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曲线的问题,学界很是热闹过一阵子,但现在已经烟消云散了。我因为给学生讲解《经济解释》,免不了要提起那场争论,也忍不住要讲一点东西。非是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存疑的,而是教科书没有把问题讲清楚,学生读来费解。纯粹是为了给我的学生讲来听的。
教科书上的需求曲线,其实不是一条曲线,而是两条曲线。可惜这一点没有讲清楚。
需求法则1:其它因素不变,那么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法则2:如果是正常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如果是低档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那么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既可以同方向变化,也可以反方向变化。
需求法则1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于是得到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且叫需求曲线1。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基本特征,“其它因素不变”则是关键。只要“其它因素不变”,需求曲线就是向下倾斜的。所有证明需求曲线不一定向下倾斜的例子,一定没有满足“其它因素不变”的要求。这一点,已有大量的论证,我不去多费口舌了。
这条需求曲线是如何推得的呢?我们当然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出该需求曲线。但因为任何科学体系归根结底都是公理体系,都是建立在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基础之上的形式体系,张五常的意思,以此需求曲线(需求法则)作公理算了(不以需求法则作公理,就得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或者别的什么作公理):“视需求法则为‘武断的假设’,不让其(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需求法则2是用希克斯方法(或斯勒茨基方法)推导出的。
给定一组无差异曲线,它刻画了消费者的既定的偏好;还有一条预算约束线,它由收入水平,商品1、商品2的价格决定。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了。给定收入水平和商品2的价格不变,当商品1的价格变化时,预算约束线就会旋转运动,最优选择点也跟着运动,于是产生一条价格提供线。把价格提供曲线上商品1的价格和对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描绘于坐标平面上,就得到一条需求曲线。对应地,叫做需求曲线2吧。
这里,需求量的总变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价格上升,需求量是可以增加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又是可以减少的。如果是低档商品,并且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那么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这样的低档商品,也叫吉芬商品。这里,需求曲线2既可以向下倾斜,也可以向上倾斜。
教科书的失误是没有指明这两条需求曲线其实不是一个东西。这也是一般人讨论需求曲线时犯错误的地方。用希克斯方法(或斯勒茨基方法)推导出的需求曲线2早已不是需求曲线1了。这是因为,这条需求曲线的推导没能做到“其它因素不变”:商品1的价格变化了,商品2的(相对)价格跟着也就变了,(真实)收入跟着也就变了。
此需求曲线非彼需求曲线。我们不可以用此需求曲线去否定彼需求曲线,也不可以用彼需求曲线去否定此需求曲线。需求法则1反映的是沿曲线的移动,用希克斯方法(或斯勒茨基方法)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2则是沿需求曲线1的移动和需求曲线1的移动合成的结果。我们怎可以用曲线的移动去否定沿曲线的移动呢?我们也不可以从经验中去统计一条“需求曲线”——根据实际观察到的需求量和价格绘出的一条经验曲线,用这条“需求曲线”去否定需求曲线1。因为这条从经验中统计出的“需求曲线”也是沿需求曲线1的移动和需求曲线1的移动合成的结果,也是既可以向下倾斜,又可以上倾斜,甚至可以呈任何形状。
在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解释经济现象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取需求曲线1,也可以取需求曲线2,因为它们虽然不是同一条曲线,但是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我的取向是取需求曲线1。因为需求曲线1简单明了;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用好需求曲线1,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它因素不变”。
现实中,其它因素可能不变吗?
现实中,其它因素不可能不变的。
张五常问得好:“其它因素不变,价格为什么要变?”反过来,既然价格变了,其它因素为什么不变呢?事实上,价格变化就有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种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了,其它物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跟着也就变了。一种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了,(真实)收入跟着也就变了。之所以吉芬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正是因为价格上升,降低了人们的真实收入,而收入效应又超过了替代效应。
其它因素不可能不变。这是说,需求曲线1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经济学家的脑袋中:需求曲线1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空间中的东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需求曲线1的局限条件是不同于真实世界的局限条件的。
我说过了,这个世界真迷人。本来事物(变量)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牵一发而必定动其它,但是我们偏偏要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去构建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需求曲线1就是这样的东西。虽然需求曲线1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却是大有用处的,这就是钱颖一所讲的参照系的作用。现实中,我们可能观察到“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的现象。我们拿这现象与需求曲线1对照:啊,是收入增加了;啊,是偏好增强了。收入增加了,尽管价格上升,需求量仍然增加;偏好增强了,尽管价格上升,需求量仍然增加。把握好了“其它因素不变”,我们就可以拿这条曲线去解释很多的现象和行为。
社会科学界的人们是不大善于把握“其它因素不变”的。他们一方面强调逻辑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常常拿这个局限条件下的事到那个局限条件下去说,拿这个空间的事到那个空间去说。殊不知,那所谓的逻辑一致性,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同一局限条件下论事,就是要在同一空间中论事。我们不可以拿欧氏空间中的“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 ”,去否定非欧空间中的“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 ”,我们又怎可以拿需求曲线2去否定需求曲线1呢?又怎可以拿从经验中统计出的“需求曲线”去否定需求曲线1呢?