求,而解决城市产品需求不足的问题。林毅夫构想"新农村"时认为:向农村与农民提供廉价电力、水源、道路、通迅服务等等,可以有效地使农民们产生更大的需求,比如对电视机、洗衣机、汽车、电话、网络等等的需求。是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供给乘数的思想:通过上游行业产品的有效供给,而扩大下游行业对上游行业的产品需求,从而扩大整个市场的规模。现在中国经济的一个大问题是所谓"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 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没有错,但如果将其等同于国家垄断国民经济命脉部门与行业,就错了,因为无论什么垄断,都会有损于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命脉部门的垄断更成问题。如果从命脉部门开始贯彻"供给乘数"的思想,那么国民经济肯定可以更好更快地发展。比如我们解除石油、电力、铁路、电信、教育、医疗等重要部门的行业垄断状态,迫使它们向社会提供品质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与服务,那么经济可以更进一步,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增长发展。 凯因斯与哈耶克,这两个学术上的死对头,尽管他们的理论互相背道而驰,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论却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乘数"。不过,尽管出发点相同,但道路却不同,一个是需求乘数,即通过拉动某个局部需求来带动一系列经济运动;另外一个是供给乘数,即通过某个局部的有效供给来带动一系列经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